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预防护理措施对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4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凝指标的差异及静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凝血指标可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且该组并未出现静脉情况。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减少静脉发生,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瞻性针对护理对卧床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的影响。方法:选100例卧床患者,病例选自2022年11月-2023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前瞻性针对护理,5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患者出院后开展随访观察干预效果,记录下肢静脉及下肢不适感(压疮、肢体肿胀、肢体疼痛)发生情况,检测护理前后两组下肢腘静脉流速度变化,采用舒适感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评估预后。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及下肢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下肢腘静脉流速度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预后方面,实验组舒适感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性针对护理在卧床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 标签: 前瞻性针对护理 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脊柱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风险因素识别及静脉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某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329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并发下肢DVT患者68例,发生率20.67%,其中近端29例,远端39例。按照是否并发下肢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影响并发下肢DVT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ASIA评级、创伤、输血量、肌力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均为影响术后并发下肢DVT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A级ASIA评分、严重创伤、输血量过多、肌力异常、HHcy为脊柱骨科手术术后并发DVT的独立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积极针对高危患者对应防护,尽量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出血,术后尽早实施功能锻炼等,以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

  • 标签: 脊柱骨科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风险因素识别 深静脉集束化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脊柱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DVT)风险因素,分析静脉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我院接受脊柱骨科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134例患者脊柱骨科手术后发生DVT的有26例,发生率为19.40%,对比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发生DVT的有26例,发生率为19.40%,年龄、糖尿病史、输血量>400ml、肌力异常以及D-D、CRP水平是影响下肢DVT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护理后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输血量、肌力异常均为脊柱骨科手术后下肢DVT风险因素,通过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

  • 标签: []脊柱骨科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风险因素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的康复预防治疗关键要点。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观察组则接受康复预防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和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7.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康复预防治疗干预可显著降低静脉的发生率,取得了明确的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下肢静脉形成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与护理等内容。在探讨下肢静脉形成机制时,重点介绍了血栓形成的生理过程和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在介绍下肢静脉的临床表现时,详细描述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内容。对于下肢静脉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涵盖了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内容。对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进行了综述,包括了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对下肢静脉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了解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用于普外科手术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接诊普外科手术病人(n=5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5人,前者采取护理干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下肢静脉等指标。结果:关于下肢静脉:试验组发生率低至0.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20.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6.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76.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用护理干预,病人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 标签: 普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针对ICU长期卧床患者,对该疾病的预防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当前临床护理对下肢静脉的预防欠缺关注与重视,基于此,本文针对ICU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护理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 标签: ICU 长期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预防老年脑梗死合并下肢静脉方面的作用。方法 我院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中,所收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有差异性(P<0.05);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也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合并下肢静脉病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预防静脉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静脉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一种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修复性手术,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患者踝关节发育不良、老年患者髋骨骨折、髋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这一修复性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高龄病人在术后非常容易出现下肢静脉、局部伤口感染等危险并发症。为确保患者手术效果与健康安全,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本文探究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和护理,文中会分为三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介绍高龄病人髋关节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原因,第二部分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诊断标准,第三部分是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期望本文能为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提供可行性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脉形成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静脉形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静脉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深静脉血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对血管外科下肢静脉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应用抽签法将2023.01~2024.01本院血管外科接收的54例下肢静脉患者分为对照组(n=27,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27,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流速度、血流峰速以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血管外科下肢静脉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非常有益。

  • 标签: 血管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预防性护理对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结果:两组护理后股静脉流峰速度和血流平均速度均较护理前改善明显,且护理后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6.67%,研究组为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为83.33%。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显著降低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脊柱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气压治疗对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心接受手术的100例术后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气压治疗,包括间断气压装置的使用,以帮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对照组则按照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在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为8%;而在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为20%。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采用间断气压装置可以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在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中推广气压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同时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气压治疗 神经外科术后 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预防下肢静脉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骨科住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构建预防下肢静脉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干预。结果研究组下肢肿胀及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住院患者构建预防下肢静脉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可加快血流速度,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 常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质量 满意度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共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妇科手术患者相关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手术室护理方法,效果良好不但改善护理品质,也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避免静脉的生成,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妇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创伤骨折患者下肢骨折静脉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做好对策比较。方法:通过选取在我院治疗骨科手术患者,其中患者数量为64例,这些患者是在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参加。对于普通组来说采用常规管理的方式,对于观察组来说采用精准管理的方式。结果:其中普通组的总满意率低于观察组。通过对比,普通组的血栓发生率为15.62%,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为6.24%。普通组的血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通过比对发现,精准管理在现阶段骨科手术后血栓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精准管理 深静脉血栓 风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腰椎骨折患者通过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对于预防术后发生静脉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术后为常规指导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综合康复训练。结果:术后DVT发生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0.00%,对照组8.57%,P<0.05;干预前APTT、Fib、PT、D-D 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APTT、PT为观察组更高,Fib、D-D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腰椎骨折患者通过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术后DVT发生率,并改善凝血功能。

  • 标签: 腰椎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康复训练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0)、研究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评估与对比两组的静脉流情况、静脉形成率。结果:研究组的静脉流速度高于对照组,静脉通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改善静脉流,维持静脉通畅方面作用明显,对术后静脉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