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就近年中国细胞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从宫颈细胞、细针穿刺细胞、浆膜腔积液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阐述,对细胞中出现的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概括。该文对现阶段的中国细胞的发展进行一个相对系统的回顾,总结细胞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发现的新进展,为细胞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经常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扫描后获得的肿瘤血流动力学及形态特征预测术后复发时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术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58例,依据复发时间分为早期复发(术后≤2年)组33例,晚期复发(术后>2年)组2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常规DCE-MRI扫描,通过计算机提取肿瘤三维容积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在每一个期相下的肿瘤形态特征及纹理特征。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患者间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特征联合预测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的诊断效能。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预后,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患者背景实质强化、病灶边缘、病灶内部强化特征、病灶形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和全乳血管增加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对比剂最大浓度值(Max Conc)、时间信号曲线下面积(AUC)及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值(Max Slope)值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比分析8期DCE-MRI影像组特征参数,第3期形态特征参数球度(sphericity)在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3)。AUC、Max Conc、Max Slope和第3期形态特征参数球度预测早期与晚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659、0.684、0.670,上述4个参数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特异度为63.6%,灵敏度为84.0%,预测效能高于单变量。58例患者随访时间17~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早期复发组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均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基于术前无创性常规DCE-MRI获取的肿瘤血流动力学特征联合形态特征预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时间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FGF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集6例因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骨髓,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评估其纯度。选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组用含10 ng/ml bFGF的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用常规F12培养基培养;培养第1、3、5、7天,CCK8检测hBMSCs增殖能力并制作细胞生长曲线图;实验组bFGF连续培养72 h后进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其衰老状况,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检测干性基因Nanog、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CDK2和CDK4的相对表达量;数据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者ANOVA(SNK)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实验组hBMSCs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bFGF连续培养72 h后,细胞衰老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72.67%)明显低于对照组(81.69%),而S期比例增高,二者分别为11.94%和1.2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衰老细胞比例[(19.64±1.47)%]较对照组[(60.8±0.73)%]明显减少(P<0.05)。Real-time PCR检测显示实验组干性基因Nanog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CDK2、CDK4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bFGF能上调干性基因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延缓细胞衰老,且不改变细胞的免疫表型。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周期 细胞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伴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初诊时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显带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伴骨髓转移的NB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分析预后,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共120例患儿,男74例,女46例,≥18个月者98例(81.7%)。染色体正常组60例,其中56例(93.3%)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Ⅳ期,余4例为INSS-Ⅳs期;低危(LR)2例,中危(MR)9例,高危(HR)49例(81.7%);7例患儿MYCN基因扩增。染色体异常组60例患儿均为INSS-Ⅳ期,MR 1例,余59例(98.3%)均为HR,14例MYCN基因扩增。2.染色体异常患儿60例中单纯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者分别为4例、14例,42例患儿同时合并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数目异常方面,21号、10号、11号染色体缺失最为常见;结构异常方面涉及11q、1p、3p区段的异常发生率高。3.染色体正常组患儿随访时间为4~44个月,17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染色体异常组患儿随访时间2~42个月,其中31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所有患儿3年累积总生存率和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0.0%、48.4%;染色体正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74.2%,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65.7%;染色体异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47.5%,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24.9%;出现进展或复发患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以10号染色体缺失常见,结构异常以11q、1p、2p区域较多。