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法学学者的随笔集对于学习法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清新的,因为成年累月看到的都是学者以非常"严肃"的文字写就的内容"沉重"的法学著作或者教科书。随笔集相对"随意"的文字和相对"轻松"的内容,是学生认识法学"另一面"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了解该学者"思想精髓"的一种途径。张卫平教授的这本随笔集,仅从书名——《法学蓝调》即可看出作者的用心。蓝调——Blues,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黑人音乐,内含忧郁、自我、感伤、反叛的情绪和意蕴,音乐即兴、随意。作者将书名取《法学蓝调》,大概也是借用音乐蓝调的这些特点,表明这本随笔突出的是自我心境的即兴、随意的表达。当然,这只是作者的自谦、自抑表示。实际上此书中的许多内容均是凝思、长考之果。此书虽有那么一点点忧郁、感伤,但总体上是乐观向上的和充满自信的。《法学蓝调》是继《锁话司法》、《知向谁边》之后,张卫平教授的第三本随笔集。这本随笔集承继了张教授的一贯风格,以丰厚的人文社科知识为基础,将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件、小话题与法学、法律联系起来。同时,《法学蓝调》也表达了

  • 标签: 蓝调 随笔集 法学学者 张卫平 审判方式 马锡五
  • 简介:毒品问题的蔓延严重影响云南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成为云南实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毒瘤。因此,须根据云南禁毒斗争的实际,实施"预防为主"战略,减少毒品需求;扩大"堵源截流"战场,遏制毒品流通;构建"戒毒新模式",降低毒品危害;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毒品供应战略。围绕云南禁毒战略重点,开展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在政府设置独立的禁毒委员会;尽速修订《云南省禁毒条例》,完善地方性法规;尽快实现缅北地区的边境开放,加快沿边地方经济发展步伐;对缅北特区政府施加政治经济压力,减低毒品渗透压力;加快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体制转变,扎实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加强西双版纳、普洱公安机关禁毒力量,强化专案侦查;在宁洱县设置固定公安边防检查站,实现双向查缉的禁毒措施,把握禁毒斗争主动权。

  • 标签: 禁毒战略 禁毒措施
  • 简介:公证处脱钩改制是中国公证行业的重大改革,事关公证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有关部门及单位、公证处及公证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按照既坚决彻底又认真稳妥的原则,做好公证处的脱钩改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标签: 公证处 公证机构 公证行业 公证人员 基本原则 单位
  • 简介:<正>危险接受理论是为了解决被害人对行为表示同意,但对结果持拒绝态度时,对行为人归责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学界都集中探讨被害人对结果表示承诺时对实质违法性的影响的问题,这虽然有助于被害人学研究的深入,但无形之中却不能将之扩展开来,以致对司法实务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危险接受理论是为了

  • 标签: 法理思考 接受理论 违法性 被害人承诺 陈兴良教授 期待可能性
  • 简介: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宏观性、整体性式的方法论思考有助于深刻理解物权行为理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在对第三人的保护上,应采取无因性原则,同时吸收善意取得制度的优点即排除对恶意第三人的保护.另外,物权行为理论应建立在平民生活基础上.

  • 标签: 物权行为理论 无因性原则 善意取得
  • 简介:公证,作为古老的法律制度,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是顺应社会的实际需求而逐步为国家管理所需、所用.许多国家甚至通过法律对于一些重要的、复杂的经济事务强制性地要求公证的必要介入,强制性地用公证的手段对这些事务实施法律层面上的监管和调控,以实现利益的衡平、秩序的维持、安全的保障.可见,公证制度本身的价值是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的.但是为什么这么有价值的制度在我国的运用中却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呢?究其实质是这种制度在我国具体环境中的运用,包括制度运用者本身的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缺陷制约了公证制度价值的体现,甚至破坏了公证行业的整体形象.

  • 标签: 若干思考 审查 法律制度 国家管理 经济事务 公证制度
  • 简介: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中专门设置了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这是我国第一次关于刑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立法,从现行前科封存的适用范围和消灭程度来看,与其他国家的前科消灭制度相比,这是一种不完整的前科消灭。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人权,消除歧视、避免偏见、着眼未来,为未成年犯罪者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未成年人犯罪者今后在学习、入伍、就业等方面享有与普通人同等的机会。通过对犯罪记录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权、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结合域外立法经验,建议构建完整的前科消灭制度,将前科消灭的程度从"封存"深化到"消灭",将前科消灭适用的范围从"未成年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扩展到"犯罪人、所有刑罚(特殊犯罪除外)",并设置一定的消灭考验期,与我国的缓刑制度、累犯制度形成衔接,对符合条件的犯罪人予以前科消灭,在法律上将其恢复为"没有犯罪记录的人",让其不再被终身贴上犯罪的标签。

  • 标签: 前科消灭制度 犯罪记录消灭 犯罪人人权保障
  • 简介:本文案例启示:对于正当权益遭受侵害,侵权事实难以查明或损害原因难以确定的特殊私权的救助.应当从多个方面展开,其中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立法的完善和制度的构建,在立法不足的情况下行政救助的及时性、能动性、专业性也决定了其是一种恰当的救助方式。此外,由于司法的终局性,确立司法裁判的高度理性乃特殊私权救助体系的根本。

