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小儿先天性心脏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将其分为A、B两组,A组31例为感染者,B组73例为非感染者。综合分析A组患儿的感染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为患儿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结果所选病例中下呼吸道感染者有31例,占29.81%,当中有术前感染13例,术后感染18例。针对A、B两组的手术时间、责任护士年资、心脏体外循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时间与年龄这6个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来说,其致病因素非常多。对此,我们还应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措施对患者加以有效的干预,以尽可能的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因素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民航总医院 2013-2016年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学方法,对 2013-2016 年在民航总医院确诊的 484例梅毒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共报告梅毒病例 484 例,男女性别比例为 1.85: 1,以Ⅱ期梅毒与隐性梅毒为主,构成比分别占 45.87%和 42.15%。发病年龄以 20 ~ 30 岁年龄段人群居多,占所有梅毒例数的 39.26%。 结论 近年来梅毒患者人数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及周边群众的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有关。

  • 标签: 梅毒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唇癌是指原发于唇红表面及口角的癌,以分化好的鳞癌为主,其他病理类型为基底细胞瘤。90%唇癌发生于下唇,5%发生于上唇,其他发生于口角,上唇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0%[1]。唇癌分型:菜花状,向外生长型,肿块突出表面,基底部可见浸润;溃疡型,黏膜表面溃疡、感染,向深部浸润,周围及基底组织变硬,中心有脓液及坏死组织;疣状型,为黏膜上界限清楚的疣状肿物,表面不规则,生长较慢,浸润较浅[2]。2016年12月本科室收治1例溃疡型上唇癌伴创面感染合并糖尿、高血压的患者,唇癌分型为溃疡型。

  • 标签: 上唇癌 糖尿病 高血压 创面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白血化疗后患者合并感染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方医院收治的小儿白血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39例小儿白血病患儿进行照顾,观察组39例小儿白血病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合并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合并感染的患儿3例(7.69%)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合并感染的患儿8例(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小儿白化病患儿化疗后合并然的发生率,对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发生率 小儿白血病 化疗 合并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同时应用于小儿手足口感染防控护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平均划分为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大大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研究组治愈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5.68±2.39天和3.13±0.89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24±2.68天和5.68±0.98天(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联用能够在小儿手足口感染防控护理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健康教育 小儿手足口病 感染防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白血化疗后合并G+球菌感染患者中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本院接受化疗治疗的老年白血合并G+球菌感染患者分成A组和B组。A组22例,给予利奈唑胺治疗,B组21例,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体温恢复情况、用药情况及疗效。结果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6.10±1.15天),用药时间为(8.03±1.64天),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均优于B组数据(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老年白血化疗后合并G+球菌感染安全有效。

  • 标签: 老年白血病 G+球菌感染 利奈唑胺
  • 简介:摘要:目的: 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体系,实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 方法: 完善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结果: 通过不断改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提升了医院感染的整体防控水平。 结论: 在预防医院感染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预防的规章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医院感染的防控水平。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例漏报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入院的100例心血管合并感染的患者,患者感染的痰标本,采用有效的细菌培养和真菌检查分析,对治病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结果显示中,肺部真菌感染的有15例,真菌感染率达到15%,念珠菌种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较高,占有6例,达到6%,热带念珠菌有8例,占有8%,光滑念珠菌占有5例,占有5%,克柔念珠菌2例,占有2%。结果显示不同的念珠菌感染对于真菌药物实际呈现的不同耐药程度不同。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抗感染治疗者均感染率水平较高,需要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和治疗策略管理。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合并感染 抗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62例ICU重症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下呼吸道以及痰液采样,实施真菌培养,分析患者真菌感染的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共发现真菌9类,共82株,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34株,其次是溶血葡萄球菌11株,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白细胞数量减少、低蛋白血症、进入ICU病房超过1周以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超过2种并且超过1周等。结论导致ICU重症肺炎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种类是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溶血葡萄球菌,主要原因为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患者呼吸系统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因此导致真菌感染

