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有关中国边疆治理、疆域沿革、边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等中国边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西藏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具启发性、更为多样化的思考维度.古代藏族与汉文史籍所载西羌、南羌、月氏、西戎诸族之间的同源关系,堪称上古西藏经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原文明交流互通关系之明证.回顾历史是为经世致用.青藏高原考古、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等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不但为象雄、吐蕃时期的西藏历史研究继续提供实证,更进一步激发学界关于古代西藏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的热议.这一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趋势,为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学理论体系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边疆学理论 象雄吐蕃 “一带一路” 综述
  • 简介:政治制度的研究一直是吐蕃史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藏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吐蕃行政制度和军事建制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学术界着力对《唐蕃会盟碑》.《两唐书·(吐蕃传)》,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87、1286,以及《贤者喜宴》等一系列反映吐蕃时期及敦煌统治区内政治、军事建制的可靠材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考证,涌现出诸如劳费尔《藏语中的借词》、王忠《新唐书吐蕃传笺证》、王尧、陈践践《吐蕃兵制考》、《吐蕃职官考信录》、山口瑞风《吐蕃支配敦煌时代》、陈楠《吐蕃职官制度

  • 标签: 吐蕃 地方行政机构 职官 考证 西藏 政治制度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敦煌文书P.3047《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乾元寺科香帖》为中心,对晚唐五代敦煌寺院对香料的科征和寺院香料消费情况进行了探讨,寺院使用香料主要向当事僧尼科征,科征标准约21个僧尼科征一两出产印度名贵香。敦煌地区除了使用印度波斯地区的香料外,还在沐浴和造药食中大量使用产自龟兹的安息香和当地的草豆蔻、香枣花和艾等香料。

  • 标签: 敦煌 寺院 香药 科征 消费
  • 简介:文章从新史观、新方法、新资料、新发现四个方面对根敦群培和恰白·次旦平措两位著名学者的吐蕃史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历程和治学方法,肯定了两位学者在吐蕃史研究,乃至藏学研究领域中做出的巨大学术贡献。

  • 标签: 根敦群培 恰白·次旦平措 吐蕃史 对比研究
  • 简介:达玛(或称达磨、朗达玛)是统一的吐蕃王国的最后一个赞普,其在位时间仅短短四年,后代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多与他在位时推行的“灭佛”政策有关。关于达玛禁佛一事,本文认为有两点问题有必要进行讨论:首先,达玛时期推行的是“禁佛”政策,而非大部分藏汉史籍中所载的“灭佛”政策;其次,对于达玛禁佛的评价应该尽量摒除佛教典籍中带有宗教情感的偏见对我们的影响,从当时吐蕃王国的历史背景及禁佛政策造成的历史影响给予达玛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 标签: 吐蕃 达玛 禁佛 灭佛
  • 简介: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僧侣可以通过博换、买卖、请田、继承祖业等方式占有土地,而吐蕃茄归义军政权在认可僧侣占田的同时,还通过对僧侣据地征税课役、控制僧侣土地所有权的变更等方式对僧人的私有土地经济进行管理,从而构成吐蕃和归义军政权对敦煌佛教教团经济管制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敦煌 僧侣 土地 税役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