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腹部手术硬膜外持续推给药的可行性,局麻药推的浓度、速度及并发症,并与常规硬膜外麻醉对比观察。方法选择32例年龄在9/12一8岁的准备腹部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为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平面稳定后,用浙医大舰一彻微量注射泵,将配制好O.8.1.2%利多卡因按0.4~0.8ml/kg/h的速度持续推。结果B组术中较A组生命体症平稳。结论因为持续推给药法,是根据首次给药情况及局麻药药代动力学确定推速度,使局麻药的量和浓度在硬脊膜外腔内能维持相对的稳定,故硬膜外麻持续推阻滞术对生理扰乱小,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阻滞范围,而且阻滞范围和阻滞程度较稳定,不象常规硬膜外阻滞过程中,在前次向麻药的作用末期或追加给药不及时的情况下,会出现阻滞程度减轻,肌松不良,甚至疼痛的现象。特别是克服了追加给药时,对患儿生理的扰乱,尤其是对一般情况较差的患儿。我们认为,持续硬膜外阻滞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麻醉方法。

  • 标签: 小儿硬膜外 持续推注
  • 简介: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疗的一种关键手段,在外科手术,肿瘤治疗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输血治疗始终存在众多的潜在危险。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损伤是多方面的,影响红细胞保存的个体和综合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如输长时间储存的红细胞,因铁过载对受血者的不利影响,可能造成多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国外,对于输血引起的铁过载的治疗指征和处理实践已有多个共识和指南,而国内对于铁过载的发生和危害性尚未得到重视。因此,全面认识和了解输储存红细胞对人体的危害性,预防红细胞输后的副作用,应是临床输血医学研究红细胞输的重点。

  • 标签: 红细胞储存损伤 铁过载 去铁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输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医疗卫生领域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用于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医疗手段。随着采供血系统管理水平和检验水平的提高,输血传播性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降低了,但是,临床输血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

  • 标签: 合理用血 血液输注 输血传播性疾病 医疗卫生领域 输血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现代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各种血液成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种各种又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的制品,具有针对性强浓度高,不良反应少,可一人献血多人受益等优点,成分输血节约了血液资源,也减少了许多不良反应,这是输血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输血是多部门(血站、输血科、临床)共同完成的治疗任务,也是一项较常用的技术操作,故应在各部门各环节加以控制,了解各种成分输血的特点,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掌握成分血输的注意事项非常必要,从而才能保证输血的安全合又效,现将成分输血输种的注意事项及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成分输血 注意事项 护理
  • 简介:摘要现如今的临床麻醉工作中主要音高的是靶控输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系统为主要的辅助性工具,同时以药代-药效的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于血浆和药物的浓度进行控制和调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给药方式。文中对靶控输技术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相关的技术原理以及临床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仅供参考。

  • 标签: 靶控输注 临川麻醉 应用
  • 简介:临床路径是近年来国家卫计委积极提倡的一种医疗模式。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将血液成分输与临床路径工作结合起来,推出了《慢性贫血红细胞输临床路径》和《血小板输临床路径》,旨在引入临床路径使临床医生按血液成分输的适应证用血、护理技术人员按统一的模式进行血液成分输操作,医护人员按规范的要求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治。

  • 标签: 贫血 红细胞输注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输注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输的临床效果观。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8月308例单采血小板输治疗患者,分析低频、中频、高频输患者的有效率、不同病变患者输情况以及输频率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结果输次数增加时临床输注有效率下降,肿瘤、外科手术、其他病变患者进行血小板输具有较高有效率,输后lh、24h中PLT、CCI、PPR对比,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时应掌握患最佳输时间,严格把握输指征,增加血小板输效果。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输注 效果
  • 简介:目的:改进弹性义齿灌注方法,提高灌注效率。方法:改不规则状蜡道为网络状蜡道。结果:不规则状蜡道灌注弹性义齿不全率25.6%,网络状蜡道法灌注弹性义齿不完全率2.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网络状蜡道灌注弹性义齿具有成功率高,节约材料,无气泡等优点。

  • 标签: 弹性义齿 网络状注道法 不规则状注道法 临床效果
  • 简介:作为治疗手段,输血与血制品的应用功不可没,但其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亦日显端倪.近年,克-雅病(CJD)受到极大关注.CJD又被称为"病毒性痴呆"或"皮质-纹状体-脊髓联合变性症",由Jakob于1921年首先描述,而Jakob却把功绩归于在他之前报道过类似脑病的Creutzfeldt.因本病病理中的典型变化为大脑灰质与神经元形成空泡而呈海绵状,Nevin等提出"海绵样脑病"的称谓,为人和动物所有类似病疾的通称.

  • 标签: CJD 脑脊液 症状 传播途径 输血 血制品
  • 简介:摘要:靶控输技术是一种基于药动学和药效学原理,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麻醉药物输速度的技术。在麻醉手术中,通过靶控输技术可以有效地维持麻醉药物的输速度和麻醉深度,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本文将从靶控输技术的原理、应用优势以及在麻醉手术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靶控输注技术 麻醉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速度对药物输效果的影响是临床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发现快速输药物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快速输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峰值浓度升高,增加了药物的毒性。特别是对于具有浓度依赖性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心律失常、过敏反应等,过快输速度可能与其发生相关。此外,过快的输速度还可能导致局部不良反应,如静脉刺激和损伤。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快速输可能引起血管炎症或血栓形成等严重不良反应。然而,较慢的输速度也可能影响药物输效果。较慢的输速度延长了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可能增加药物的累积效应和毒性。此外,对于某些药物,较慢的输速度可能导致不完全的药物释放或不足的治疗浓度,降低了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输液速度 药物输注效果 影响
  • 简介:在输液中行小剂量的静脉推,是临床上临时给药或抢救病人常用的给药途径。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但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小气泡,随着静脉推和输液进入静脉,增加感染机会和不必要的损伤,

  • 标签: 静脉推注 消除 微量空气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脂肪乳注射液是静脉高营养药物,在ICU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中广泛应用。但通过周围静脉单独输时,由于其浓度高对静脉刺激性大,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且输液时间长,一般250ml的脂肪乳注射液需6~8h输完。为此,我们采用两组液体同时输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脂肪乳注射液 静脉输注 临床应用 ICU重症病人 外周 血栓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引起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已有报道,通过对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液,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前列地尔分别安排于第一,第二,第三组液体中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连续10天观察其局部反应及持续时间。结果前列地尔在不同输液组所引起的局部反应不同,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结论合理,科学的安排前列地尔输的顺序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及血管炎等不适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和(或)HLA相关抗体,以下统称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效果,探讨提高血小板输效果的策略。方法分析反复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输后效果,对血小板输无效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分析配合性输后效果,通过血小板纠正指数(CCI)评估输后效果。结果196例反复多次输血(红细胞、血小板等)患者输血小板后,发生血小板输无效(PTR)67例(34.1%),对判断为PTR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52例(77.6%);对52例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配型成功27例,血小板输注有效23例,有效率为85.1%;余下25例血小板配型未找到相配合者采取随机输,血小板输注有效4例,有效率为16.0%。结论对于反复输血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是很有必要的;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效果。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配型 血小板输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