  • 标签: ICU 肺炎 真菌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医院抗菌药物日使用变化趋势,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15年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采取个案调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所有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病原学送检及药敏试验情况。结果2005年—2015年调查住院患者共7104例,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分别为7.7%、2.9%、5.3%、4.6%、4.5%、5.5%、1.3%、2.4%、4.8%和3.6%,预防性用药率平均为16%,病原学送检率最低4.3%,最高70%。结论精神专科医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特别是预防性用药方面存在不合理性,病原菌送检依从性偏低,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监管度,特别是预防性用药的规范性,提高治疗性用药的病原微生物的送检率,使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更趋合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精神病专科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叩背护理法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心血管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传统叩背护理方法,观察组(n=35)采用改良叩背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排痰前后血气指标、痰液黏稠程度、排痰量、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叩背舒适度。结果两组排痰前PO2、SaO2、PCO2等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排痰后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PO2SaO2血气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痰液粘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叩背舒适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叩背护理法可促进老年心血管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提高叩背舒适度。

  • 标签: 改良叩背护理法 心血管病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运用于糖尿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糖尿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患者做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均有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糖尿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的护理中,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坏疽合并感染 糖尿病足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014—2015年浙江东部沿海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4580例患儿取静脉血,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间该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总检出率为39.04%,≤1岁的婴儿检出率为18.27%,1~3岁的儿童Mp-IgM的检出率高达28.07%,3~6岁的儿童Mp-IgM的检出率高达43.85%,6~12岁的儿童Mp-IgM的检出率高达66.78%。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以秋季(44.04%)及冬季(50.14%)为主,以咳嗽(58.22%%)和发热(55.09%)为主要表现,女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童。结论肺炎支原体为浙江东部沿海地区2014-2015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儿童
  • 简介:在中医治法中,常有异同治的概念,只要两种疾病的机相同,均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也是中医特有的认识疾病、对付疾病的手段——“辨证论治”。妇科门诊中,萆解分清丸作为一剂祛湿良药,治疗下焦湿热证,疗效颇佳。

  • 标签: 异病同治 病机 中医治法 下焦湿热证 辨证论治 妇科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HIV感染母婴阻断后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感染HIV情况,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者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有生育要求的妊娠合并HIV感染的孕产妇,在孕期运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除有产科指征需行剖宫产外,其余病例根据自愿原则,知情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预防性用药及才用人工喂养等,对两种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感染情况对比。结果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感染情况,经X2检验,X2=1.33,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妊娠合并HIV感染者孕期已行规范性抗病毒治疗,阴道分娩并不会增加新生儿HIV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参麦冬汤与降糖药等在糖尿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伴肺部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降糖药物与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参麦冬汤,观察降糖效果、肺部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及2hPBG检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参麦冬汤与降糖药等联合治疗糖尿伴肺部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沙参麦冬汤 降糖药 糖尿病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调查中山市某工厂多名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曲线和人群分布。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危险因素。对厨工进行危险食物来源及加工过程等方面内容的深入访谈。EpiInfo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疫情涉及85例疑似病例和1名隐性感染者,其中19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罹患率为15.7%(85/540)。7名厨工中,3名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名隐性感染者。首发病例为1厨工,发病日期为4月26日3:00,其参与26日早餐肉丝炒河粉的准备工作,另一名隐性感染者厨工参与26日早餐肉丝炒河粉的制作工作。80.0%(68/85)的病例在27日13:00~24:00发,发病时间中位数为27日18:00。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进食26日早餐肉丝炒河粉发病风险增加(OR=9.89,95%CI:4.04~24.25)。结论本次疫情主要危险因素是26日在工厂食堂进食早餐时,食物在准备和(或)制作过程中被污染。要加强对集中供餐单位的卫生监督,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的风险。

  • 标签: 病毒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感染部位,分析引发感染的相关护理因素。结果120例新生儿中共有9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9.1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皮肤以及口腔等部位。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操作不严格等都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护理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

  • 标签: 院内感染 新生儿 感染控制 护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术前检查记录、手术档案、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出院后接受跟踪调查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4种(1)患者自身原因。17例患者,有8例患者因用手触摸手术切口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5例患者因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功能较差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4例患者因体型肥胖,在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及切口中残留死腔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季节天气原因。(3)医院卫生环境原因。(4)主刀医师的手术操作不当及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不到位。结论患者自身原因、医院卫生环境原因、季节天气原因是导致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健康干预、在为其进行手术治疗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加强其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感染原因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