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体检空腹血糖小于6.0毫摩尔/升,很理想;但是一查餐后2小时血糖,却大吃一惊,远大于11.1毫摩尔/升,早已戴上糖尿病“帽子”。这提醒我们,要知道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单凭体检做空腹血糖检查远远不够。事实上,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对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合理治疗、防治并发症以及观察预后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 标签: 餐后2小时血糖 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 糖尿病 接触病人 血糖检查
  • 简介: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医院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密切相关。发生跌倒后除了使患者感到恐惧、焦虑,5%-15%的患者由于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意外伤害,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并可能引发医患纠纷。我院从2012年对入院评估高危跌倒患者实施跌倒质量专项监测后,跌倒事件发生率和伤害程度显著降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跌倒高危患者 住院患者 患者安全管理 质量监测 跌倒风险 高危病例
  • 简介:目的经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动态行血压监测,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血压数据,以指导临床工作。经动脉穿刺导管采取动脉血标本随时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变化;方法选择收治1cm的重患25例,经左桡动脉或右桡动脉穿刺一置管,通过换能器连接到计算机上,以显示器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及动脉压的波形。记录有创血压(ibp)和无创血压(miBp)数值及测压时间,血压组对照并经统计学分析。结果iBp的测压时间为3秒±0.4秒,niBp的测压时间为23±2秒,iBP的数值比NiBp高18±2mmHg,两组对比,P<0.05。结论有创动脉血压能提供准确、及时的血压数据,便于对危重患者的血压连续、动态监测、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连续监测 有创血压 无创血压 血压测量
  • 简介:目的:了解患者体内血药浓度,以便调整用药方案,实行个体化给药.方法:7种药物以荧光偏振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7种药物进行1580例次监测,达有效血药浓度的1035例次,占总数65.51%;未达有效血药浓度的382例次,占总数24.18%;达中毒血药浓度的163例次,占总数10.31%.结论:监测结果显示,临床不合理用药占相当大比例,提示临床加强治疗药物监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实行个体化给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发挥药物的最佳效应.

  • 标签: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荧光偏振免疫法
  • 简介:疫苗主动监测是20世纪末为弥补传统被动监测的不足而出现的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新模式。全球范围内,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含义理解和功能定位不尽一致,具体开展形式也多种多样。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系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动监测在疫苗安全性监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成为未来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模式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现有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模式仍为被动监测,对开展主动监测的需求日益凸显。了解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发展,认识其不同的含义和定位,比较不同的开展形式,借鉴现有的主动监测系统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国今后构建切实可行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体系。

  • 标签: 疫苗 安全性 上市后监测 主动监测 综述
  • 简介:通过论述培训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推动作用及分析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促进该项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培训 模式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5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的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及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在内的多种药物耐药率大于60%,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十分严重。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近100%耐药,70%以上耐甲氧西林,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性很高。结论: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了解中毒的发生与地高辛血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制定地高辛中毒的诊断标准,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结果:213例患者中,有31例发生中毒。中毒发生率14.5%。结论:地高辛中毒的发生与地高辛血浓度的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并随地高辛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 标签: 地高辛中毒 诱发因素 血药浓度 荧光偏振免疫法
  • 简介:抗凝药物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抗凝药华法林、肝素等,因其自身局限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固定剂量、可预测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目前利伐沙班在临床应用中尚缺少监测指标,而一些高出血风险患者、怀疑药物过量或手术患者等又常常需要采取一定的监测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伐沙班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等相关研究,为利伐沙班临床安全用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药物动力学 药效学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使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更加完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等多个环节的措施来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规制。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法律法规
  • 简介:目的分享中国台湾地区药品疗效不等监测的经验。方法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介绍中国台湾地区药品疗效不等的定义、通报和评估流程、疑似案件及主动监控机制。结果在2009~2014年间,中国台湾地区共收到药品疗效不等通报案件488件,经过分析评估,只有涉及左甲状腺素片的案件为疑似案件。结论目前,药品疗效不等监测已成为中国台湾地区药物安全性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确保民众用药安全与药品品质的提升。

  • 标签: 药品疗效不等 监测 中国台湾地区
  • 简介:目的:分析造影剂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集中监测的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4年造影剂的ADR报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收到各类造影剂的ADR报告22份,其中碘海醇8例、碘普罗胺8例、钆喷酸葡胺4例、复方泛影葡胺2例,发生率分别为0.83%,0.32%,0.05%,0.29%.结论:应合理使用造影剂,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造影剂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院感染的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我院是第一批加入全国卫生部检测网的成员单位,为了解与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病与分布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更好的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现将2004年1909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 标签: 2004年 医院感染病例 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质量管理 分布情况
  • 简介:目的:分析10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原因,更好的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年所收到的10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分析研究.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累及的9个器官-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结论:随着抗感染药物品种和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大家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也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中大家所饮用的水资源也成为了群众所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农村饮用水关不但乎到居民生活质量,也间接性的反映出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准。

  • 标签: 农村 饮用水 水质卫生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的洁净区(室)环境监测是GMP中重要的一方面,洁净区(室)环境监测是运用仪器、生物等现代科技手段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 标签: 洁净区(室) 环境监测 悬浮粒子 浮游菌 沉降菌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西安市2019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为监测西安市病原菌分布及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病原菌耐药监测数据。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度共分离出病原菌株30452株,革兰阴性菌株18692占61.38%,革兰阳性球菌10430株占34.25%,真菌1330株占分离率的4.37%,临床分离占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43.01%,发现五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和0.5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0.30%和1.30%,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1.40%和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分别为58.30%和48.40%。结论 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对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MRSA、VRE、碳氢酶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要进行重点监测,并且应与临床加强沟通,使得检验结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 标签: 2019年度 西安市 抗菌药物 耐药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