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过程中急诊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参与研究患者均选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4例,将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应用急诊全程优质化护理的优化组和应用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每组各42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与复发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优质组患者经护理后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短,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P<0.05)。优质组患者院内AMI(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再次实施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生率均少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全程优质化护理实施急救,可以有效的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复发率,减少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应被医学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全程优质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急诊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单双数法分为观察组26例,采用流程优化护理,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效率和对照组比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 流程优化 抢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5年开始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分别以我院2014年1-12月期间接诊的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2期间接诊的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急救成功率、急救效果、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术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急救成功率、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术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实验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减少复发,提高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梗患者一共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6年2月1日-2017年5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急性心梗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急性心梗患者),分别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以及常规流程。结果观察组急性心梗患者的心梗三项时间(17.21±0.85)min、首份心电图时间(6.11±1.01)min、滞留时间(40.21±1.26)min与对照组心梗三项时间(50.11±1.01)min、首份心电图时间(10.11±1.27)min、滞留时间(60.11±2.45)min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梗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梗 抢救效果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房进行大规模白内障手术的优化管理办法。方法回顾总结2018年4月20日至4月27日194名参加“复明10号”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住院流程护理体会。结果194名白内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各种纠纷事故的发生。结论通过优化的住院流程,各环节紧密配合,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短时间内收治了大量手术病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好评。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住院流程 管理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就诊流程对缩短屈光不正儿童患者候诊时间的具体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诊的78例屈光不正儿童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就诊流程,而研究组则采取优化就诊流程,分析比较两组候诊时间,以及患儿配合效果。结果研究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配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就诊流程的有效开展,利于候诊时间的减短,以及患儿配合度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 标签: 屈光不正 优化就诊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优化鼻咽癌辅助化疗临床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Ⅲ-Ⅳ期鼻咽癌行辅助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引进个案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骨髓抑制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5.64天)、住院费用(5521.55±105.34元)均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日(7.35天)、住院费用(6482.75±98.67元)明显降低;化疗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骨髓移植的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和出院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咽癌辅助化疗阶段实施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也为其它病种肿瘤的治疗模式提供了借鉴,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 标签: 个案管理模式 鼻咽癌辅助化疗 优化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8月到2018年5月之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植患者共60例参与研究调查,以计算机的excel表格分配形式,将患者归类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的护理模式,共有患者30例,观察组在常规话的护理基础上优化护理流程,共有患者30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实际与住院时间,跟踪患者出院后的心率失常、发热、胸痛等并发症状况,对比病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较短,住院的时间也相对较少,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救的过程中,施行优化护理流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抑制,舒缓患者的病痛与心理压力,缩减治疗后的并发症几率,使得治疗的效果极大提高。

  • 标签: 优化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急救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在优化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做好档案归类以及内容汇报监督工作,对我院的感染管理系统进行监管,对比管理平台应用后对我院医生在进行病例上报的错误率、内容合格率以及上报的人员比例。结果进行平台管理优化后我院工作人员的上报错误率不断下降(P<0.05),内容合格率以及人员参与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借助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能够明显优化感染管理的管理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及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感染措施,更好的进行卫生条件的改善。

  • 标签: 信息管理平台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外消过程出现湿包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室34000个灭菌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湿包数量进行调查,并且分析湿包发生原因。结果34000个灭菌包中总计出现356个湿包,湿包的占比为1.04%。产生湿包的原因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具体为包装因素、装载因素、环境因素、蒸汽饱和因素与物品本身因素。结论消毒供应室进行外消过中,需严格控制外消质量,强化灭菌质量管理,杜绝湿包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外院消毒 湿包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疫苗注射过程中心理护理所具有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疫苗注射的幼儿120例,根据其年龄的奇偶性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常规组幼儿在疫苗注射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幼儿在疫苗注射过程中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并对两组幼儿在注射过程中的配合情况、应激反应情况,及家长的满意情况进行记录,对比。结果实验组幼儿在注射过程中的配合度和家长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幼儿应激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疫苗注射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小儿的应激反应,提升疫苗注射配合度,并且家长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小儿疫苗注射 心理护理 应激反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检验的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提高检验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临床血标本留取过程中的管理,提高血标本留取的规范性。方法通过品管的管理的活动流程,对2017年3月1日至5月31日(周一至周日)自检验科对全院各病房的血标本留取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召开会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后,再对2017年6月1日至8月31日(周一至周日)期间标本管理进行调查,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后,血标本留取的规范性明显提高,溶血率由0.54%降低到0.081%,凝块由0.097%降低到0.028%,标本量少由0.002%降低到0.0025%,标本管错误0.02%降低到0.001%,采血方法错误由0.009%降低到0.0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临床血尿标本留取过程中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血尿标本留取过程中的失误率的发生,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护理质量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血标本留取 规范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对照组(n=35)和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验组(n=35),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和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胸痛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是否介入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将107例急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急救过程中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急救过程中则采用急诊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各项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急救成功率、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展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MI复发率和再次PCI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明显降低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措施护理干预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优化急救措施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67%,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措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急救措施 急性 左心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血小板减少及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血液标本900份,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且分析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不合格的血液样本有113份,占总数量的12.6%。依据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记录的内容可以得出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容器不当(9份)、样本量不足(12份)、凝血(46份)、溶血(33份),其他原因(13份)。对出现凝血的血液标本进行了复查,并对比了复查前后的结果,分析结果发现血液标本凝血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测定值偏低,白细胞测定值偏高,血小板明显降低。两组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检验的工作人员应仔细、认真、负责,认真做好血液检验工作中的任何一处细节,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进而提升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不合格原因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的60名外科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实习时间为36周。所有护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实习生由带教实习老师按传统的培训方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实验组实习生将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方法制定培训计划,同时老师提供系统的培训指导,教学培训时长为三个月。比较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可比性。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上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带教中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教学法 外科护理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对照研究共选取了12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原则设置2个研究组,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并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不良反应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肝脏功能受损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低,以上各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不良反应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肺结核患者 抗结核药物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成本、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经济压力,患者接受能力较强,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