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4月中旬,阜阳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劣质奶粉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次事件给我们的教训十分深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责任心不强,有关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以及依法行政不够到位.本文根据这一事件的教训,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 标签: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卫生 三个代表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目的对一起群体性肝损害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其中毒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分析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和技术。结果18名肝损害患者证实为四氯乙烷中毒所致,经综合治疗后,其中17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治疗无效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及卫生职能部门鉴定,确诊为一起由四氯乙烷引起的群体中毒性肝损害事件。结论四氯乙烷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机体肝损害,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和自我防护。

  • 标签: 四氯乙烷 肝损害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乌骨藤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H22和S180的作用。方法乌骨藤提取物按25,50,100mg/kg灌胃给药,连续两次重复试验。结果低、中、高剂量的乌骨藤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H22的抑制率分别为16.87%,23.41%和36.34%,对S180的抑制率分别为15.91%,26、36%和34.57%。结论乌骨藤提取物能抑制H22和S180瘤株的生长。

  • 标签: 乌骨藤提取物 S180瘤株 H22瘤株 抗肿瘤作用
  • 简介:当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已成为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基于伤害流行病学模型,重点研究了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机制相关的四类因素及其相互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类类型。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伤害 流行病学 风险管理 分类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11年收集到的40例由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集中分布在14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二者合计95%;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急性过敏样反应的症状;在30min内发生ADR的占总例数的92.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其引起的急性过敏样反应应高度重视,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

  • 标签: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相关监测工作的知晓程度,为深入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层与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1897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相关监测工作认知程度较低;不同级别医院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认知情况存在差异,二、三级医院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要求、重点监测品种和报告规范的了解好于一级医院;医务人员对需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认识模糊。结论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宣传培训的覆盖率和针对性,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认知度,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能力,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监测 医务人员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导管滑脱护理不良事件中利用根因分析法的效果。方法 用2018年5月-2019年10月于院内治疗的88例置管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3例和41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用根因分析法,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观察组明显略少;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略高,参照组不及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导管 不良事件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降低手术不良事件、提升手术安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取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月。运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两组各 60例,对照组以手术室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以手术室细节护理为主。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手术时间以及护理综合分数等指标作为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升, 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护理综合分数明显提升, P<0.05。结论:为手术治疗患者提供手术室细节护理措施,可提升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性,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

  • 标签: 手术室细节护理 不良事件 手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探讨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应急管理措施,为完善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期间,我国各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所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探讨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应急管理的策略和相应的措施。结果:经过两年的时间,我国有20多个省份都已完成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备案审批并投入临床使用,应急管理内容包括限定品种来源、加快备案审批、调剂管理、保障药品质量等。结论:不同省份对药品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都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且通过完善相应的体系,都提高了监管效率,加强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 标签: 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机构 中药制剂 应急管理
  • 简介:医疗器械是与药品一样需要评价风险与效益的产品。利用西方学者提出的“动态博弈”理论,试图从动态博弈角度理论分析基于风险管理的不良事件监测制度,以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机制优化途径并提出建议。

  • 标签: 动态博弈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监测 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法国BIA10-2474临床试验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事件的详细介绍,为我国从事创新药物临床试验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建议。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法国BIA10-2474临床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事件过程为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与结论对于创新药物临床试验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或相关临床试验研究,我国研究者应该重视起始剂量的设计、对终止递增规则做出正确决策以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受试者的安全,提升整体临床研究水平。

  • 标签: 法国BIA10-2474 创新药物 首次人体试验 研究者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针对风险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数据变化作具体说明。方法:入组样本均选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筛选其中90例临床数据完整者,进行随机数字编号,采用单双数字分组方法,均分两组,单数组行常规护理并为对照组,双数组行常规护理后+风险防范式护理为研究组,分析总结临床数据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另一组(20.00%),患儿配合度(93.33%)优于另一组(75.56%),护理满意度(95.50%)相比另一组(77.78%),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依从性,家属对此护理措施给予高度评价,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体现应用价值。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 风险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针对风险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数据变化作具体说明。方法:入组样本均选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筛选其中90例临床数据完整者,进行随机数字编号,采用单双数字分组方法,均分两组,单数组行常规护理并为对照组,双数组行常规护理后+风险防范式护理为研究组,分析总结临床数据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另一组(20.00%),患儿配合度(93.33%)优于另一组(75.56%),护理满意度(95.50%)相比另一组(77.78%),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依从性,家属对此护理措施给予高度评价,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体现应用价值。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 风险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医院70例同一批医护人员列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时间点作为截点划分,2021年1—12月期间未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2022年1—12月期间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比较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前后的处理时间、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后,医护人员的情感消耗、去个性化倾向评分均低于实施前,而低成就感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后,医护人员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更加高效圆满地处理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 标签: 公共卫生 心理健康 职业倦怠 PDCA 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心脏性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362例uA患者,按照危险性分层标准分为低危组(n=175)、中危组(n=103)、高危组(n=84),常规应用抗血小板、抗凝、硝酸酯类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并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心脏性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2例UA患者18.2%发生心脏性事件,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发生率分别为8.0%、24.3%与32.1%,高危组、中危组分别与低危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高危组与中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A危险性分层越高,心脏性事件危险性越大。而且在中高危层显著增加,临床上可将中危、高危合在一起进行判定,更易于掌握与运用。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危险性分层 心脏性事件
  • 简介:2010年5月27日,在Circulation杂志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联合发布了一项关于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新进展声明,该声明为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提出了新的使用推荐:

  • 标签: 美国糖尿病学会 阿司匹林 预防 患者 应用 美国心脏病学会
  • 简介:目的:通过对军队医院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解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喹诺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81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ADE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02:1,平均年龄为(45.67±22.73)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共涉及17个药物品种,单品种中左氧氟沙星4660例(47.46%)位于首位,其次为莫西沙星1681例(17.12%)、加替沙星1597例(16.26%)。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14740例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731例次(38.88%),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2749例次(18.65%)和心外血管损害2162例次(14.67%)。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繁多,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在使用中应加强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期检测血脂、脂蛋白[Lp(α)]、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起始hs-CRP正常参考值3mg/L为分界点分为CRP正常组(54例)与CRP升高组(66例),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CRP升高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CR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血管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