结论NB患儿肿瘤细胞染色体异常率高,但重复率低,个体间差异明显。10号染色体缺失、11q、1p、2p区域结构异常可能为提示NB预后不良因素;通过骨髓标本进行肿瘤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行,可为更精准的危险度分层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转移 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液基细胞检查的符合率 ,探讨其对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根据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7月我院接收的 1548例宫颈门诊患者来分析,其接受了液基细胞检查,存在异常情况,使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来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 TCT显示 :ASC+AGC 676例 (50.1%);ASC-H112例 (7.2%);LSL 474例 (30.6%);HSL 186例 (12.0%)。宫颈活检为慢性宫颈炎 (37.3%),CINⅠ602例 (38.8%),CINⅡ200例 (12.9%),CINⅢ(含原位癌 )154例 (9.9%,重度不典型增生 140例 ,原位癌 14例 ),宫颈浸润癌 14例 (0.9%)。 结论 宫颈病变在液基细胞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结果比较一致,两者联合使用可以降低误诊漏诊几率,尽早确诊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   【关键词】 液基细胞 (TCT);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活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幼年热惊厥对内侧颞叶癫痫(mTLE)灰质体积(GMV)的影响及其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41例有幼年热惊厥病史的mTLE患者(mTLE-FC)、42例无原始促发因素的mTLE患者(mTLE-noIPI)以及4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被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T1WI)全脑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方法获得灰质体积(GMV)脑图,并比较3组受试者GMV差异(P<0.01,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最后使用Spearmen秩相关分析探讨mTLE GMV变化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正常对照被试,各mTLE患者表现出广泛GMV降低,主要表现在致痫灶侧海马、丘脑、颞叶及双侧小脑。mTLE-FC患者致痫灶侧海马、杏仁核、颞下回及对侧海马、海马旁回、内扣带回GMV减少较mTLE-noIPI患者更明显。同时,mTLE-FC患者致痫灶侧杏仁核及海马GMV与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0.381,P=0.014),而mTLE-noIPI患者则无下降趋势(r=0.081,P=0.611),mTLE-FC患者致痫灶侧杏仁核及海马萎缩趋势显著大于mTLE-noIPI患者(P=0.029,置换检验)。结论mTLE患者存在以海马为主的双侧大脑半球广泛灰质结构损伤;既往有幼年热惊厥病史的mTLE患者脑损害更加广泛和严重,且随病程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更加明显,提示幼年热惊厥相关mTLE可能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癫痫,颞叶 海马 惊厥,发热性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巩固化疗对第1次形态完全缓解且微小残留病阴性(CR1/MRD-)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在CR1/MRD-状态下接受allo-HSCT的155例中/高危AML(不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55例患者中,102例获得CR1/MRD-后接受移植前巩固化疗(巩固组),53例获得CR1/MRD-后直接行allo-HSCT(非巩固组),两组中位年龄分别为39(18~56)岁、38(19~67)岁。巩固组、非巩固组移植后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3±7.5)%、(62.2±6.9)%(P=0.919),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3.0±8.9)%、(61.6±7.0)%(P=0.936),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1.9±5.4)%、(18.3±6.0)%(P=0.942),非复发死亡率分别为(22.4±4.3)%、(28.4±6.5)%(P=0.464)。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是否接受巩固化疗及其疗程(<2个/≥2个)对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中/高危AML患者可在获得CR1/MRD-后直接进行allo-HSCT。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微小残留病 巩固化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组织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细胞增殖抗原-67(Ki-67)、细胞角蛋白19(CK19)、人类骨髓内皮细胞(HBME-1)、神经细胞黏附分子56(CD56)和半乳糖凝素-3(Galectin-3)的表达率。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病理科诊断为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302例PTC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采用例数(构成比)描述不同类型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布及Ki-67、CK19、HBME-1、CD56和Galectin-3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经典PTC与滤泡性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χ2=6.751,P<0.05)、T分期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3.568,P<0.05);经典PTC与乳头状微癌的肿瘤直径(χ2=39.012,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率(χ2=15.658,P<0.05)、T分期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4.173,P<0.05);滤泡性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的肿瘤直径(χ2=19.197,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率(χ2=7.076,P<0.01)、T分期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0.980,P<0.05)。经典型PTC患者中,Ki-67、CK19、CD56和Galectin-3的表达率分别为3.8%、100.0%、33.7%和96.2%。滤泡型乳头状癌患者中,Ki-67、CK19、CD56和Galectin-3表达率分别为2.0%、99.0%、29.7%和95.