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ER阳性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高压与靶向+化疗联合治疗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于我院治疗的HER阳性胃癌晚期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2例。其中参照组采用靶向+化疗治疗方式,实验组应用高压与靶向+化疗联合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癌抗原19-9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得以有效控制,但实验组治疗后癌胚抗原、癌抗原19-9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高压与靶向+化疗联合治疗胃癌晚期患者,能提高化疗以及靶向治疗有效率,有效缓解胃癌症状,减轻化疗胃肠道毒副反应,促进化疗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靶向治疗 化疗 HER阳性 胃癌晚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远期疗效。方法挑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3年1月~2014年9月期间,将6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接受高压治疗,称为治疗组,观察常规组患者及治疗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高压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高压氧 重度 颅脑损伤 远期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联合高压舱治疗重度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60例重度脑损伤者,以随机数的方式分为A组(n=30)、B组(n=30)。即A组为高压舱救治,B组为综合护理联合高压舱救治,对比各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结果B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A组(86.67%)(P<0.05),B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重度脑损伤患者中,以高压舱救治为前提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其生存质量评分,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高压氧舱 重度脑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在院内和社会上感染传播。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1年6月,均来自我院住院及门诊不同患者标本包括脓液、伤口分泌物、尿、血液及胸腹腔积液等共273株,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采用30ug头孢西丁(cefoxitin)纸片扩散法,并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27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63株为耐甲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9.5%,甲西林敏感株(MSSA111株),检出率为40.5%,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占21.5%,检出率最低的为小儿科占7.4%,耐药率最高的是青霉素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率最高的为万古霉素(100%),结论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为严重,而且存在多重耐药性,通过本地区临床标本分离及药敏分析情况来看,建议临床医生在患者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前,应做细菌鉴定分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防止抗生素的滥用,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降低院内感染。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耐甲氧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小儿哮喘实施超声与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时段内我院治疗的100例小儿哮喘患者,按治疗措施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驱动雾化吸入,对比分析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98.0%,对照组84.0%;观察组咳嗽(4.36±1.26)d,肺部哮鸣音(4.56±1.25)d,喘憋(4.75±0.88)d,住院时间(6.45±1.23)d;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PEF(5.98±2.12)L/s,FEV1(2.36±1.23)%,FEV1/FVC(75.26±22.36)%,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情况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哮喘实施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雾化 氧驱动雾化 吸入治疗 小儿哮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基硫嘧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单用丙基硫嘧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5.2±1.3)w,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10.7±1.1)w,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3.2%,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基硫嘧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高,不了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基硫氧嘧啶 地塞米松 甲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脑卒中昏迷患者给予针灸+高压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综合ICU2015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ICU脑卒中昏迷患者治疗方式的研究;对照组(75例)选择常规手术或者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75例)选择针灸+高压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ICU脑卒中昏迷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ICU脑卒中昏迷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67%)对比,观察组(98.67%)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ICU脑卒中昏迷患者选择针灸+高压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早日苏醒能够进行显著促进,从而促进ICU脑卒中昏迷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针灸 高压氧 ICU 脑卒中 昏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硫化氢气体中毒患者联合高压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更好的服务临床。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来硫化氢气体中毒患者36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联合高压治疗的作为观察组(高压组),常规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常规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快,后遗症少,脑电图结果恢复快;对照组临床症状相对观察组恢复慢、易留后遗症,脑电图结果恢复缓慢。结论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联合高压治疗,可更快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脑功能。

  • 标签: 高压氧 硫化氢气体中毒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性耳鸣患者应用高压治疗的治疗体会。方法现随机选取本科室2016年12月—2018年2月2期间收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即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高压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检测结果无明显的差异,但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检测结果明显的差于实验组,经)对比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6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低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中,可采取高压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神经性耳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栓治疗后早期脑出血发生情况。方法收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栓治疗后是否发生脑出血转化进行分析,同时比较有脑出血转化者与无脑出血转化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栓治疗后发生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静脉栓后有11例发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19.64%(11/56);脑出血转化者的心房颤动比率、栓前NIHSS评分及栓后收缩压等指标与无脑出血转化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回归分析提示心房颤动、栓前NIHSS评分与栓后收缩压是导致早期脑出血转化的主要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与心房颤动、栓前NIHSS评分、栓后收缩压有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早期脑出血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静脉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60例患者栓冠脉再通情况进行分析,发病开始到栓1~3小时的患者再通率为80.0%,3~6小时的患者再通率为69.56%,6~12小时的患者再通率为33.33%,总再通率为66.67%。栓后24小时之内T波倒置再通33例(89.19%),没倒置者再通7例(30.43%),血管再通同早期T倒置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栓治疗,疗效显著,早期治疗疗效更佳,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栓治疗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5例脑梗死患者,分别给予静脉栓治疗,采用头架固定,检测大脑动脉TCD血流情况,检测脑血流再通程度(使用TIBI6级评分法)、用TCD检测患者栓前以及栓后2h、4h、24h、48h、72h、一星期内的脑血流再通程度,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使用NIHSS)。结果患者栓后与栓前NIHSS变化比较明显。栓后TCD检测血流的TIBI分级指数明显升高,NIHSS评分在4-14分之间患者大多再通,而15~22分患者大多为部分再通,栓前后相比,血流再通程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结论TIBI血流分级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能够有效反应栓效果、判断预后,TCD可作为筛查手段。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溶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肠片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5例,随机分成两组43例阿司匹林肠片治疗对照组,42例阿司匹林肠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比对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好转率为95.2%,心绞痛持续时间为(1.52±1.36)次/天;对照组好转率为76.7%,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为(2.59±1.27)次/天,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肠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改善症状,预防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吡格雷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阿司匹林肠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为脑血栓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收治治疗的120例脑血栓患者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分为采取阿司匹林肠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的实验组以及采取阿司匹林肠片治疗的对照组,每组60例。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指标经计算,P<0.05。结论相对于单一阿司匹林肠片治疗,脑血栓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肠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双嘧达莫 不良反应 脑血栓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依达拉奉联合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90例,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实验组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纤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治疗前的数据相比较而言,实验组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幅度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依达拉奉联合纤酶的疗效确切,能让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得到一定的修复。

  • 标签: 依达拉奉 纤溶酶 进展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栓流程优化中的引入。方法成立品管圈,对影响急诊栓流程中的因素加以分析和讨论,从而优化栓流程。结果通过实施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入门—进针时间为(56±5)min,与之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入门—进针时间平均为(109±8)min,实施品管圈后,有明显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品管圈小组,有利于优化预检分诊工作等,从而提高抢救机率。品管圈定时对工作流程不完善之处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持续性改进的目的,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栓流程,有助于提升圈员的管理能力,更能提高团队的团结凝聚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品管圈 急诊溶栓流程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临床确诊并所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三级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个体化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评分,观察患者回复效果与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采取个性化临床护理效果可改善栓疗效和患者预后。

  • 标签: 护理,溶栓,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72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50mg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观察组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100mg加速给药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中有1例(2.78%)死亡,4例(11.11%)出血,31例(86.11%)血管再通;对照组36例患者中有2例(5.56%)死亡,6例(16.67%)出血,22例(61.11%)血管再通,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死亡与出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理想,加速给药方法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