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德国的学术研究自由权以《联邦德国基本法》第5条为规范基础,主要由“研究自由”与“教学自由”等两个内容构成,以“大学自治”为组织保障。在美国,经由“史维慈诉新罕布什尔州”案与“凯西诉纽约州立大学管理委员会”案等案件,宪法上的学术研究自由权受到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特别关切。中国的学术研究自由权以《宪法》第47条和《高等教育法》第10条等条款为规范基础,以“公共利益”等法律规定为外在限度,以“可证”、“客观”等学术伦理为内在限度。大学教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司法案例评述的学术观点,属于“学术研究自由权”而非“表达自由权”的规范范围,应该受到更为严格的保护。

  • 标签: 学术研究自由权 表达自由权 文化权
  • 简介:历史概述社会和经济问题成为大多数国家宪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并不久远的事情.近代早期宪法中一般不含社会经济内容,即使提及,也仅限于"财产不受侵犯"范畴.[1]因为在当时社会发展条件下,宪法通常是决定国家与社会在政权形成和职能方面相互关系的文件.

  • 标签: 宪法 社会经济 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 社会自由主义 社会公正原则
  • 简介:今年十月,中国共产党将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届时,会议要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个建议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常委会决定并制定成宪法修正草案,于明年3月向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

  • 标签: 党的领导 宪法 中国共产党 政党政治 依法治国 政治体制
  • 简介:一、概况2000年我国宪法学者们继续深化宪法理论研究,广泛开展学术活动,积极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提供理论根据。宪法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所探讨的问题涉及领域广泛,理论深度在某些方面有所拓展。在研究成果方面,成绩喜人。除了发表于各类学术刊物的200篇左右的专业学术论文外,还有以下教材或专著问世:张千帆著的《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美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王希著的《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徐秀义、韩大元主编的《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傅思明著的《香港金融制度与香港基本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赵树民著的《比较宪法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许崇德著的

  • 标签: 中国 2000年 宪法学 法学研究 宪政制度 宪法监督
  • 简介:虽然国家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在今天看来是个宪法原则,但它其实起源和生长于私法土壤。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决定了国家机关权力只能以宪法列举的为限,并且,这些限制首先并主要针对立法机关。列举国家机关及其权力范围是宪法限制权力的基本方式。形成国家机关清单和权力清单乃宪法限制权力的基础性方法。国家机关和他们行使的权力不超越宪法清单一直是正常立宪国家的法治实践。“法无授权不可为”也应是中国宪法学者维护的价值标准之一。

  • 标签: 法无授权 权力列举 权力清单 权力负面清单
  • 简介:著名前辈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李道揆先生在《美国研究》2003年第2期发表了《探析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注释》一文。他说该文缘起于《美国研究词典》(刘绪贻、李世洞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的编者在转载其专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附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译文时,依据R.B.莫里斯编的《美国历史百科全书》(纽

  • 标签: 宪法修正案 批准日期 联邦政府 美国研究 莫里斯 州议会
  • 简介: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必经路径,对于弭除宪法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议等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宪法与政治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宪法解释无法做到“除政治化”,但宪法解释所具有的法释义学性质使其受法解释规则和法学方法论的约束,在具备完备的释宪机制条件下,仍能够发挥其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对我国宪法实施的反思应实现从观念反思到实践反思的转变,其关键在于宪法解释作用的展开,在这方面,国外通过解释实施宪法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镜鉴。结合我国转型期的实际,构建复合型释宪机制是发挥宪法解释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的前提条件。

  • 标签: 宪法解释 宪法实施 作用 释宪机制
  • 简介:今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法学界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研讨会以示纪念.今年召开的宪法学学术会议有:2002年7月厦门大学法学院举办了基本权利保障研讨会;2002年9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举办了现代宪法解释研讨会;2002年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行纪念……

  • 标签: 2002年 宪法学 法律研究 司法独立思想 法律修改权 基本权利
  • 简介:引言1982年宪法虽然规定了广泛的基本权利,但实施却不令人满意。有学者提出,其原因在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机制不健全[1]。最高人民法院曾通过直接适用宪法的方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但引发了宪法的"立法适用说"和"司法适用说"争议。最终,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通过停止适用"齐玉苓案"批复,在事实层面上终止了这个争议。

  • 标签: 1982年宪法 权利观 公民基本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 反思 2008年
  • 简介:宪法本应具有极大的权威,然而,在现实中,我国宪法的权威却不尽人意。本文认为,这与我们对宪法的定性、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内容、对宪法的认识以及缺乏监督宪法实施的有效制度和机制有关。

  • 标签: 宪法定性 宪法关系 宪法可诉性 宪法保障
  • 简介:马尔佩与法国实证主义宪法学何勤华在法国宪法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三位宪法学家留下了巨大的足迹,他们是艾斯曼(A.Esmein,1848~1913)、狄骥((L.Duguit,1859~1928)和马尔佩。艾斯曼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宪法学的集大成者和法国...