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Ki-67、CK19、CD56和Galectin-3的表达率分别为0.0%、97.8%、33.7%和93.5%。HBME-1在不同组织亚型的PT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1.716,P<0.05)。进一步比较不同组织学分型的HBME-1发现,经典PTC、滤泡性乳头状癌及乳头状微癌与其他乳头状癌差异有统计意义(依次为χ2=10.181、9.901、7.313,P<0.05)。结论在PTC患者的诊断中,联合应用Ki-67、CK19、HBME-1、CD56和Galectin-3将有助于新疆地区PTC的诊断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增殖抗原-67 细胞角蛋白19 人类骨髓内皮细胞-1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56 半乳糖凝素-3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下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骨向分化的差异。方法应用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细胞增殖能力(MTT)法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对PDLSC和BMSC在IL-1β作用下的骨向分化能力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验组为含有IL-1β的各处理组,对照组内未加IL-1β。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IL-1β浓度的增高,PDLSC形成矿化结节减少,茜素红染色逐渐变浅;而BMSC骨向分化能力未见明显减弱;ALP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7 d时PDLSC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F = 2361.11,P<0.001),BMSC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LP活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F = 240.68,P<0.001);在14 d时PDLSC随炎症因子浓度增高,ALP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F = 1519.89,P<0.001),BMSC在IL-1β浓度为0.001、0.01、1 ng/mL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LP活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F = 22.52,P<0.001),两种干细胞在IL-1β最大浓度时(1 ng/mL)ALP活性最低;MTT结果表明,IL-1β能抑制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与PDLSC相比,BMSC增殖能力较低。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干细胞实验组内ALP、Col-1、OCN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BMSC内实验组中骨向分化基因表达与PDLSC内实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IL-1β作用下,BMSC的成骨能力较PDLSC高。

  • 标签: 炎症,细胞因子类 干细胞 细胞分化 骨向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慢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被膜下治疗组、门静脉治疗组、尾静脉治疗组五组,每组均10只。治疗后取胰腺组织分别行病理检查,并进行PKH26、Pax4、Ngn3基因,表面标记物PKH26+/Pax4+,PKH26+/Ngn3+双阳性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治疗组大鼠胰腺病理学评分及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三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胰腺组织中PKH26,Pax4,Ngn3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而三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可见PKH26+/Pax4+,PKH26+/Ngn3+双阳性表达,且三个治疗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IL-10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而三个治疗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BMSCs对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有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MSCs定植归巢于受损胰腺、诱导分化为胰系细胞,并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归巢 尾静脉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探讨胸腹水常规细胞检查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85 例肿瘤伴胸腹水患者,分为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比较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的 ADA 水平、有核细胞计数,并分析 ADA 水平、有核细胞计数与恶性肿瘤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以细针穿刺病理细胞诊断结果为参照, ADA 、有核细胞计数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无统计意义( P>0.05 ),而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检测( P<0.05 )。恶性肿瘤组的 ADA 水平、有核细胞计数均低于良性肿瘤组( P<0.05 )。 ADA 水平、有核细胞计数与恶性肿瘤之间密切相关,呈负相关。 结论 :胸腹水常规细胞检查可对肿瘤性质予以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恶性肿瘤 诊断 腺苷脱氨酶 有核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p16INK4a免疫化学染色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募集2018年3—8月深圳周边地区902名25~60岁有性生活非妊娠期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时行宫颈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和细胞p16INK4a检测。任一检测结果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四象限定点+随机活检+宫颈管搔刮方案,由2位细胞病理学主任医师对TCT和细胞p16INK4a进行判读阅片,评价p16INK4a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效率和判读一致性。结果筛查人群中HPV、p16INK4a和TCT≥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典型腺细胞(AGC)阳性率分别为8.1%(73/902)、6.8%(61/902)和4.7%(42/902),任一筛查结果阳性者共137例,阴道镜回叫率79.6%(109/137),组织病理诊断为5例CIN2、5例CIN3。HPV阳性、p16INK4a阳性和TCT≥LSIL/AGC诊断CIN2+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0.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94.4%、95.3%和96.8%,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两位细胞病理学医师对p16INK4a和TCT判读的Kappa值分别0.944和0.425。