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亢妊娠患者并发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接收的30例甲亢妊娠患者的并发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的并发护理之后,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所有患者均控制住病情,并且痊愈出院。结论针对甲亢妊娠患者发生并发需要加强围生期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 标签: 甲亢 妊娠 护理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并发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手术治疗3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其中甲亢患者12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瘤8例,甲状腺炎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发生并发1例,并发发生率为3.3%,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进行观察,预防窒息的发生,同时对甲状腺危象和喉返神经损伤的观察。经过对症处理均痊愈出院。经过3-10年的随访,1例出现喉返神经(RLN)损伤症状6~12月后恢复,并出现术后出血,拆除切口缝线缝扎止血。1例永久性甲低,1例永久性甲旁低。1例呼吸梗阻,为术中刺激诱发喉头水肿,经处理后缓解。无甲亢危象、甲亢复发病例。结论甲状腺术后并发可预防可处理,在手术适应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遵循原则的同时,个体选择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的发生率。

  • 标签: 甲状腺 术后并发症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心脏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和术后并发预防的方法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100个做心脏介入治疗术的患者,以这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提供基本的常规护理,但对于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结果护理组的术后并发远低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比不上护理组,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说,这两组的差异比较是有意义的。结论术后护理与手术成功与否有着密切联系,术后护理不仅包括身体物理上的护理,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护理,要让患者放心治疗,做好护理,不仅会是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更降低术后并发发生机率。

  • 标签: 并发症 护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护理的重要性,通过临床观察,将护理方法更加广泛地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结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在两组患者护理并发出现几率和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出现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特定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病痛,降低并发出现几率,使其快速恢复健康。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在现代,留置导尿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操作技术之一1。目前广泛使用气囊尿管,具有方便留置、刺激性小、易固定等优点2。但留置导尿管后易发生的一些常见并发,现对留置导尿管后发生的常见并发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术后并发的预防、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接受甲状腺手术44例患者,探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结节位置、每天引流量对术后并发的影响,进行术后并发的预防、观察和护理效果。结果经随访观察,4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发生手足抽搐的有4例,发生率9.09%,发生低钙血的有6例,占4.54%,发生出血的有8例,占18.18%。所有患者经积极、有效处理后恢复良好。结论甲状腺术后严密观察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并发症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新生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呼吸衰竭新生患儿50例,所有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应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所有患儿均成功救治,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结论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的新生患儿在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的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生存概率,最大程度防止并发状的出现,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相关性分析 更换时间 小儿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吸氧装置在人工优化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建立人工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湿的方法应用人工的方法,定时或间断地向内滴入注射用水。实验组采用改良湿的方法利用面罩氧气持续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湿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的粘稠度较对照组降低,需吸痰的次数、黏膜损伤次数和痰痂形成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的舒适程度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吸氧装置使黏膜保持湿润,持续处于湿状态,促使分泌物稀释利于排除,达到良好的排痰、祛痰功效。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改良吸氧装置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1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9例。实验组在抢救的过程中给予呼吸辅助治疗,对照组在抢救的过程中给予药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抢救后的康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呼吸对于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有较高的抢救价值,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

  • 标签: 呼吸机 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 呼吸衰竭 临床抢救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应用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儿采取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并发发生率以及呼吸的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PO2、PCO2及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O2、PCO2、pH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患有呼吸衰竭症状的新生儿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状态,降低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同时降低了并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病人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湿的效果。方法将气管切开术后需要湿的病人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湿;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气管内定时或间断滴注湿湿的方法。结果实验组发生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湿效果良好,可以保证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降低并发发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微量注射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无创呼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9例(47.5%),有效13例(32.5%),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无创呼吸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纠正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现象,改善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疗效显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管摆放方式及使用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相关并发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37例空肠营养管使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空肠营养管放置方式不同分成A、B两组,A组17例手法直插放置空肠营养管,B组20例在X线透视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比较两者肠内营养给予的并发变化情况。结果:A组17例患者出现腹胀9例,反流4例,误吸2例;B组20例患者腹胀3例。结论:危重症患者可以通过正确的空肠营养管置管,合理给予肠内营养液,在营养支持治疗中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重症 肠内营养管放置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斜口型鼓膜通气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OME)并发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08年9月间因分泌性中耳炎于我科使用斜口型鼓膜通气管行鼓膜置管术患儿156人(男72人,女84人,共299耳),术后于门诊随访6月-5年,观察鼓膜通气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发生率。结果术后耳漏发生率5.7%,肉芽形成发生率1.0%。通气管排出后的并发包括鼓膜硬化(35.1%)、鼓膜穿孔(4.6%)、鼓膜萎缩(22.1%)、鼓膜内陷(19.1%)、通气管异位(0.7%)。鼓膜通气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1.5月。结论鼓膜置管术术后并发比较常见,其中鼓室硬化、鼓膜萎缩和耳溢液最常见,但总的来说它们大多数是不需要处理的。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斜口型通气管 儿童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氯己定液与常规生理盐水口腔护理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例)采用常规生理盐水口腔护理,观察组(n=45例)采用氯己定液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口腔pH值、口腔溃疡及VAP发生率、口腔异味、恶心和口干等反应。结果两组口腔pH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口腔溃疡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护理口腔异味、恶心和口干等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氯己定液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口腔溃疡和VAP发生率,且不会造成患者口腔异味、恶心和口干等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己定 口腔护理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的护理呼吸相关性肺炎。方法通过对60例护理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认为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中,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呼吸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强调有效地呼吸湿、吸痰,严格消毒措施,及时检查并保持呼吸管道及接水瓶的清洁无菌是防治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管理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