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采用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10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实施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大大缩短患者的手术、卧床时间,加快患者的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探讨以腕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和肌沟臂丛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我院收治的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分别以不同方式展开麻醉后对比其麻醉时间、满意度以及病情并发症情况。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上和满意占比上,观察A组比观察B组更短或更高;观察A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观察B组更低,以上资料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腕横纹以远的手外伤,对其行肌肉沟臂丛麻醉或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的麻醉效果均较好,但后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更快、并发症更少。

  • 标签: 腕部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臂丛麻醉 腕横纹以远手外伤 麻醉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骨折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的疗效较为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固定的牢固,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苯三酚、安定和杜冷丁对处于不同产程的产妇进行改善分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同产程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程分为A、B、C三组,A组为产程潜伏期产妇,B组为产程加速期产妇,C组为产程活跃期产妇,每组各40例,每组又分为A1、A2、B1、B2、C1、C2组,每组20例,A1、B1、C1三组根据产妇实际情况应用苯三酚、杜冷丁和安定进行分娩改善治疗,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未应用药物进行分娩改善的三组各20例同产程的A2、B2、C2组产妇进行对比。结果相比于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A2、B2、C2三组产妇而言,A1、B1、C1组三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与宫口扩张程度、出血量明显更优,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苯三酚、安定和杜冷丁对处于不同产程的产妇进行改善分娩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安定 杜冷丁 分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FNA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骨折(AO/OTA31A2型)患者135例,其中男56例,女79例,年龄53~86岁,平均(68.5±11.2)岁。根据术后即刻正位X线片上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与股骨干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分为3组:内侧皮质正性支撑(96例),内侧皮质中性支撑(29例),内侧皮质负性支撑(1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尖顶距(TAD)、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变化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内科并发症、ASA麻醉分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尖顶距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平均颈干角丢失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明显低于负性支撑组(分别为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32,P<0.01),平均股骨颈长度丢失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明显低于负性支撑(分别为0.9mm,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5,P<0.01)。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优良率(93.8%)高于负性支撑组(86.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较低(6.2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χ~2=7.37,P<0.05)。结论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可使头颈骨块与股骨干之间获得更稳定的接触面,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条件,可以让患者更早下地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侧皮质正性支撑 稳定接触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在微创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接受难复性股骨粗隆骨折治疗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8)接受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n=18)在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6.94±10.21min,对照组为44.85±13.74min,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89.94±77.39mL,对照组为177.65±89.54mL,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6.25±2.41周,对照组为19.04±3.75周,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P<0.05。结论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可有效提高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法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的运动能力、提高预后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对手术治疗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外侧切口 髓内钉 难复性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孔镜下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后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变及术后的临床疗效,从而证实两种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01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病情及自身选择等因素分为椎孔镜组和开窗组,前者采取经皮椎孔镜下椎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共23例;后者采取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共25例。对两种术式系列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视觉模拟评分、Macnab评分以及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细胞沉降率、血浆C反应蛋白进行测量比较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椎孔镜组较开窗组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时间早,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1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和术前相比明显下降,两组术后1月、3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相比明显升高;两组术前、术后1月、3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椎孔镜组Macnab评分,术后1月优良率86.95%;开窗组,术后1月优良率76%。④术后1d、术后5d对照组较试验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液沉降率、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椎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时间早、对机体的干扰相对小,应激反应更小,疗效相当。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传统腰椎手术 微创 应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血管旁臂丛阻滞和超声引导下肌沟臂丛阻滞两种不同方法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3年2月我院12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血管旁臂丛阻滞;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沟臂丛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成功率、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动脉旁臂丛阻滞方法,因为有锁骨下动脉的指引使其定位迅速、准确,是一种安全、快速、简便、阻滞更完全的入路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锁骨下血管旁间隙 臂丛神经 肌间沟法 上肢手术
  • 简介:目的探究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浅层膀胱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住院并且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浅层膀胱癌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31%,两者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61%,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3.11%,复发率为两者差别显著(χ~2=10.859,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浅层膀胱癌的方案中,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住院费用,同时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钬激光 膀胱肿瘤切除术 表浅层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