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p16INK4a检测具有与HPV、TCT检测相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且细胞病理学医师对p16INK4a判读的主观差异小,提示p16INK4a检测作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p16 细胞学技术 免疫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积液中各种细胞形态及计数联合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对结核性浆膜炎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评价其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临床病例328例(包括结核组177例,非结核组151例),进行浆膜腔常规细胞形态各指标分析及ADA检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纳入模型的指标包括:有核细胞数量(×106/L)、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数量(×106/L)、间皮细胞比例(%)、间皮细胞数量(×106/L)、ADA(mg/L)、异型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核异质间皮细胞共8项指标,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71[95%CI(0.955~0.98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4.0%,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浆膜腔常规细胞形态分析联合ADA检测回归模型的建立对结核性浆膜炎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实用性。

  • 标签: 结核性浆膜炎 细胞形态学 腺苷脱氨酶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为适应超声诊断学学科的发展,医学院校改进本科生超声诊断教学的几点体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注意与相关知识结合,以案例为中心的讲解,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加入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因材施教 动手操作 影像归档 通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膜表面Notch1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9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38例MM患者,同时选取18例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初诊时(治疗前)、缓解期(治疗中达最好疗效的时期)、进展期(疾病进展期)骨髓细胞表面以及对照组正常浆细胞表面Notch1表达水平。分析疗效,并对MM患者各期与对照者Notch1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8例MM患者中,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6例(15.8%),完全缓解14例(36.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0例(26.3%),部分缓解6例(15.8%);2例(5.3%)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死亡,故36例患者进行了Notch1检测。MM患者初诊时、缓解期、进展期骨髓细胞表面及对照组正常浆细胞表面的Notch1表达率分别为(13.1±3.9)%、(2.7±1.2)%、(5.4±1.7)%、(2.1±0.3)%,差异有统计意义(F=151.4,P<0.01),MM患者初诊时、进展期Notch1表达率高于缓解期(均P<0.01),而缓解期骨髓细胞表面Notch1表达率高于对照组正常浆细胞表面Notch1表达率(t=2.219,P=0.038)。结论Notch1信号通路在MM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检测Notch1对MM的监测、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 Notch1
  • 作者: 陈宇 周平辉 管晶晶 梁梦想 张莉 毛颖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233004;蚌埠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3303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233004;蚌埠医学院安徽省组织移植重点实验室 23303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233004 ,蚌埠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3303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233004 ,蚌埠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33030;蚌埠医学院安徽省组织移植重点实验室 2330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寡脱氧核苷酸 (ODN) MT0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形态、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4周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5只,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BMSCs,通过观察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相关标志物和成骨分化潜能,对所提取的干细胞进行鉴定。设立PBS组(对照组)和不同浓度 (0.5、1.0、2.0、4.0 μg/ml) ODN MT01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实验重复3次。通过DAPI和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各组BMSCs细胞核及骨架的形态变化;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7 d和21 d, 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其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各组BMSCs的成骨分化程度。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随着代次增加,BMSCs纯度越来越高,第3代细胞整体呈鱼群样分布。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细胞高表达CD29 (99.8%)、CD44 (96.1%),低表达CD11b (1.03%)、CD45 (1.74%)。成骨诱导7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及21 d后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细胞核及骨架染色显示,ODN MT01浓度为4.0 μg/ml时会导致BMSCs皱缩并降低伸展性。