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CT与MR的价值。方法:选择43例颅脑外伤性出血患者,病例时间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进行CT与MR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CT与MR对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性出血临床诊断应用CT与MR均可获得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颅脑外伤性出血 CT MR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检查与核共振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CT与核共振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股骨头坏死检查结果。结果 对比发现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检出率与准确率要高于CT检查,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存在差距。(P<0.05)结论 同CT检查相比,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检出效率要更高,检出准确性也更高,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斑片状或不规则的信号区以及关节囊积液,基本上可以确定为股骨头坏死。

  • 标签: 临床诊断效果 CT 核共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CT与MR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实施在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接诊的64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纳入本次检查研究中,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将患者均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单组是32例。研究组接受MR检查,对照组接受CT检查,对比指标:检查确诊率。结果:检查确诊率:研究组是96.88%,对照组是84.38%,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T MR 肝细胞肝癌 影像学检查 价值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对比CT与MR技术在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分别采用CT与MR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比较CT与MR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MR对颈动脉狭窄检出率(98.00%)略高于CT(96.00%),但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MR对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98.00%)高于CT(8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效果相当,MR技术在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效果优于CT。

  • 标签: CT MR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中运用CT及MR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进行平均分组,分别实施MR诊断(研究组)和CT诊断(对照组),比较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数据展开分析得出,在诊断的准确率方面,研究组相对更高,对照组相对较差,P

  • 标签: CT MR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全球虚拟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将数字化产业列为重点,其中的VR虚拟技术产业更是重中之重。拟打造出VR虚拟现实汽车综合产业链项目,包括VR与汽车零部件与总成设计、VR与汽车外观和造型设计、VR与汽车性能试验、VR与汽车生产线、VR与汽车驾驶教学、VR与汽车营销及服务、VR与汽车驾驶安全教育和VR与智能驾驶8大汽车产业链板块。将解决目前关键技术欠缺、产业链不完善、精品内容匮乏等市场痛点,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更新迭代。

  • 标签: VR 汽车产业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CT和MR检查的效果。方法:11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以及对各类征象的检出情况。结果:MR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对于神经根受压、钙化、脊髓变形、椎间盘积气等征象检出率均优于CT诊断,P<0.05。结论:MR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诊断准确度相较CT更高,存在明显的优势,在实际进行疾病诊断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方便后续治疗。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MR 诊断效果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用于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区间内因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50例展开研究,整体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与MR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粥样硬化斑块的准确率显著低于MR,对比P<0.05。多排螺旋CT诊断颈动脉狭窄与MR无差异,对比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若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选择MR为医生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多排螺旋CT MR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对ComBat方法去除脑静息态功能MRI影像指标的设备间异质性效果进行评估。首先收集2名健康男性被试在27个中心的28台MR设备的脑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并提取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指标。使用ComBat方法对ALFF和ReHo指标的设备间差异进行校正,针对每名被试,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ComBat方法校正前、后ALFF和ReHo指标在设备间的一致性。结果显示ComBat校正前两名被试的ALFF及ReHo在28台设备间、3个厂家间、同一厂家不同设备间的ICC值均较低(0.001 2~0.757 0),ComBat校正后所有ICC值均有所提高(0.472 9~0.970 0)。说明ComBat方法能有效去除设备间的异质性,提高ALFF和ReHo指标的一致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ComBat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模型,比较不同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4例患者共115个肺结节的MR平扫影像资料。提取基于T1WI图像、表观扩散系统(ADC)图像及T2WI图像的纹理特征,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模型。为控制建模特征数量降低模型不可解释性,选择性对超参数模型下部分参数手工修改得到的新模型为模型a。114例病例轮流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混淆矩阵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效能。结果基于T2WI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验证集中LR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F1分数为0.57;基于T1WI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LR和SVM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AUC较高,分别为0.77、0.78,部分参数手工修改得到的新模型(LRa、SVMa)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准确度分别为0.67、0.70,AUC均为0.72。基于ADC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各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AUC及准确度均低于0.70。结论多模态MR影像组学对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鉴别存在一定价值,以基于T1WI模型表现最优。

