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7月,来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304例,按照是否罹患非酒精性脂肪,将患者分为合并组(n=101),对照组(n=203),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指标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指标、血脂、血糖与胰岛功能,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症与对照组WHR、BMI、FPG、TC、HDL-C、TG、C-P、2h-C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OR=1.094,95%CI(1.035-1.104)]、TG[OR=2.460,95%CI(1.256-4.384)]、HDL-C[OR=0.546,95%CI(0.7167-1.445)]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糖尿病眼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3.76%(24/101)、55.45%(56/101)、30.69%(31/101),高于未合并组8.37%(17/203)、35.96%(73/203)、17.73%(36/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影响因素较多,可能与体重指数增加、脂质代谢紊乱有关,患者罹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

  • 标签: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自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50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该院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100例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以及下肢动脉内径、血流速度。结果实验组的下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84%、32%、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下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肢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的下肢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患者病情的评估、判定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综合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化疗周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该院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需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印例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包括化疗前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血糖监测、运动指导等一些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在化疗期间内均可顺利度过化疗周期,无一因为糖尿病或并发症而终止治疗。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对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化疗期间血糖维持平稳,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恶性肿瘤 糖尿病 化疗 综合护理
  • 简介: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接受化疗的肿瘤合并T_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化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以及血栓形成、堵管、断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置管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肿瘤化疗 2型糖尿病(T2DM) 静脉通路维护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纳入的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2组,一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组,39例),一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39例),比较2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2组护理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的血糖控制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且综合护理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后应用综合护理,对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大力推荐。

  • 标签: 综合护理 糖尿病 恶性肿瘤化疗 血糖控制
  • 简介:选取我科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IMT〉1.0)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降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hs-CRP和IMT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hs-CRP水平下降,IMT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hs-CRP水平,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