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要优于PFNA内固定。

  • 标签: PFNA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MIS-TLIF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1周~6个月随访,于1周~3个月两组VAS、ODI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于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治疗总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内窥镜下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融合术治疗,可有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疼痛指标及腰椎功能障碍等,此外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未出现增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Quadrant通道 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椎体间融合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完成直肠系膜切除、并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超低位直肠切除手术后患者排便能力和生存情况,为该手术方式选择寻找理论依据。方法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癌肿下缘距肛缘3.5~5cm),在腹腔镜下完成肠系膜切除、并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超低位直肠切除(ISR)选为病例组,同时选择10例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术(DIXON)患者,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患者ISR、DIXON术前及术后、对照组均接受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测。结果各组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术后60天ISR、DIXON手术组最低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60天ISR、DIXON手术组最低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显著回升,ISR组较DIXON手术组最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显著提高。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系膜切除、并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超低位直肠切除手术相对传统路径手术可较好保存患者排便功能。

  • 标签: 括约肌间直肠前切除术 骶尾部入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领股骨粗隆骨折,是否固定粗隆部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随机将43例高领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不固定粗隆部21例,对照组固定粗隆部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并在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及VSA疼痛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输血量少;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VSA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1月、3月、6月、12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及VSA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领股骨粗隆骨折,采取粗隆部不予固定的手术方式,操作简便,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并且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及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疗效肯定。

  • 标签: 高领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 粗隆部不固定 粗隆部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椎植骨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行腰椎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70例,其中行椎植骨融合的患者共46例,行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患者共24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植骨融合率、JOA下腰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椎融合组低于后外侧融合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但两组相比较JOA升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椎融合及后外侧融合均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有效的手术方法,两者植骨融合率相似,后外侧融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但规范的操作是植骨融合率的保证。

  • 标签: 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高龄患者粉碎性股骨粗隆骨折疗效。方法选取50例高龄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术中及术后出血、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评定等指标。结果采用防旋髓内钉(PFNA)术中出血量比股骨头置换术多;但股骨头置换术在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防旋髓内钉(PFNA),且术后关节功能评定更优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更适用于高龄患者粉碎性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

  • 标签: 高龄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Gamma钉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高龄病人股骨转子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应用PFNA(PFNA组,n=36)、Gamma钉(Gamma钉组,n=30)和LCP((LCP组,n=32)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骨折病人9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各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Gamma钉组和LC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组平均92.36分,优良率94.45%,Gamma钉组平均91.28分,优良率90.00%,LCP组平均90.21分,优良率90.6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与其它两组相比较,在高龄病人股骨转子不稳定骨折的早期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Gamma钉 LCP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6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基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采用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等,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骨折PFN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行PFNA固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术前给予20ml/kg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的不同,并于术后1周左右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结果研究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显性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证实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氨甲环酸能显著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骨折PFNA术后患者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且不影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氨甲环酸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探析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治疗中利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的疗效,希望能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患者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纳入,参照组27例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研究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PFNA内固定创伤更轻,可促进患者术后得到更好恢复。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