  • 标签: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MR多模态成像对肿瘤样脱髓鞘病(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间可疑诊断TDL患者病例共39例,包括患者临床信息和多模态PET/MR图像。在影像工作站上通过勾画病灶感兴趣区测量所有39例病灶的影像学参数,包括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病灶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每种影像指标的诊断效能,其次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指标,将这些指标联合起来计算其综合诊断效能。结果TDL组SUVmax和SUVmean均显著高于非TDL组(13.65±2.31 vs. 10.03±1.96,P=0.028;8.30±0.58 vs. 6.25±1.53,P=0.023)。TDL组的ADCmean高于非TDL组(1.10±0.13 vs. 0.86±0.51),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ROC分析显示SUVmax、SUVmean和ADCmean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2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38~1.102;0.940,95% CI:0.791~1.089;0.960,95% CI:0.843~1.077,P值均<0.001]。联合指标(SUVmax+SUVmean+ADCmean)的AUC为0.973,95% CI:0.886~1.023 (P<0.001)。结论18F-FDG PET/MR多模态成像对临床TDL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肿瘤样脱髓鞘病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CT肺动脉造影和MR(核磁共振)诊断肺动脉栓塞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9年-2021年期间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给予所有纳入患者均分别采用经CT肺动脉造影和MR(核磁共振)进行诊断,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疑似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符合率占比100.00%;MR(核磁共振)诊断符合率和经CT肺动脉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67%(29/30)和93.33%(28/30);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CT肺动脉造影和MR(核磁共振)诊断肺动脉栓塞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患者临床接受治疗措施的主要依据。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应用CT联合M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院内收治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参照组用CT,观察组用CT联合MRI,对比两组诊断结果正确率。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诊断结果正确率比观察组低,数据差异大(P<0.05)。结论 CT联合MRI能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果更确切,诊断结果正确率更高,临床探究和诊断价值高。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X线影像照射、CT影像检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诊断中具有的应用价值进行效果评估。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纳为研究区间,将因肩锁关节脱位前往我院实施影像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采集数据62例(n=62),其中存在22例患者应用X线影像照射、22例患者应用CT影像检查、18例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患者诊断结局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X线影像照射、CT影像检查、磁共振成像技术三种诊断途径的最终诊断符合率依次为63.64%(n=14)、59.09%(n=13)、94.44%(n=17);该诊断顺序下的漏诊率依次为18.18%(n=4)、18.18%(n=5)、5.56%(n=1);该诊断顺序下误诊率依次为22.73%(n=5)、27.27%(n=6)、0.00%(n=0)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准诊断符合率高于其他两种检查途径,数据组间差距显著(P0.05),CT影像检查的漏诊率较高于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患者,但组间呈现出的差距不显著(P>0.05),该组患者误诊率较磁共振患者显著提高,数据组间差距显著(P

  • 标签: 影像学 关节脱位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弹性成像(MRE)与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兔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至11月间选取20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和肝纤维化组(160只)。将四氯化碳(CCl4)与橄榄油体积比为1∶1配成50%的CCl4油溶液,肝纤维化组实验兔皮下注射50% CCl4油溶液。第1~3周每周注射1次,剂量为0.1 ml/kg;第4~6周每周注射1次,剂量为0.2 ml/kg;第7~16周每周注射2次,剂量为0.1 ml/kg。对照组实验兔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肝纤维化组及对照组在第4、8、12、16周末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随机选取40、10只进行MRE和SWE检查,分别获得肝脏弹性硬度值(LS),记为LSMRE、LSSWE。检查结束后处死实验兔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Scheuer纤维化分期,分为F0~F4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RE、LSSWE的差异;LS值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LSMRE、LSSW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共162只实验兔纳入研究,其中F0期38只、F1期33只、F2期35只、F3期31只、F4期25只。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RE、LSSWE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5.29、102.40,P均<0.001)。LSMRE、LSSWE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0.93、0.81,P均<0.001)。LSMR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F1、≥F2、≥F3、≥F4期的AUC分别为0.955、0.967、0.996、0.980,LSSWE的AUC分别为0.856、0.880、0.974、0.953。LSMR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F1、≥F2的AUC高于LSSWE(Z=2.93、3.29,P=0.003、0.001),诊断≥F3、≥F4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1.68,P=0.115、0.093)。结论MRE及SWE技术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实验兔肝纤维化分期,MRE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SWE。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MR双时相三维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全心成像(3D bSSFP)在儿童冠状动脉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进行心脏MR检查的先心病及川崎病患儿,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19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先心病患儿189例,川崎病患儿8例,冠状动脉异常17例。分析心脏MR 3D bSSFP在显示先心病或川崎病中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估该序列显示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形态,卡方检验分析双时相冠状动脉显示的准确度及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直径在收缩末期与舒张中晚期的差异。结果图像质量评分整体上收缩期较舒张期高,评分分别为(3.9±0.5)、(3.5±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9,P<0.001)。该序列结合收缩期及舒张期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和川崎病中冠状动脉正常或异常的准确度为100%,但不同时相显示冠状动脉的清晰度不一致,左前降支、回旋支在收缩末期与舒张中晚期的清晰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整体上左右冠状动脉平均直径在收缩期较舒张期大,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冠状动脉主干直径分别为(3.1±1.3)、(2.8±1.3)mm,右冠状动脉主干分别为(2.5±0.9)、(2.3±0.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3、4.02,P<0.001)。结论心脏MR 3D bSSFP可回顾性选择冠状动脉静息期以获得最佳图像,为儿童冠状动脉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以便更好地临床决策。

