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将收治的64例闭角青光眼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眼内感染5例,研究组患者中无1例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结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结果经过治疗,术后患者的视力和中央前房深度均比术前高,眼压低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和中央前方深度,降低眼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 房角分离 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经常会出现一定的程度的晶体混浊,因此导致瞳孔阻滞的发生。对于混浊的晶体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疾病中的致病机理,相关医学界都非常重视,认为混浊的晶体是导致闭角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的手术治疗上存在不少方法。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乳化晶体状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此,本文将进行有关超声乳化晶状体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疗效的综述。

  • 标签: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患者采取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疾病的98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2月),随后采用动态分组法将这98例患者分为常规手术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9例。其中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常规手术组患者,而对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结果:在治疗后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放情况以及术后眼压等方面,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手术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 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 急性原 发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闭角青光眼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方深度、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等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等临床体征及症状,并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利用超声推动的原理,将大而硬的浑浊晶状体核分割成若干块,乳化成糜状后,通过灌注抽吸系统抽吸干净,已达到白内障摘除的目的,然后再植入人工晶体可以恢复到良好视力而脱盲。此手术不仅安全、切口小,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项先进的、真正意义上的小切口“微创”手术方式,现已成为手术治疗白内障的首先方式。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吸除 术中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 60 例在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前后视力矫正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 93.33 %,高于对照组的 70% , P<0.05 。观察组的角膜内皮水肿、眼前房渗出、继发性青光眼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 ,低于对照组的 33.33% , P<0.05 。观察组的手术前后视力矫正情况分别为 0.28±0.07 、 0.84±0.17 ,均要优于对照组( 0.27±0.12 、 0.47±0.25 ), P<0.05 。 结论:优质护理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眼作为手术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前、术中无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wk;1,3,6mo黄斑区行OCT测量,观察两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手术组:术后1wk和1,3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12眼术后出现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2-4wk,包括10眼中心凹增厚及2眼黄斑囊样水肿,其中11眼于6mo内自愈。对照组: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后1wk;1,3,6mo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与对照组:两组术前、术后6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wk和1,3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少数患者会出现黄斑水肿,但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预后良好。

  • 标签: 黄斑中心凹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囊样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对皮质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眼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240只眼)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皮质性白内障的不同分,将60例(120只眼)未成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白内障未成熟组,60例(120只眼)成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白内障成熟组,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结果白内障成熟组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10例(10只眼,8.33%),虹膜炎者8例(8只眼,6.67%),后囊膜破裂者4例(4只眼,3.33%),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白内障成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白内障未成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皮质性白内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但手术难度大,且操作时间长,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皮质性白内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硬核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8例(65眼)行白内障冷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1~6月。结果术后1周视力<0.1者仅1只眼(1.5%);角膜内皮计数减少率为9.3%;术中破后囊4只眼(6.9%),其中2只眼(3.4%)未植入人工晶体,2只眼(3.4%)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内皮皱褶、角膜水肿5只眼(8.6%)。结论冷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对眼内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硬核白内障
  • 简介: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要点,总结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术前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作好饮食指导及眼部准备工作;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做好生活指导、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患者术后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较为满意。结论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围术期 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在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时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均是来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并将所有参与者按照入院的先后细化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甲组患者实行西医甘露醇输注并以滴注布林佐胺辅助的方式,乙组患者则实行中医方式治疗中药汤为主,并配以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并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将两组参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此次检验是否有意义。结果:将两组参与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且(P<0.05),表明此次研究有意义。结论:根据以上叙述表明,采用中医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效果显著,故此方法可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水肿 超声乳化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联合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与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7年2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一共100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原则设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具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眼压、视力以及房角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房角粘连分离术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青光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视盘血流密度(VD)变化。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POAG并发白内障患者17例17只眼(观察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例17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角膜中央厚度(CCT)测量。所有患眼均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后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两组患眼手术前、手术完毕时以及手术后1、7 d和1、3个月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眼压变化及手术后3个月视野平均缺损(MD)变化。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8.18±6.13)、(65.82±6.9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2,P=0.072);患眼AL (t=1.436)、CCT (t=-1.557)、超声乳化时间(t=1.6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平均眼压(t=4.1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前,观察组患眼视盘周围(盘周)VD (t=-6.560)、RNFL厚度(t=-7.32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完毕时及手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眼盘周VD均增加。其中,观察组患眼手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8,P=0.042 );对照组患眼手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81,P>0.05)。各象限分析结果显示,仅观察组患眼手术后1个月颞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14,P=0.017)。手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眼盘周RNFL厚度均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70、23.080,P=0.002、0.001 )。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对照组患眼平均MD分别为(14.90±7.15)、(1.12±0.93)dB和(12.10±7.70)、(0.88±0.66)dB;两组患眼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平均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14、13.225,P=0.000、0.000 )。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平均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38、0.817,P=0.082、0.103)。手术完毕时,观察组、对照组患眼眼压分别为(10.84±3.39)、(11.46±3.79)mm Hg (1 mm Hg=0.133 kPa);均较手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2.310,P<0.05 )。结论POAG合并白内障患眼VD及RNFL厚度较单纯老年性白内障者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高灌注压可导致VD一过性增加,但不会导致POAG患者视野进一步损伤。

  • 标签: 青光眼,开角型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视盘周围血流密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47例(156眼)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的视力及眼压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中央前房深度及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有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PAC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96眼)PAC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及前房深度,统计术后滤过泡、浅前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水平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水平均降低(P<0.05),前房深度加深(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前房深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功能性滤过泡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浅前房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PACG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加深前房深度,抑制浅前房发生,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小,效果理想。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至2023年间被诊断为闭角青光眼并伴有白内障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年,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眼压变化、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0例患者中,术后平均眼压从术前的28.5 mmHg降至14.8 mmHg,视力改善率达到85%。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5%)、人工晶状体脱位(2%)和暂时性眼压升高(10%)。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闭角青光眼患者的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并有效控制眼压。尽管存在少数并发症,但通过适当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管理,这些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眼压控制 视力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闭角青光眼治疗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眼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45例闭角青光眼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抽签法。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则予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睡眠质量得分。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PSQI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闭角青光眼治疗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康复,还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临床效果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