CCK-8结果显示,培养4 d时对照组吸光度值为0.446±0.018,1.0、2.0 μg/ml ODN MT01组分别为0.505±0.019、0.528±0.0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t=2.954、4.083,P=0.033、0.008),培养7 d时对照组吸光度值为0.514±0.027,1.0、2.0 μg/ml ODN MT01组分别为0.607±0.007、0.636±0.0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t=4.664、6.091,P=0.009、0.008),BMSCs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4.0 μg/ml ODN MT01 (0.427±0.013) 对BMSCs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t=4.332,P=0.015);诱导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随着ODN MT01浓度的升高,蓝色团块和矿化结节均显著增加,培养7 d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趋势与ALP染色结果相类似,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为1.207±0.023,0.5、1.0、2.0、4.0 μg/ml ODN MT01组分别为1.747±0.095、2.200±0.136、3.560±0.088、3.490±0.1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t=4.313、7.934、18.800、18.240,P=0.005、0.001、<0.001、<0.001),而2.0、4.0 μg/ml组的诱导效果相比基本无差异 (t=0.562,P=0.590)。结论在不影响BMSCs形态的情况下,浓度为2.0 μg/ml的ODN MT01可显著促进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 标签: 寡脱氧核苷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学 细胞增殖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冷冻切片联合细胞涂片检测的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医治的87例卵巢肿瘤病理标本,实施冷冻切片和细胞涂片检测,分析单独检测和两种方式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冷冻切片共检出83例,准确率为95.40%;细胞涂片共检出82例,准确率为94.25%;联合检测共检出85例,准确率为97.70%。结论 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将冷冻切片和细胞涂片进行联合检验,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冷冻切片 细胞学涂片 卵巢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参与多发性骨髓瘤(MM)对硼替佐米(BTZ)耐药的机制,为MM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WB)技术测定BTZ耐药细胞株ANBL-6.BR中Cdc37及自噬相关基因LC3b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ANBL-6.BR细胞中Cdc37的表达水平,WB技术检测LC3b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TZ诱导的细胞凋亡。采用shRNA干扰技术下调MM细胞株NCI-H929中Cdc37的表达水平,CCK-8法进一步验证Cdc37低表达与BTZ耐药相关,WB技术检测AKT/mTOR信号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抑制剂氯喹(CQ)是否可以增加耐药MM细胞对BTZ的敏感性。结果Cdc37在BTZ耐药细胞株ANBL-6.BR中低表达,而自噬相关基因LC3b在耐药株中高表达。上调ANBL-6.BR细胞中Cdc37的表达水平可抑制LC3b的表达,且增加了MM细胞对BTZ的敏感性。在MM细胞系NCI-H929中抑制Cdc37的表达导致BTZ耐药,同时引起自噬水平升高。而自噬抑制剂CQ可逆转Cdc37下调所引起的BTZ耐药。结论Cdc37可能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参与MM细胞对BTZ的耐药过程。

  • 标签: Cdc37 自噬 硼替佐米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T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9年1至11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新诊断的MDS患者16例为MDS组,另纳入16名健康成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CD4+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MDS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纳入MDS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中位年龄56(18~80)岁。健康对照组16名,男女各8名,中位年龄40(17~69)岁,两组性别和年龄组成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LAG3在MDS组CD8+T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4.45%±22.31%比58.78%±14.82%,P<0.05)。LAG3在MDS组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4.91%±10.32%比49.09%±13.58%,P<0.05)。LAG3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MD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LAG3在MDS患者CD8+T和调节性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健康人。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活态雪旺细胞(activated schwann cells,ASCs)干预骨髓间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联合异种神经移植体(acellular nerve xenograft,ANX)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大鼠骨髓腔内BMSCs,另取大鼠的ASCs和普通SCs,行原代培养。将两种细胞置于Transwell培养皿中培养并分成三组:BMSCs组,SCs-BMSCs组及ASCs-BMSCs组。在培养皿中培养后第2、4、6和8天,用CCK-8法检测各组BMSCs生物活性,通过q-PCR检测各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mRNA表达水平。在无菌条件下制备10 mm坐骨神经缺损的大鼠模型,制作异种神经支架复合体(兔源胫神经)。将SD大鼠分为三组(n=10):ANX+BMSCs组,ANX+SCs-BMSCs组及ANX+ASCs-BMSCs组。将各组细胞打入支架,复合支架培养3 d,移植到大鼠模型中。术后8周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各组患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使用q-PCR检测神经移植体内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和bFGF)表达水平,另比较三组模型的下肢患侧/健侧腓肠肌细胞横截面积比恢复率。结果CCK-8测定发现共培养系统中BMSCs组细胞增殖活性强于单细胞组,第2天和第4天,三组的活性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第6天ASCs-BMSCs组增殖活性强于BMSCs组与SCs-BMSCs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MSCs组与SCs-BMSC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通过q-PCR检测BMSCs组中BDNF、NGF及bFGF的mRNA表达最低,ASCs-BMSCs组含量最高(P<0.05)。经8周饲养后的动物实验,通过检测发现,ANX-ASCs-BMSCs组的SCV,ANX内相关神经因子表达量以及ANX-ASCs-BMSCs组的大鼠患侧/健侧腓肠肌肌细胞横截面积均最大。结论ASCs能够促进BMSCs的分化增殖;运用ANX-ASCs-BMSCs促进周围神经功能再生。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异种神经移植体 激活态雪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