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与C反应蛋白(CRP)在发热患儿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某院发热患儿526例,健康对照组382例,各按年龄段分3组。分别检测CRP和WBC,t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WBC计数和CRP均有显著性差异,患者组各年龄段WBC计数有显著性差异,CRP值较WBC计数有更大的离散性。结论CRP和WBC计数均可作为发热患儿早期诊断指标,二者结合有利于诊断病因。

  • 标签: 白细胞计数 C 反应蛋白 发热患儿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感冒发热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儿退热栓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6%(38/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0),明显低于对照组26%(13/50)(P<0.05)。结论在感冒发热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小儿退热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助于患儿尽快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感冒发热 小儿退热栓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小儿发热咳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发热咳喘患儿56例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措施,给予试验组患儿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小儿发热咳喘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其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麻杏甘石汤 小儿发热咳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发热门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院发热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为针对发热门诊的抗生素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我院发热门诊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随机抽查门诊处方4160份,对抗生素的品种、应用率、联合用药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热门诊抗生素使用率67.59%;其中单用、二联使用率分别为88.90%和10.70%;使用频率较高的以头孢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为主。结论发现(1)所用的抗生素大都价廉效佳,应用一种抗生素的处方占应用抗生素总处方数的88.90%,比较合理;(2)应用抗生素的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67.59%,有滥用抗生素的倾向;(3)抗生素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用量不足、应用过多、联合用药不合理等。建议健全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 标签: 发热门诊 抗生素 处方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感冒发热患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每组患儿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双黄连口服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3%,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引起的发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感冒 小儿患者 发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钾栓(普他宁)治疗儿童感染性发热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100例因感染性发热入院就诊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普他宁栓塞肛;对照组(50例)给予泰诺林口服。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不同时间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对比,判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48(96%)与对照组42(84%)对比差异显著,P=0.04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率(χ2=6.06,P=0.01<0.05)对比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清降钙素原(Z=6.74,P=0.012)对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他宁治疗儿童发热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普他宁 发热 白介素-6 血清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由于体质的原因,过敏性紫癜患者易受天气变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出现发热等外感症状,进而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反复发作。根据“血汗同源”的理论,治疗时西药的解热镇痛药以及中药的发汗解表药往往会使病情复发或加重。因此,患有出血性疾病时应当选用辛凉解表轻清之剂治疗。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血汗同源 辛凉解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方法。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具有热型多样、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病理类型有T细胞淋巴瘤患者20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38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1例。结论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变且复杂,临床诊断依靠病理。依靠影像技术对病灶实施穿刺活检,进行组织学依据寻找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必要时可实施脾切除术或剖腹探查术。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不明原因发热 临床诊断 首发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发热门诊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7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宣教,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发热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发热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态度转变率、合理用药知晓率宣教前后无差异,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发热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态度转变率、合理用药知晓率分别为53%、39%、55%和45%,而健康教育后患者发热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态度转变率、合理用药知晓率分别分别为84%、87%、89%和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宣教应用于门诊发热患者效果确切,可以作为发热门诊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健康和用药教育方式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规范化教育 门诊 发热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取《瘟疫论》中达原饮煎剂对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表明,本方有很好的抗病毒感染及退热作用,能达到开达膜原,清除邪热,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使疾病向愈。

  • 标签: 病毒感染性发热 中医治疗 达原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布洛芬混悬液和吲哚美辛栓治疗儿童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发热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吲哚美辛栓相比,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发热的效果更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吲哚美辛栓 儿童发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预防寒战与牵拉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2月间收录的10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2ml+芬太尼20μg(0.4ml)+脑脊液稀释至2.5ml,对照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药为0.75%的布比卡因1.2mL+脑脊液稀释至2.5ml。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寒战与牵拉痛的发生情况,以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前、注药后以及术毕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观察组寒战发生率、牵拉痛的疼痛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应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能够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出现,并有效降低牵拉痛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腰硬联合麻醉 布比卡因 芬太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服非甾体类和肌注复方吡唑酮类药物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近5年来对139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发热患者的退热处理及效果,根据处理方案不同,将样本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口服非甾体类药物,以布洛芬混悬液为代表,共72例;B组为复方吡唑酮类药物,以复方氨林巴比妥为代表,共67例,比较两组退热治疗事件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组93.1%、B组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58,P=0.032)。平均退热时间A组(2.93±1.34)h、B组(3.57±2.11)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1,P=0.045)。A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B组6例。结论相比肌注吡唑酮类药物而言,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热的疗效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相对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非甾体类和吡唑酮类 发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热的疗效。方法将254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7例,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9%高于对照组的73.23%,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轮状病毒性肠炎 婴幼儿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炎症指标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发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4年9月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55例患者为研究组,术后均发热,其中并发感染15例(计为感染组),非感染40例(计为非感染组),选择同期无感染未手术病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正常对照组术后2d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比较并发感染与非感染术前、术毕、术后1d、术后2dPCT、WBC及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2dPCT、WBC及CRP分别为(1.85±0.41)ng/ml、(12.64±2.95)×109/L、(23.70±5.82)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4±0.08)ng/ml、(6.97±1.35)×109/L、(5.11±1.0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毕、术后1d、术后2dPCT、WBC、CRP分别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对应时间点指标(P<0.05)。ROC曲线分析PCT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均最高,为90.8%、96.0%;WBC特异度最低,为55.0%,其次是WBC,为71.5%。结论PCT、WBC、CRP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发热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其中PCT诊断特异度、敏感度最高,同时对术后是否合并感染鉴别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术后发热 炎症指标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支气管炎并发发热患者开展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工作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62例急性支气管炎并发发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对急性支气管炎并发发热患者分组;对照组头孢曲松钠+利巴韦林;观察组头孢曲松钠+炎琥宁注射液;对急性支气管炎并发发热疗效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合并症疗效(96.77%)高于对照组急性支气管炎并发发热患者(77.42%)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急性支气管炎并发发热患者,合理选择炎琥宁注射液施以疾病治疗,获得的抗病毒效果显著,可以将患者呈现出的抗生素耐受性加以延缓,从而优化急性支气管炎并发发热患者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炎琥宁注射液 急性支气管炎 发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我院94例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咳痰、气喘、发热及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支气管炎 发热 炎琥宁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