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手足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不良反应罕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喜炎平 婴幼儿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手足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d)静脉滴注,对照组25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疗程5d,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对2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做综合性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痰热清注射液 利巴韦林注射液
  • 简介:摘要手足(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自2008年5月2日起,卫生部将手足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几年来,手足的报告发病数居高不下,幼托机构群体性手足发病也常有报告。本文对当前乡镇幼托机构手足流行因素作出简要分析,并就乡镇托幼机构手足病防治工作提出若干对策。

  • 标签: 托幼机构 手足口病 流行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重症病人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早期干预治疗。方法12例手足合并脑炎的病人早期使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冲击及脱水治疗。结果12例病人经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皮疹消退,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胸片正常,神经系统症状消失,复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正常。结论手足合并病毒学脑炎治疗成功经验关键在于及早识别重症病人的临床特征性表现,确诊病毒学脑炎后及早应用予较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阻止神经源性肺水肿产生,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毒学脑炎 EV71感染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辅佐常规西医治疗小儿手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98例手足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蓝芩口服液口服。按年龄阶段1~3岁3~5ml/次,3~7岁5~10ml/次,7~14岁10~20ml/次,各年龄段均为每日3次,治疗3天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辅佐常规西医治疗小儿手足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 标签: 蓝芩口服液 手足口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使用抗感颗粒治疗的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治疗手足的临床经验,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对50例使用抗感颗粒治疗的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把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等结果加以总结。结果治疗组50例手足病患儿与对照组46例患儿平均年龄、病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食纳增加、皮疹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手足,疗效肯定,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抗感颗粒 手足口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婺源县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54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2例患儿均符合手足诊断标准[1],均有发热,手、足和(或)臀、口腔皮疹,疱疹,激惹,抖动。将10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

  • 标签: 手足口病 注射用炎琥宁 小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手足流行特点,更好地护理手足病患儿,总结自己的护理体会,以供交流经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对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我科收住的426例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得出除了针对皮疹、发热等护理外,重点关注三岁以内,病程不超过5天,并有“两快、两高、两粗”即呼吸、心率快;血糖、血压高;呼吸音、肺纹理粗等症状的患儿。勤巡视病房,早发现并及时报告医生,有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到ICU,加强治疗和护理。结果我科收住的手足病患儿没有一例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我市手足流行以EV71为主,流行季节是4-8月份。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加强护理,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早发现,重症手足要早期诊断,及早治疗。

  • 标签: 手足口病 EV(肠道病毒) CA16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泡洗治疗手足的效果。方法对110例手足病患儿给予中药泡洗治疗,泡洗前评估患儿一般情况,甄选无重症手足表现、有发热、较多皮疹、皮肤无外伤的患儿,加强心理护理,泡洗中注意观察病情及水温情况,泡洗后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效果110例患儿痊愈102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0例。结论中药泡洗辅助治疗手足有着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泡洗 手足口病 疗效
  • 简介:手足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是病原之一〔1〕,可导致神经系统病变,重症患儿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循环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高〔2-5〕。

  • 标签: 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 EV7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采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手足病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单纯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各1例,均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手足采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干扰素 炎琥宁 小儿手足口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小儿手足病患儿120例,年龄8个月—11岁,其中男68例,女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症状、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应用康复新液在皮疹及口腔粘膜破溃处外擦治疗与对照组60例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3天治愈率82.3%,5天治愈率93.3%,对照组3天治愈率71.1%,5天治愈率82.1%,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缩短病程,加快溃疡愈合,有明显疗效。

  • 标签: 康复新液 小儿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婴幼儿手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肌肉注射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液外用;对照组单纯给予肌肉注射干扰素,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外用,可明显提高婴幼儿手足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治疗 儿童 康复新液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地区2010年1月-2010年12月小儿手足的流行特点。方法对82例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该地区小儿手足发病高峰为第三季度,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散居儿童发病明显高于托幼儿童及学生,且农村儿童发病多见,有明确接触史者少见,容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肌损害,预后良好。结论要严格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防止手足病疫情的扩散。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的流行学及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19例手足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趋势和临床特点。结果小儿手足在性别、地域分布等方面无明显差异,3~7月份为主要发病时间,发病于5岁以下者为73.11%,重症患儿主要出现在3岁以下儿童,肠道病毒EV71为主要致病病毒。结论小儿手足主要发病于3~7月份,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宾阳县手足流行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学方法对宾阳县2010年手足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宾阳县共报告手足5033例,其中重症75例,死亡10例,年发病率532.33/10万,死亡率0.85/10万;3-7月病例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5.06%;<5岁儿童占90.11%;疫情波及范围广,重症和死亡病例多;重症病例病原检出率和EV71感染率都较高,死亡病例均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结论手足的防控应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培训,提高其对重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EV71 重症病例 死亡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与掌握手足的流行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9年全年报告的365例手足病例按照《手足诊疗指南(2009年版)》规定的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手足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4.5.6三个月中,发病者大多为轻症病例,极少为重症,有并发症者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结论预防手足的发生与流行。应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性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分布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荣县2008-2011年手足流行学特点进行分析,为农村县级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策略依据。方法以疫情报告国家核定数据为准,采用SPSS13.0软件,对荣县近4年手足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荣县近4年共报告手足700例,年均发病率为25.17/10万;发病高峰5-6月、11-12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占96.29%;发病数、发病率居前三位的乡镇均处于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416例、占59.43﹪,托幼儿童256例、占36.57﹪;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别较大,x2=30.116,p<0.05、x2=467.047,p<0.05,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提示农村县级防控工作应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城乡结合部为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并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

  • 标签: 荣县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