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大年初一,投资5亿、耗时3年制作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一经公映,便在圈内外引发热议。作为一部几乎全特效视觉大片,应该说《大闹天宫》在技术上代表了华语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IMAX、3D、CG全上阵,震撼的3D效果、逼真的特效,让处于中国人想象中的神话王国跃然银幕之上。自2010年《阿凡达》在全球掀起3D狂潮后,世界影坛都将3D视为电影革新的生力军,而后伪3D、后期转制3D等兴盛,让3D技术蒙上了一丝阴影。如今,《大闹天宫》则让3D在华语电影圈再次扬眉吐气。本期话题聚焦3D技术,让三位电影业内专家揭开电影技术的神秘面纱,走进神奇的3D世界。

  • 标签: 《大闹天宫》 3D技术 话题 电影工业 华语电影 2010年
  • 简介:山水画的景式是山水塑造的基本形态,也是山水画欣赏的基本内容,这是山水外在美的根本元素。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景式的美感并不是以外在的自然特性来决定的,而是以更多理想化的笔墨方式展现的。景式的创造只是为了可居可游的情景感受,即符合主观的理想化景式。笔墨写意是为了传达形式上的艺术体验,即借助于有限的形态表达无限的笔墨变化。两者合一,形成完善的山水画传统,这个传统就是后来左右山水画发展的文人画现象。

  • 标签: 中国传统山水画 笔墨 近代 自然特性 艺术体验 理想化
  • 简介:《再见语言》的游戏性中,沉淀着晦涩绝望的哲学思考,用电影中的话来说,这本身就是一次“充满文学性的探寻”。电影像—部章节小说,被分为“自然”和“隐喻”两个部分。

  • 标签: 3D游戏 语言 戈达尔 “自然” 游戏性 文学性
  • 简介:"电视剧的电影改编"是美国和日本等海外电影市场一种较为成熟的创作模式。中国的电视剧的电影改编起步于2003年,并在2013年达到井喷,一窝蜂的改编之外,却是相距甚远的票房成绩。从电视剧到电影,既有深层的创作成因,也有复杂的文本转换过程。本文立足中国电影中的剧集改编,结合美国和日本的相关案例,试图从改编成因和改编策略两个维度,以相对宽泛的研究视野,对电视剧的电影改编做出分析。

  • 标签: 电影 电视剧 改编
  • 简介:本文探讨了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民族服饰立体模型的构建中的方法,从数字化保护、标准化快速成型以及创新平台开发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加强3D数字化实现力度、立体建模研究程度和3D打印丝化服饰材料的研发强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3D打印 民族服饰 立体建模
  • 简介:上海A.D.C.剧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活跃在上海的一个西方侨民剧团。该剧团在中国早期话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本文选择1866至1919年这一历史时段,通过查阅清末民初的中英文报刊,从舞台布景、舞台服装、舞台灯光等方面,对上海A.D.C.剧团戏剧演出中写实的舞台布景、细腻的舞台灯光、生活化的舞台服装进行考察与论述,勾勒出上海西方侨民演出的真实场景,有助于读者了解其戏剧活动的舞台美术风格。

  • 标签: 上海A D C 剧团 舞台美术 风格
  • 简介:戏曲理论是戏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葵先生多年来关注戏曲理论建设,重视戏曲当下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走向,在长期的戏曲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2013年8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新著《戏曲理论建设论集》(以下简称《论集》)。这本论文集收录作者2001年以后撰写的34篇学术论文,

  • 标签: 戏曲理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式 话语 兼容 2001年
  • 简介: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主流是超越民俗传承的具体时空,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的“人群”在具体的时空坐落中对民间文化的创造与享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民俗学界开始反思“传统研究范式”下民间文化存在的问题,强调从时空文化背景和语境中考察民俗学,在田野调查中观察民俗生活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对民俗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进行学术梳理,将学术反思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研究理论进行探讨,从而使民俗学研究符合实际,臻于完善。

  • 标签: 民俗学 研究范式 学术反思 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