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药品的质量观由“质量源于生产”开始向“质量源于设计”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药品质量的全程控制,培养具有现代药品质量观念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药物分析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药物分析》教材,介绍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为今后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药物分析课程 探究式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素前列醇用于终止娠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住站观察280例药物流产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完全流产率82%,不全流产率16%,失败率2%,患者痛苦小,不良反应也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素前列醇用于终止10—18W妊娠安全、有效,医务人员对药物流产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对药物流产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药物流产 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药物化学》是学生反映较为难学的一门专业课,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 标签: 药物化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痛分娩的麻醉手法及结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孕产妇20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通过对20例患者采取不同的给药计划,所有产妇均能完成自然分娩,有效的减轻了疼痛。结论药物麻醉对于无痛分娩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减轻了产痛加快了第一产程,并有效的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 标签: 无痛分娩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重视和研究,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也越来越多。笔者查阅了诸多国内外有关文献,归纳了一些临床上常见的治疗药物,分析了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治疗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因用药发生肝脏损伤的原因,并研究其相应针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以来收治的因药物性肝损伤而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造成其肝脏损伤的药物类型,以及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结果引起患者发生肝脏损伤的药物类型主要包括中成药、抗癌药物以及解热镇痛消炎药物等,其原因以中药的过量使用为主,其次为镇痛消炎类药物,由于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药物机理了解不全面,导致药物的滥用,进而致使患者发生以恶心、疲惫、尿黄和黄疸为主要类型的肝脏损伤。绝大多数患者进行针对性孩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结论在选取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药物,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应增强能力,了解药物机理,及时防治患者在治疗中因种种原因发生的药物性肝损伤。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药剂科 病因分析 临床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调节血脂药物,是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高血脂症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多向性效应,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增加斑块稳定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抗心律失常,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本文将结合近年的文献对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降血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使用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2年以我院的152例慢性胃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使用法莫替丁和奥硝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接受法莫替丁联合奥硝唑治疗后,病情有了很大的改善,临床治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复发率低。

  • 标签: 慢性胃炎 法莫替丁 奥硝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效果的有关因素。方法将5~12周妊娠,自愿服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681例,对其年龄、妊娠天数、孕次、产次进行分析。结果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效果与早孕妇女的年龄、孕次、产次无关,与停经天数有关。停经50~59天组,不全流产率最低(16.39%),停经<49天与50~59天流产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停经59天内的早孕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

  • 标签: 药物流产 米非司酮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结果痊愈50例,有显著效果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防治并发症。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用药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因抗结核药物用药时间长,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探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结核 抗结核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原因,提高药物安全使用率,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搜集2011年-2013年我院上报西药、中成药不良反应共计88例,对药物安全使用及利弊进行评价。结果包括严重不良反应3例,均抢救成功,一般不良反应85例。19例均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69例与患者自身有关。结论临床不合理用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因此现阶段仍要从联合用药、安全用药抓起,确保临床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评价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诸如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等多激酶抑制素属于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此类多靶点抗肿瘤药物效果明显,但同时会导致手足皮肤反应等毒性反应,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并对药物临床应用造成一定限制。本文将分别从靶向药物的手足皮肤反应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分级、临床护理等方面对现有关于靶向药物的手足皮肤反应护理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 标签: 靶向药物 手足皮肤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探讨预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对3615例用药儿童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15.65%,肌注给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3%,口服给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5%。抗生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占首位。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儿童的生理特点、用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密切相关。加强处方药的管理,合理使用药物,开展治疗药物浓度检测以及用药安全教育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儿童 药物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