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干预对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应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在2018.1-2020.1月收治的66例进行肺大泡切除术的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为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干预护理,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这两组患者应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小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实施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时,为患者进行人性化干预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身体更加快速的恢复,可以广泛的推广于临床中。

  • 标签: 人性化干预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与分析人性化护理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应激水平、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神经内科 心理应激水平 睡眠质量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药注射液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200例中药注射液发生 ADR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结果:200例中药注射液ADR的病人中,男性比女性多,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 ADR的发作时间以0.5-24小时为多;ADR的发生部位以局部用药、皮肤和消化系统为主;以七叶皂苷钠、炎琥宁和血塞通为主的中药注射剂较为常见。结论:老年人在服用中药注射剂后,容易出现副作用,副作用出现的时间是0.5-24小时,出现副作用的部位多是局部用药,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是最常见的剂型,应当强化有针对性的管理,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具有的不良反应特点以及安全使用管理。方法:选择2018年期间内123例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择2019年期间内200例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比分析本院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指导。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统计学显示,给药途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分类中,使用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进行对比发现,皮疹症状人数存在差异,P<0.05。但静脉炎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常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需对其重点观察并加以分析,以此保证患者使用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安全使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高原反应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以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间来我医务室就诊的 90例急性高原反应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90例患者中,有 88例患者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的问题,且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以及紫绀症状。为了让其积极配合治疗,还采取了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策略。 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紫绀、胸闷以及意识错乱等症状均已全部改善,经过后续治疗后已顺利登机。临登机前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由 过去的78%上升到了 99%。 结论:初进入高原地区时一定不要过度劳累,要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并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医护人员在接诊急性高原反应病症的患者时要多考虑一下患者自身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接诊速度、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给他们相应的关怀和支持。

  • 标签: 高原反应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输血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并且针对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措施。 方法 :将我院在 2017 年 3 月到 2019 年 3 月输血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输血有不良反应患者设置为观察组,输血没有不良反应 者 设置为对照组, 对比 分析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结果 :( 1 ) 观察组输血次数中对于 3 次为 77.91% ,而对照组只有 39.26% ;观察组 取血时间至输血时间间隔大于 30 分钟为 32.51% ,对照组只有 12.26%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2 ) 观察组的输血速度和输血量为 49.37±13.46 (滴 / 分)、 12.93±10.46 ( u ),对照组为 44.27±14.35 (滴 / 分)、 7.59±10.37 ( u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结论 :输血引起不良反应和 取血时间至输血时间间隔、 输血次、输血速度和输血量有关系,为防止输血不良反应, 需对 输血环节进行控制。

  • 标签: 预防控制措施 因素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并且针对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将我院在 2017年 3月到 2019年 3月输血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输血有不良反应患者设置为观察组,输血没有不良反应者设置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 1)观察组输血次数中对于 3次为 77.91%,而对照组只有 39.26%;观察组取血时间至输血时间间隔大于 30分钟为 32.51%,对照组只有 12.26%。(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2)观察组的输血速度和输血量为 49.37±13.46(滴 /分)、 12.93±10.46( u),对照组为 44.27±14.35(滴 /分)、 7.59±10.37( u),(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输血引起不良反应和取血时间至输血时间间隔、输血次、输血速度和输血量有关系,为防止输血不良反应,需对输血环节进行控制。

  • 标签: 预防控制措施 因素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在社区门诊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8年6月-2020年8月本社区门诊中选择64例疑似病毒性感染患者及疑似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分别将其设定为A组、B组,选择同期门诊64例健康体检者设定为C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WBC、CRP的检测,对检测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WBC、CRP同C组行比较,数据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的WBC、CRP均高于A组、C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WBC在社区门诊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具有早期判断、识别感染的价值,值得借鉴和采纳。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社区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治疗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疗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简称 PDPC )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简称 ADR )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间来院治疗的 158 例药物治疗患者。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均 79 例,行 PDPC 干预和常规药物管理。对比 ADR 发生率。 结果: A 组的 ADR 发生率为 3.80% , B 组为 12.66% ( P < 0.05 )。 A 组的用药满意度为 98.73% , B 组为 91.14% ( P < 0.05 )。 结论:为药物治疗患者行 PDPC 干预可减少 ADR ,且能够提高用药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药师 药学服务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状态和炎症应激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间入治 ICU的共 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施加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最终两种干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的重症肺炎患者,其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血气指标 PaO2、 SaO2高于对照组患者, PaCO2低于对照组患者,炎症应激反应相关的激素水平也优于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组间呈现统计学差异,有对比分析价值( P<0.05)。结论: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进行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可以改善整体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肺泡灌洗 重症肺炎 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100例经第1周化疗后出现消化道副反应症状的中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预防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前做好中医护理干预,如艾灸、耳穴埋豆、中药穴位贴敷、刮痧、穴位按摩,化疗10d为1个疗程,10d 后统计比较两组化疗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护理 肿瘤 化疗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埋籽预防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接收的70例肺癌化疗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埋籽。对比两组胃肠道反应。结果: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耳穴埋籽 肺癌化疗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将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 70 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整理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了解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结果: 年龄> 60 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龄 <10 岁儿童群体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其他年龄段而言明显更高;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包括皮肤、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等,头孢曲松纳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静脉滴注相比于其他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时,老年与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且静脉滴注给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科学选择药物类型与给药方式,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 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患有肿瘤 且进行化疗的 患者进行 中药 的护理,并探讨其 在患者胃肠道上的反应 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100 例自 2018 年 1 月至 201 8 年 12 月入住的患有肿瘤 并且已经实施了化疗 的患者来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然后均分成两小组。在本次参与研究的对照组中,采用的是普通的护理,参与研究的研究组中采用的是 中药 的护理。分析其效果。 结果: 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采用了中药护理的研究组患者产生胃肠道反应的人数有 8 人,占研究组人数的 16.0% ,发现应用了普通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产生胃肠道反应的人数有 17 人,占总体的 34.0% 。 研究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 P<0.05 )。 结论: 对患有肿瘤且进行化疗的患者进行中药的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 当前胃肠道的反应情况,而且还能使患者在化疗之后身体恢复较快,十分有效 ,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护理 肿瘤患者 化疗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方法:选择使用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很多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找出导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并处理不良反应。结果:选择的患者在联合药物使用前后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过敏不良反应,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西药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从我县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2年3月出生的200名接受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并分为常规组(n=100)和研究组(n=100),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常规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100.00%,常规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85.00%,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给予优质护理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卡介苗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介入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简称 ADR )发生率的作用。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20 19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间来院治疗的 136 例药物治疗患者。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均 68 例,行临床药师介入模式和常规药物监督管理。对比药品使用情况。 结果: A 组的 ADR 发生率为 4.41% , B 组为 14.71% ;临床药师监测报告上报率为 35.56% , B 组为 23.70% ;用药满意度为 98.53% , B 组为 89.71% ( P < 0.05 )。 结论:为用药患者行临床药师介入模式可减少 ADR ,保证临床药师主动上报药品监测报告,进而提高用药满意度。

  • 标签: 临床药师介入 药品不良反应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