  • 标签: 行政救助 私权 理性 立法不足 司法裁判 正当权益
  • 简介:'恶意欠薪'何以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重新审视一下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性质和适用法律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发现: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我们一直是把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当成劳务纠纷来处理的,没有注意到其中一些拖欠民工工资行为性质的转化,民工缺少刑法保护与承包人抗衡,其结果只会使一些'恶意欠薪'的承包人有恃无恐.因此,本文将运用刑法的有关理论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 标签: 恶意欠薪 劳动诉讼 恶意欠薪罪 谦抑性原则
  • 简介:作为人生的基本需要,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这使得住房权天然具有生存权的意义。而在人权的观点看来,住房权(righttohousing)不仅是指每个人享有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一个居住的场所,更是安全、和平和尊严地居于某处的权利。这也是国际人权法上提出“人人享有适足住房权”(righttoadequatehousing)口号的原因。作为经社文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有履行该公约规定的“适足住房权”的义务。从人权的角度.对我国当前的住房保障进行审视,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住房问题,加强对住房权的制度保障。

  • 标签: 国际人权法 住房保障 基本需要 物质条件 人类生存 生理需求
  • 简介:模糊债权是指债权人在实现债权的过程中,已经出现某种瑕疵,需经特定的程序予以重新确认的债权。模糊债权属于法学的范畴。它的基本特征是:(一)模糊债权的前提是原始债权已经产生。当事人之间,基于某种经济法律事实,形成相应的经济法律关系,从而使债权人享有债权,该债权即为原始债权。所以,从一般的法律关系来看,原始债权是客观存在的。如:由销售一部汽车给乙,乙应当付汽车款8万元,但未支付,甲因此享有8万元债权。(二)在实现债权的过程中,已经出现某种假疵,该想疵为债权人最终实现债权设置了障碍。所以,模糊债权是实现债权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原始债权的异化和演变,这是模糊债权最显著的特征。如:乙欠甲汽车款8万元,

  • 标签: 债权人 公有制企业 公有企业 重新确认 诉讼时效 债务人
  • 简介:一、经营纪检监察工作是一种高层次的谋略,要让经济学防腐治腐的思路流行起来。行起来追求利益是人类最永恒的动机,所有的人,政府官员和政治家也不例外,都是约束条件下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者。在通常(现有)的社会和政治约束条件下,腐败一般说来是达到这个目的最便利的途径。现实状况则是,真正鼓励诚实动机的制度性约束条件非常罕见;即使他们起作用,其改善社会的热情从边

  • 标签: 纪检监察工作 腐败问题 廉政建设 权力制衡机制 监督制约机制
  • 简介:我国物权立法应对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作出区分,并应对物上请求权、物权的公示与公信、取得时效、用益物权作出规定.物权行为理论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因而我国物权立法不应采纳这种理论.土地关乎农民的命运,因而农地使用权的转让及抵押应谨慎行事.

  • 标签: 物权立法 物权行为 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行为理论 国家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
  • 简介:专家证据以其“意见性”和“科学性”吸引了法庭基于维护事实认定独立性忧虑的可采性标准的研究。这一研究对象以实行对抗制庭审模式,存在大量相关证据判例的美国证据规则最具典型性,通过对弗赖伊案、多伯特案以及《联邦证据规则》相关条款的解读、分析及其演进脉络的疏理和反思,探讨蕴含在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标准变化规律中的理性因素和思辨精神。对比我国鉴定意见在适用现状和理论研究中的不足,反思我国缺乏鉴定意见科学性评判标准的问题本质,推动相关研究。

  • 标签: 专家证据 鉴定意见 评判标准 现状与改革趋势
  • 简介:垄断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反垄断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落后于现实经济运行,缺乏预见性,不能有效地遏制垄断现象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垄断的法律属性入手,对我国目前已颁布的反垄断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对反垄断法的完善和发展进行思考.

  • 标签: 垄断 行政垄断 反垄断立法
  • 简介:刑事立案监督的对象、范围以及具体实施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需要认真探讨,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及人民检察院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做好几方面工作是司法实践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思考点。

  • 标签: 刑事诉讼 立案 监督 完善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入户盗窃,不论次数,不论盗窃价值的多少,一律追究刑事责任。虽然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早已可以对"入户盗窃"行为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但《刑法修正案(八)》与之前的司法解释在关于"入户盗窃"的规定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探索思考"入户盗窃"的定罪、既遂与未遂及处罚等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惩治"入户盗窃"犯罪行为。

  • 标签: 盗窃罪 入户盗窃 未遂
  • 简介:经《刑法修正案(八)》修正后,“坦白从宽”得以具体化、法定化,成为法定的量刑情节。“坦白从宽”法定化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随之而来的若干概念及问题必须加以厘清。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坦白本身的内涵及价值属性的正确认识以及坦白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正确运用,鉴于此,本文拟围绕“坦白从宽”法定化后产生的三则问题略抒管见,以期抛砖引玉,求教贤达。

  • 标签: “坦白从宽” 刑事司法实践 刑法修正案 法定化 量刑情节 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