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合日常监测的结果并进行分析,查找出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者多为老年人群、危重疾病以及机体免疫力低的患者,还有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结论在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过程中,应多注意手部的卫生、无菌操作、环境的消毒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从而有效的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降低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室 护理策略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科室内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入院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评判标准不良症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两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且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普及。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护理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择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并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为76.67%,研究组新生儿家属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来说,基于常规护理,并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缩短重症监护时间,便于护患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护理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在重症监护病人发生多发性神经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床旁肌电图检查,观察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H反射及F波。结果神经电图,针极肌电图检测显示,有轴索及髓鞘纤维变性损害。表现为纤颤,正相电位。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F波、H波潜伏期延长。结论针极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获得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分布范围的完整性,对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重症监护 肌电图 多发性神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采用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监护中应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54例心脏术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半小时分为研究组,术后6小时为对照组,分别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参考患者不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统计比较研究,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其监护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监测 心脏手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oronaryheartdiseaseofCareUnit,简称CCU)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和风险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安全管理前后的安全因素和风险防范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结论通过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显著改善了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提高了护理安全,改善了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CCU 护理安全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镇静镇痛在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6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程序化镇静镇痛处理。结果研究组术后1d、3d、5d镇静评分、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镇静镇痛在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镇静、止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 重症监护室 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期间收治的94例急危重症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ICU监护并且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反应,按照均匀分组的方式将所选患者均分成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则应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以及主要的临床指标。结果强化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常规组,主要指标的数据也要优于常规组,具体数据分析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ICU监护病房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治疗中,给予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 急危重症 强化 监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早期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PaCO2、PaO2、PH值等指标好于参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参照组(28.57%),与参照组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早期护理应用于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其可以改善患者病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护理 呼吸衰竭重症监护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经皮扩张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55例,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气管切开术,实验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除术,对比两组危重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参照组危重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的术后合并症产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结合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者 经皮扩张 气管切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我院从2017年1起,在重症监护室推行电子信息反馈,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护理状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护理状况为观察组;对两组护理状况实施对比。结果实施电子信息反馈法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都显著高于实施电子信息反馈法前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意外拔管、压疮与院内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运用电子信息反馈发,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没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电子信息反馈发 重症监护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与研究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实施 SBAR 模式护理交接班的临床效用及意义。 方法: 2016 年 1 月到 12 月在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诊疗的 210 例重症患者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交接班。 2017 年 1 月到 12 月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诊的 240 例重症患者视为观察组,采取 SBAS 模式护理交接班。比较与分析在采用 SBAS 模式干预前后,患者满意度状况及临床护理质量。 结果: 经 SBAR 模式交接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显著。在实施 SBAR 沟通模式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住院原因诊断、既往史、用药、过敏史、病情变化等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采用 SBAS 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可有效保障重症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综合实践能力。

  • 标签: SBAS 模式 护理交接班 急诊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道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纽,分别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均50倒。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呼吸机一般管理措施,试验组患者给予气道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问、28d病死率与住院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呼吸机护理管理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发生VAP的概率,减少住院治疗费用,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与病死率,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道护理管理 重症监护室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将分为甲组(发生相关性肺炎)和乙组(未发生相关性肺炎),甲组26例,乙组8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结果甲组与乙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抑酸剂使用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应加强对其病房管理、气道护理、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以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相关性肺炎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2月14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的气管切开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65例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经皮微创组79例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经皮螺纹旋转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满意度;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全程时间;患者切口感染、套管脱出、皮下和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微创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P<0.05;经皮微创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全程时间优于传统组,P<0.05;经皮微创组切口感染、套管脱出、皮下和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效果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疗效,切口小,出血少,手术简单,时间短,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将分为甲组(发生相关性肺炎)和乙组(未发生相关性肺炎),甲组26例,乙组8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结果甲组与乙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抑酸剂使用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应加强对其病房管理、气道护理、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以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相关性肺炎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并发症及住院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早产儿,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舒适护理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16.5±1.6)d、住院费用(8.0±1.2)万元、患儿并发症发生率6.5%、家属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23.6±0.3)分、环境(24.0±1.9)分、体位(23.5±1.8)分、生理(24.2±0.1)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舒适度、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新生儿监护 早产儿 并发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普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并消化系统症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比较护理前后效果。方法:于我科重症监护室诊治的 30名患者均出现谵妄并消化系统症状行为,通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举措,对比其护理前后的效果(认知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在干预前认知状况差异性不显著 (P> 0.05);在 MDAS以及 MMSE评分方面,患者经干预后明显比较干预前优秀 ,其差异性显著 (P< 0.05);而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其差异性也较显著 (P< 0.05)。结论:老年病人在手术后出现谵妄并消化系统症状的概率较高,护理人员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举措,对于预后的改善以及疾病的恢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MICU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该护理模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MICU患者作为病例纳入研究,成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主要MDRO医院感染率。结果组间比较中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同时观察组主要MDRO医院感染率(18.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耐药菌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M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集束化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失禁性相关性皮炎中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失禁性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以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失禁性相关性皮炎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地减少失禁性相关性皮炎的发生并缩短治愈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失禁性相关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