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们接收的52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临床护理后的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我们对接收的52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后,患者是否能得到良好的护理,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关键。结论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康复与良好的护理是分不开的,同时积极的护理也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治疗脑出血中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6月治疗的2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脑出血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脑出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每次40mg,每日一次,7-10d为1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胃溃疡发生率、十二脂肠溃疡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溃疡发生率为2.00%、十二脂肠溃疡发生率为7.00%、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9.00%;对照组胃溃疡发生率为12.00%、十二脂肠溃疡发生率为19.00%、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31.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0%;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治疗脑出血中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高,可作为预防应激性溃疡的首选药物。

  • 标签: 奥美拉唑 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以期为骨折患者带来福音。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5例,从病史收集、细心观察方面进行预防,同时从出血时、饮食上、心理、止痛等方面进行护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悉心的预防和护理,5例患者都康复出院,没有一例死亡。结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能够促进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恢复,减少出血,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 应激性溃疡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骨折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及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骨折 应激性溃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具有两重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能产生不良反应,给机体带来损害。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全球死亡的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已不容忽视。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利于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保护患者健康。

  • 标签: 药学 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11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中高危药品引起的ADR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116例ADR患者临床资料,观察116例ADR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ADR各种症状类型、重点分析高危药品引起ADR的主要品种、症状表现、和科室分布等临床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药物的ADR发生机率和患者年龄大小密切相关、高危药品引起ADR的概率远大于普通药品。结论医院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培训,定期进行处方点评,重点关注高危药品ADR。

  • 标签: 高危药品 不良反应 药品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应激心理护理方面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诊创伤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33例。对照组实行传统心理护理,研究组则实行循证护理,选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FAV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FAV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SAS、SDS、FAV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诊创伤患者 应激心理
  • 简介:摘要急诊科是医院进行危、重、急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在急诊科中突发情况多而且复杂,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复杂,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很大。所以,急诊科护士普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固定,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很高,而且患者家属迫切的希望医院挽救患者的生命,当患者出现紧急突发情况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时,家属经常会对护士进行语言上或者身体上的侵害,而且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护士需要经常面对自杀、死亡、严重创伤的患者,给护士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急诊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希望能够提高急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从而缓和医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急诊护士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红药胶囊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急诊收治的86例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3例,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云南红药胶囊,观察两组止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云南红药胶囊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止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云南红药 应激性 胃溃疡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泮托拉唑针剂预防脑出血并发性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确认为脑出血的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病例均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泮托拉唑40mg+生理盐水100ml一次每日,对照组于发病24h之内,予雷尼替丁0.15g+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2次,2组均用两周。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并测定空腹胃液PH值。结果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4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治疗的于第3、第6、第9天测定空腹胃液PH值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泮托拉唑能有效抑制胃内PH值,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 标签: 泮托拉唑 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观察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应激性溃疡发生2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应激性溃疡发生6例,发生率为15.0%,观察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有3例发生死亡,对照组有5例发生死亡,但两组死亡原因均非应激性溃疡所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预防治疗应激性溃疡中,奥美拉唑和法奠替丁均有较好的作用,但奥美拉唑效果更佳。

  • 标签: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脑中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入院7d以内张氏“生活事件量表”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脑中风患者中,21例重度生活事件刺激因素者,占35%;32例中度生活实践刺激因素者,占53.3%;7例轻度生活事件刺激因素者,占11.7%。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脑中风发生率上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脑中风患者发病、病情进展以及预后过程中,应激性生活事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应激性生活事件 脑中风 临床资料 生活事件量表
  • 简介:摘要应激性溃疡是多发性外伤,严重全身性感染,大面积烧伤,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应激反应情况下发生的急性胃粘膜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之一。应激性溃疡的病灶有4大特点①是急性病变,在应激情况下产生;②是多发性的;③病变散布在胃体及胃底含壁细胞的泌酸部位,胃窦部甚为少见,仅在病情发展或恶化时才偶而累及胃窦部;④并不伴高胃酸分泌。作者收集2009年5月至2014年10月住院病人26例,使用注射用血凝酶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注射用血凝酶 应激性溃疡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分离应激对幼年大鼠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关系,为儿童早期心理问题导致疾病的早期诊断或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把幼鼠分为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应激组幼鼠生后第2天起,即与母亲每天分离3小时,分离持续21天,而对照组不作处理。6周后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及皮质酮的浓度。结果应激组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酮的浓度升高(P<0.05),5-羟色胺浓度无差异(P>0.05)。结论母婴分离作为早期心理应激使幼年大鼠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可能是早期心理问题或疾病产生的原因。

  • 标签: 母婴分离 去甲肾上腺素(NE) 5-羟色胺(5-HT) 皮质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