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焚椒录》一书是研究辽史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考察了它的版本流传情况,把其内容《辽史》、《契丹国志》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确认它的史料价值。《焚椒录》一书确为辽道宗朝进士王鼎所作,不是后人伪撰。《契丹国志》和《辽史》、《焚椒录》对宣懿皇后的两种记载虽大相径庭,但不宜简单地断定孰真孰假,而应看作不同的史料来源、不同的侧重面,在研究中均可参考。

  • 标签: 《焚椒录》 《辽史》 《契丹国志》 王鼎 宣懿皇后
  • 简介: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皇甫谧文化主要是指以秦汉魏晋时期的朝那县(今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其人们之间渴求和谐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文化体系,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中原农耕文化高度融合后走向世界的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向上的优秀文化传统。

  • 标签: 文化体系 皇甫谧 现代价值 优秀文化传统 魏晋时期 和谐关系
  • 简介:《国语》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料,韦解则是我们弄清《国语》所载史实和思想的重要依据。韦解具有体例完备、兼采诸家、征引广博、注释简洁的特点,这些特点拉近了《国语》经史的关系,提高了《国语》的地位。《国语》韦解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开集解之风,这是使得《国语》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国语》 韦解 特点 价值
  • 简介:2010年在成都出土的《李君碑》为墨学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基础资料。从始刻于阳嘉二年的《李君碑》记载看,东汉时期仍然儒墨并称,并可在学校公开传授墨家学说。这与史学界通常认为,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墨学几成绝学的定论不符。墨学由显而绝是自然衰微的结果,统治者的打压并无太多联系。其衰微的直接原因在于缺乏传承创新。碑文"同心齐鲁,诱进儒墨"为墨子是鲁国人提供了新的佐证。

  • 标签: 李君碑 墨学 价值
  • 简介:1999年下旬到11月中旬,陕西省有关文物考古部门对高力士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历时近四个月的发掘工作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是出土了一方长1.2米、宽0.8米的石质墓志。志文竖45行,1435字,系潘炎所撰,书写者为张少悌。面对这方墓志,治唐史者格外高兴,

  • 标签: 墓志 高力士 文物考古 发掘工作 唐史 墓碑
  • 简介:从译学价值谈《蒙古秘史》杨才铭(一)我们能不能断然地说,没有翻译,就没有《蒙古秘史》的现在?或者说,没有奶译,就没有风靡当今世界的“秘史学”热潮?我觉得完全可以这样说,因为这是事实。《蒙古秘史》(以下称《秘史》),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足以值得矜夸的神...

  • 标签: 《蒙古秘史》 汉译本 汉字音 格附加成分 翻译技法 民族语文
  • 简介:当下环境污染加剧,旅游休闲需求加大,生态旅游在满足游客内心世界和外部生态平衡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案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体验价值和游客忠诚的结构关系。验证结果发现,生态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情感形象;生态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积极影响游客体验价值。此外,生态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和游客体验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忠诚,相比之下,情感形象并不影响游客忠诚。本研究对上述发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生态旅游 目的地形象 体验价值 游客忠诚 青海
  • 简介:宋明理学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伴随着明代王朝的灭亡而受到了清初顾炎武等人的猛烈抨击,不意竞导引出清人全面否定宋明理学之结果。影响所及,近百年来理学及理学家的文道观及其诗学实践等研究问题也遭遇到了严峻的历史困境。而两宋理学家文道观念及其诗学实践问题,涵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哲学、文学等诸文化形态,反映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几大文化类型之一——宋型文化的哲思意趣、审美取向文化追求的精微、雅正、弘大气象。只有对此作纵深的研究突破,才可为相关研究课题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础和进行研究的理论元点。仔细寻绎前哲时贤的研究足迹,分析其得失,有利于我们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两宋 理学 文道观 诗学
  • 简介: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谪居惠州期间,记录了东江流域的酒文化事象和酿酒工艺技术。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他的这类著述归总命名为《东江酒经》。博罗桂酒亦名博罗桂醑,它是遐迩著闻的地方名优特产,亦即岭南美酒之一。

  • 标签: 酒文化 产业研究 东江 苏轼 客家 价值
  • 简介:海登·怀特的历史叙述主义和F.R.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论是当今西方史学理论历史哲学领域并列的两大范式。有趣的是,海登·怀特的另一大史学创见--影像史学并未在其自身学说中获得最充分的理论价值,反而在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论视域下成为绝佳史学叙述载体。在历史表现论视域下,影像史学在知识传播和美学表现两方面都具备一种特殊的"实验性",即基于不确定条件的探索性。因此可以成为历史教育完成知识传播文化渗透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相应的,也应具有较专门的方法论。