  • 标签: 冠状动脉 磁共振成像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无对比剂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技术评估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瘤(CAA)的诊断准确度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2日至2022年1月1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断为KD的75例患儿,所有患儿在1周内均同时进行无对比剂CMR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其中26例患儿在两周内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或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以CCTA或ICA为金标准,分别统计MRCA和TTE在每例患儿、每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近段和中远段显示CA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对比。比较MRCA和TTE对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所有患儿成功完成CMRA。其中同时做了CCTA或ICA的26例患儿中,按每支冠状动脉为单位,MRCA显示CAA的灵敏度高于TTE[MRCA组97.7%(43/44)、TTE组84.1%(37/44);χ²=4.17,P<0.05],且CMRA在近段[MRCA组96.2%(50/52)、TTE组71.2%(37/52);χ²=10.08,P<0.05]和中远段[MRCA组100%(21/21)、TTE组52.4%(11/21);χ²=7.11,P<0.05]显示CAA的灵敏度均高于TTE。在75例患儿中,总共有115个CAA被CMRA发现,但其中只有75.7%(87/115)的CAA被TTE观察到。TTE未观察到的CAA中,在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左冠状脉前降支(LAD)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占比分别为57.1%(16/28)、7.1%(2/28)、25.0%(7/28)和10.7%(3/28);与CMRA对比,TTE在LMCA、RCA、LAD和LCX近段未观察到的CAA占比39.3%(11/28),在LAD、RCA和LCX中远段未观察到的CAA占比60.7%(17/28)。在75例KD患儿中,CMRA总共发现8例患儿有血栓形成,但其中62.5%(5/8)未被TTE观察到。结论3.0 T 无对比剂CMRA无创、无辐射,对CAA诊断性能高,适用于KD患儿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尤其是对KD患儿RCA和冠状动脉中远段的病灶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川崎病 经胸超声心动图
  • 作者: 贾亚菊 杨晓棠 崔艳芬 全帅 侯丽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太原 030000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太原 030000,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太原 030000,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术前预测宫颈鳞癌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宫颈鳞癌患者168例。患者年龄22~76(52.0±10.1)岁,临床分期为国际妇产联盟(FIGO)ⅠB期127例、ⅡA期4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多参数盆腔MR扫描,均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多参数MRI数据,以7∶3的比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117例和验证集51例。在T2加权像(T2WI)、表观弥散系数[ADC,由2个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数据自动生成]及增强T1加权像(cT1WI)3个序列的MRI上,对病灶进行手动分割勾画肿瘤轮廓感兴趣区(ROI),得到三维感兴趣区(VOI)并提取特征,通过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回归为主的三步降维法筛选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特征并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建立融合模型,制作列线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确诊LVSI阳性42例,阴性126例。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LVSI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基于T2WI、ADC及cT1WI多参数MRI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筛选后得到7个关键特征,均与宫颈癌LVSI相关(P值均<0.05),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T2WI、ADC及cT1WI 3个序列独立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95%可信区间(CI)0.557~0.698]、0.686(95%CI 0.563~0.694)、0.761(95%CI 0.702~0.818),3个序列共同构建的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对应的AUC为0.887(95%CI 0.842~0.925),诊断效能最优,并在验证集中得到验证。联合影像组学模型与肿瘤分化程度构建的融合模型列线图预测宫颈癌LVSI,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93(95%CI 0.851~0.929)、0.854(95%CI 0.749~0.943),校正曲线显示出列线图有良好的校正性能;决策曲线表明当风险阈值概率范围在0.50~0.96时,采用影像组学融合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净收益优于“将所有患者视为宫颈癌LVSI阳性或阴性”。结论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对宫颈癌LVSI状态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宫颈肿瘤 脉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E(MR弹性成像)、DCE-MRI(动态增强成像)在EGV(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G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与研究人员共80例,每组共40例,对照组采用DCE-MRI诊断,研究组采用MRE诊断,观察疗效。结果:DCE-MRI是EGV诊断的金标准,经诊断研究组、对照组数据无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MRE对EGV患者的诊断起到积极的,和DCE-MRI的诊断结果相当,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诊断中MR(核磁共振检查)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方法 纳入52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0月收治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患者;经掷硬币法均分为2组,1组为对照组(n=26,接受螺旋CT检查),1组为观察组(n=26,接受MR检查);针对两组最终检出率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 在韧带受损、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软组织肿胀检出率及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总检出率指标方面,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显著更高,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 诊断 MR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