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从认识医学院化学实验室,质量建设实验室技术员,教学改革,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等方面,提高医学院化学实验室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卫生人员的高水平培训以及拟议的改进方面。

  • 标签: 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 化学分析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中非常关键的课程,利用化学的方法对于生命进行研究的化学分支学科,对其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因此,本文阐述生物化学的相关概述,了解生物化学在制药工程中的重要性,提出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思路,要对课程的重点进行把握,增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开展创新实践。除此之外,要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的框架,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结合,联系实际来进行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标签: 生物化学 制药工程 重要性 教改策略
  • 简介:摘要:中药化学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在专业教育上尚不能和现代中医药的发展有机融合。根据德育素质要求,教育部提出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在“课程建设”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秉承“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的教学理念,以中药化学课程的专业课教育和思想文化教育为核心目标。文章以中药化学课为例,挖掘中药化学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学校开展中药化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对课程思政下的中药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 标签: 中药化学 思政 教学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将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检验方法施于尿常规检验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病例数选取2019-2020年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30例患者,均分为3组,分别予以干化学法(A组)、尿沉渣法(B组)以及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C组),对比三种检验方式下的尿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定量红细胞阳性率比较,C组高于A、B两组(P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 简介:摘要:混合式教学是团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以及在线教学之间的优势。通过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生物化学课堂之中,对教学方式,内容以及评价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其中包括了知识体系的重构、智慧课堂的建设、网络课堂的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结合实验教学创新项目等多维度的探究实践。

  • 标签: 混合式 教学模式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与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80例进行实验,选取时间2018年3月-2019年3月,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这中间,参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的方法,观察组则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的阳性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检验阳性率的比较上存在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筛查的过程中,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提高乙肝检验的阳性率,确保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因此,此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分析技术 临床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有效性。方法:共纳入38例肿瘤患者(研究组)以及38例体检健康者(参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8至2020-12。采取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生物标志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CEA、AFP、CA199、CA153、CA125等肿瘤生物标志物分别为(7.10±2.32)ng/mL、(10.20±0.45)ng/mL、(40.65±5.10)U/mL、(40.67±4.19)U/mL、(45.33±6.91)U/mL,均明显高于参照组(2.75±0.31)ng/mL、(4.28±0.20)ng/mL、(13.46±2.37)U/mL、(6.52±1.08)U/mL、(6.46±1.16)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为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中药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进行详细研究,并讨论其化学成分、药效学剂量。方法 鉴别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对中药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药效学剂量、水溶物浸出物量、溶出量相比。结果 化学成分的定量及定性,超微技术处理过的饮片破壁细胞视野占比90%多;化学成分两组饮片的斑点状况皆为相同且超微饮片较为显著;水溶性浸出物量的检测,提高浸膏的所得概率,从而增加水溶性成分的溶出量;黄芩苷与总黄酮的溶出量

  • 标签: 传统饮片 药效学剂量 中药超微饮片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以甲状腺肿瘤患者为观察主体,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免疫检验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甲状腺肿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研究分组根据抽签方式进行,红色签为对照组(n=34),检验使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蓝色签为观察组(n=34),检验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比较两组检查情况。结果:以病理检验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观察组中确诊33例,检测准确率为97.06%;对照组中确诊30例,检测准确率为88.2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1.943)。结论: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检查,能够使其检验准确率得到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4月我院诊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参考组,两组均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肿瘤生物标志物,对比检验结果及检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均较参考组明显更高,且各项指标阳性率同样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鉴别正常患者与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值得参考借鉴。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探究对象,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以及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进行临床尿常规检验,探究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检查结果中,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的红细胞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P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检验中采取尿液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法的具体价值,为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12月期间进行尿检的患者,共计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采取尿液干化学法检验,观察组则联合尿沉渣镜检法检验,比较2组受检者的白细胞检验阴性、阳性率以及误诊、漏诊率。结果:组间白细胞检验阴性、阳性率接近,P>0.05;组间误诊、漏诊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00%低于对照组的25.00%,P

  • 标签: 白细胞检验 尿液干化学法 尿沉渣镜检法 检验结果 误诊 漏诊
  • 简介:[摘要] 还阳参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多糖,具有止咳、平喘、抗炎、抗胃溃疡、抗肿瘤等活性;该属植物大多为民族或民间的常用药物,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质量标准,其应用劣品、混伪品参差不齐已成为影响其临床用药安全的重大问题。该文在对该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借鉴Q-marker理论,对该属植物存在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 还阳参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在乙肝病毒和其核心抗体的定性检测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把2016年8月到2018年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乙型肝炎患者42人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样本进行空腹抽血并进行ELISA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试后进行比较。结果: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关于抗IgG抗体和抗IgM抗体的检出率上要高于ELISA法的检出率(P<0.05)。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较酶联法在乙肝病毒及其核心抗体的定性检测中更具优势。

  • 标签: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乙肝病毒 核心抗体 定性检测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在梅毒筛查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到2020年期间160份梅毒筛查试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实验检测结果,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在梅毒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化学发光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高。结论化学发光检测法在梅毒检测中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性,阴性阳性检出率也较高,抗感染能力较强,该检测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梅毒特异性抗体 梅毒筛查 可行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40例病理检查确诊甲状腺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选择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4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进行生化免疫检验,对比两种方法和两组观察对象的各项检测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组内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TPOAb、TGAb、SIL-2R、IL-35和IL-17等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肿瘤组观察对象TPOAb、TGAb、SIL-2R、IL-17等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35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照观察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89例乙肝患者当做研究样本,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给予所选患者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密切观察并比较上述两种检测方式在血清标志物中的检出情况。结果:化学发光法在HBsAg中的阳性检出率为70.79%,在HBeAb中的阳性检出率为38.20%,在HBeAg中的阳性检出率为3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10.241/12.749/11.125,P<0.05)。结论:与酶联免疫法相比,化学发光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既能提升乙肝病毒的临床检出率,又能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值得在鉴别诊断工作中持续应用或推广。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比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类型、特点,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的具体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甲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取42例,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患者知情配合参与,比较3组受试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以及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情况。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学发光、放射免疫法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甲状腺肿瘤 甲亢 符合率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液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法用于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70例尿常规检查患者,对照组采取尿液干化学法检验,研究组采取尿液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法联合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经检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检查差错率分别为5.71%、28.57%,研究组更高,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尿常规检查患者,采取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分析法检查,可以降低误诊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尿液干化学法 尿沉渣分析法 尿常规检查 检查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及准确性。方法:选取经超声诊断后疑似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76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研究时间段:2019年1月~2021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于病理检查前予以对照组(n=37)常规血生化免疫检验,观察组(n=39)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血生化检验。比较两组甲状腺球蛋白、球蛋白抗体血清检验值差异,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诊断效能。结果:(1)观察组检验所得Tg(672.51±45.48)μg/L、TGAb(13.98±2.85)IU/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诊断敏感度为93.94%、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92.31%。结论:相较反射免疫法检验,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血清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验所得Tg、TGAb数据更具真实性,且具有较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优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甲状腺肿瘤 生化免疫检验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