  • 标签: 历史表现 影像史学 历史教育
  • 简介:一、潼南大佛的历史价值潼南大佛即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郊1.5公里的定明山下。在定明山岩北面东西二岩崖壁上,开凿有始于隋,盛于唐、宋,继于明、清,讫于民国,时间延续长达1400多年的佛、道、儒三教造像125龛928尊。年代最早为东岩的4龛隋代造像,编号为8-11号。

  • 标签: 历史价值 摩崖造像 重庆市 大佛寺 民国 隋代
  • 简介:位于岐山县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陕西省宝鸡市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也是山东曲阜周公庙齐名的周公姬旦的重要祀庙。周公庙地处周部族和周王朝发祥地岐山县境,在周部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卷阿(quánè)之地虽小,但其历史文化深远。卷者曲也,阿者大陵也,因《诗经·大雅·卷阿》篇“有卷者阿,飘风自南”的诗句而得名。

  • 标签: 周公 岐山县 历史文化价值 发祥地 景点 凤凰山
  • 简介:西周甲骨的发现和研究,是建国以来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由于我国古文献中有关商末周初历史的记载较少,因而西周甲骨成了研究这一时期社会历史弥足珍贵的新史料。它与铜器铭文、考古材料和民族学材料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历史、考古和甲骨学者的极大兴趣。

  • 标签: 文物考古工作 考古材料 铜器铭文 帝乙 殷墟甲骨 兆枝
  • 简介:对国内所存元代科考文献中的考官批语进行辑录是有价值的。批语前的考官官职、姓名有助于了解元代科举考官来源情况,批语更能了解考官在选人中的权力以及科举选文标准元代盛世文风的关系。

  • 标签: 科考文献 考官批语
  • 简介:地方志是按类汇萃当地信息的百科全书.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古人编纂方志最初是为了备掌故,考风俗,查人心,有存史资政之功。宋明理学盛行后。其教化功能逐渐强化,端正人心、表励风俗成为后世方志的重要精神支柱。旨在为当地治理提供治世经验的经世之功,则又是方志一大编纂动因。重人、重文,标榜本地人才辈出、文风鼎盛也是其风尚所在。

  • 标签: 地方志 教育价值 百科全书 宋明理学 教化功能 精神支柱
  • 简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仍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价值。然而,在近百年的社会变革中,我国的传统文化遭受到“内忧外患”的考验。因而在当代的教育工作中,深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积极挖掘其中新的理论增长点,对繁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并分析了如何在传统文化中甄别出其优秀的成分;第二部分阐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工作中的价值;第三部分指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工作的应用措施。

  • 标签: 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教育 应用措施
  • 简介:翁心存是清代道光、成丰两朝名臣,历官工、刑、兵、吏、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道、成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科举、礼仪、吏治、民俗风情等,皆在他留存的二十七册日记手稿中有所反映,只有尽量“全息”式地予以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不同层面的历史文化价值。翁心存日记,可以与其子翁同铄的日记相互媲美。

  • 标签: 翁心存 知止斋日记 历史文化价值
  • 简介:<正>一、东北、内蒙地方志的概况东北、内蒙地区历来是少数民族居住、生息繁衍的地方。历史上由于地处边陲,建制都比较晚。因此,内蒙和东北的地方志跟内地的地方志相比,它和其它边疆地区一样,具有数量少和成书晚两个特点。以明清为界限,据收集地方志最多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以下简称《联合目录》),内蒙和东北三省各项下的地方志,据初步统计,总共有三百三十七种。其

  • 标签: 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 十三年 地方志 民国年间 东北地区
  • 简介:《通鉴》十六国部分独家保存的文字,数量之多、比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这部分文字又涉及大量重史实,多为《晋书》等正史所不载。在司马光等人所依据的原始文本散失殆尽之后,《通鉴》中此类诸史不同、具体的史实陈述,就显得弥足珍贵。在有新证据表明《通鉴》上述文字改写致误之前,无论其出处或来源的性质是否能够确定,都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只有这样谨慎的处理,才能在史料稀缺的十六国史研究中,避免与温公等人精心筛选、录的珍贵史料失之交臂,避免错过彻底挖掘《通鉴》史料的机会。

  • 标签: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十六国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