  • 标签: 宪法学 人民主权 代表制 法国宪法 法人格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 简介:法律必须明确,否则,守法者会“无所措其手足”。基于此,世界各国与地区均通过立宪或司宪的途径确立了法律明确性原则。然而,在法律明确性的判断标准上,理论界与实务界缺乏共识。基于完备性、可操作性的考量,法律明确性标准有三个明确性公式。这三个公式在辅助原则、构成要素、参照基准、解释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对法律的明确性要求也呈递减趋势。在具体的案件中,应按照法律所涉及的法律领域,结合法律措施对基本权利的干涉力度与特定事项的特质,从上述三个明确性公式中选择其一,作为法律是否符合明确性原则的判断标准。

  • 标签: 明确性原则 明确性公式 三重判断基准
  • 简介:从我国宪法"人权条款"(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宪法规范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在中国法文化背景与当前时代背景下来看,它具有作为宪法具体权利的总括与成为宪法基本原则和价值的功能,且内在包含了对于宪法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的保护。宪法未列举权利条款可以在不损害宪法稳定性与宪法权威的前提下为新兴宪法权利的保护提供规范支持。我国宪法的"人权条款"为宪法未列举权利提供了"安身之所"。

  • 标签: 人权条款 宪法未列举权利 结构主义
  • 简介:<正>国家元首是代表国家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领导人。各国宪法对国家元首采用的形式,有国王、总统、主席、主席团、联邦委员会,等等。元首的职权有大有小,有虚有实。资产阶级国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把国家元首列入行政系统;社会主义国家则把国家元首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历史状况和具体情况决定了我国

  • 标签: 国家主席制度 国家元首 宪法规定 现行宪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权力机关
  • 简介:中国宪法学界在新世纪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先进的宪政理论与落后的公民之间的矛盾;二是共通的法治理论与具体的国情之间的矛盾。宪法学者需对此作出努力。

  • 标签: 宪法学 宪政 公民 法治 中国
  • 简介:基本自由权之逻辑终点,可分为内外两面:所有自由中自主性最高的那一个,可谓自由之内在极限;而在整体法秩序中,宪法实定法所能给出的最边界自由,可谓自由之外在极限。当代国家所面临的同性恋者权利问题,正是自由这两个面向结合最为紧密的法律难题之一。面对这样一个临界权利的难题,2003年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公认是持保守主义观点的大法官占多数的格局下,却通过劳伦斯案判决,对当今人类实定宪法上的最为极限的自由,做出了一个颇为激进的自由主义宣告。

  • 标签: 宪法上的自由权 同性恋 劳伦斯案
  • 简介:宪法的价值能够影响到国有资产监管的原则、目标以及具体的法律和制度。国有资产监管要遵循法治原则,依法而为、有法必依,并防范人治思维。有限政府和权力制约原则是控制政府过度千预、促进企业自主经营的重要保障,也是降低代理成本的重要依赖。民主是国有资产监管的合法性来源之一,也是监管的重要方法。国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宪法上的地位未必是平等的,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也应当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并接受市场竞争。

  • 标签: 宪法价值 法治 有限政府 民主 平等
  • 简介: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可以受到限制,但只有法律可以限制,此处的法律仅指狭义的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通过的规范性文件,而非指行政机关、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并且不得是立法机关通过的决议。同理,依法治国、法治国家与依法行政中的“法”必须作狭义解释。行政法规只具备有限的“法”的属性,只在法律有明确授权或者法律根据的前提下才可以限制公民基本权利,而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则无权限制基本权利。

  • 标签: 孙志刚案 宪法 基本权利 法治建设 合宪性 合法性
  • 简介:经济法的发展事关法律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需要与宪法等各个部门法的发展相协调。"经济宪法"为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宪法基础,发展经济法既是宪法规范的要求,又是实施宪法的需要,同时,经济法的发展也有助于宪法的完善和发展。基于经济法与宪法所共有的经济性和规范性,应通过司法判断和非司法判断,不断提升两者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全面促进其协调发展。

  • 标签: 经济法 宪法 发展 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