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对血透导管管内血栓生成的对比研究。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2月使用血透导管作为透析通路的透析患者按导管封管液配制方法不同分别设为对照组肝素14(每毫升4mg)和观察组(尿激酶10万U+肝素14(每毫升4mg),对两组患者的透析导管血栓生成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导管血栓生成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封管法能有效降低导管内血栓生成,同时并不会出现局部或全身出血等风险,值得临床护理推荐。

  • 标签: 血栓 血透导管 肝素钠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40例人工全髋置换中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包括术前访视、物品准备、手术中的配合、手术后的搬运及术后护送。结果本组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均顺利安返病房,对手术中护理的满意度为100%。结论积极的手术中护理的配合、严格遵循八查十对、严格无菌观念是有效的防止中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至关之键。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的围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膀胱肿瘤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并给予相关的围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5个肿瘤均一次性切除,无一例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也无不可控性出血发生,手术时间为15~56min,平均(34.22±7.39)min,留置尿管2~7d,平均(3.13±1.33)d。本组患者术后无继发性血尿或大出血发生,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膀胱痉挛,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或者消失。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的围期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激光整块切除术 围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乳与改良根治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乳腺癌患者60例纳入,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保乳组30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给予改良根治治疗;保乳组则采用保乳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率、局部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保乳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改良组,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改良组2例皮下积液,2例皮瓣缺血,1例患侧上肢肿胀。保乳组仅1例皮瓣缺血。保乳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改良组,P<0.05。结论保乳与改良根治治疗乳腺癌均可有效预防复发,但保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术后康复,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接受手术后出现低体温症状的患者实施中冲洗液体加温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加温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冲洗液体加温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术后低温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上对接受手术后出现低温症状的患者实施术后冲洗液体加温方法,可以降低患者的苏醒时间、术后低温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术中冲洗液体加温 术中低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进行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中出血量、乳酸持续时间、体温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架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损伤控制性治疗 创伤骨科 修复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反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术后综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活动耐量、心绞痛恶化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及1年活动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绞痛恶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5d活动耐量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体外反搏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术后的综合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体外反搏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综合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麻醉后静脉注射浓度为4ug/ml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ug/ml,每小时维持剂量0.2ug/kg,观察患者于用药前T0、用药10minT1、用药30minT2、用药60minT3以及毕T4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等指标。结果患者于用药前T0、用药10minT1、用药30minT2、用药60minT3以及毕T4的AAI分别为(74.5±21.1)、(52.3±17.6)、(41.5±14.8)、(52.3±21.2)、(54.2±16.2),MAP分别为(105.6±8.2)mmHg、(87.2±15.4)mmHg、(75.2±9.2)mmHg、(69.5±12.4)mmHg、(74.1±14.3)mmHg,HR分别为(79.1±10.4)次/min、(77.5±17.3)次/min、(71.1±6.4)次/min、(67.8±10.5)次/min、(68.2±9.4)次/min。结论右美托咪定作为椎管内辅助麻醉用药,对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椎管内麻醉 手术患者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与维库溴胺用于小儿气管内插管全麻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来56例8个月~7岁患儿,采用氯胺酮和维库溴胺行气管内插管全麻,观察麻醉效果,中生命体征变化,毕清醒状况,及术后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插管顺利,麻醉效果满意,均安全平稳完成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随访未见异常精神症状,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论小儿手术采取氯胺酮和维库溴胺行插管全麻是一种安全实用,麻醉效果满意,毕拔管复苏快,术后并发症少的静脉全麻方式,可运用于临床。

  • 标签: 患儿 氯胺酮 维库溴铵 气管内插管全麻
  • 简介:摘要老年人作为心血管疾病易发人群,且多为慢性过程,通常患病多样,用药种类多且治疗时间长,具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至此,充分了解老年人在生化功能及生理方面所持有的特征性改变,知晓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敏感性与效应发生变化,获知疾病与衰老对药物所产生的影响,方能制定出更加合理、安全的用药方案,有助于不良反应减少。

  • 标签: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用药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原因,总结预防对策。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2月,调取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将经痰培养诊断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纳入肺炎组,余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4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肺间质疾病、重度脑卒中、机械通气时间>7d、导管处皮肤感染、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需做好原发肺疾病的管理,特别关注高危人群,预防导管处皮肤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并发症。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肺部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腹部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剖腹探查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腹部CT诊断,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的确诊率为88.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研究组患者的确诊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采用腹部CT检查的确诊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部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确诊率比较高,检查后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腹部CT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从而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成功率。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16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以及急救情况。结果16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148例抢救成功,所占比例为92.5%,其余12例患者急救失败死亡,所占比例为7.5%。结论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在急救中应快速完成诊断、治疗和护理,根据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程序快速实施急救治疗,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血管疾病 急救护理特点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血管性头疼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讨中所讨论的52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管性头痛患者中筛选而出,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治疗周期后,研究组(96.15%)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患者,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血管性头痛,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头痛 子午流注针法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100例行择期介入手术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脑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临床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数将患者分为超声组和CT血管成像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CT血管成像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栓塞部位及间接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CT血管成像对栓塞部位及间接征象的显示率均高于超声(P<0.05)。结论CT血管成像对急性肺栓塞栓塞部位和间接征象的显示率较高,且创伤小、费用低,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CT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病情危急,护理工作繁琐且难度大。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某市三级甲等医院的118名案例,对他们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由此总结出护理过程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经过研究和分析,患者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患者自身、护理人员和医院三个方面,其中患者本身的因素最大,医院方面的因素最小。基于这样的情况,要提高心血管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从三方来进行着手,加强医患沟通和和谐关系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流程。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 不安全 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疝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进行疝修补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患者,腹腔镜组使用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组使用无张力疝修补,传统组使用传统疝修补,观察三组患者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在显效、无效、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上与其余两组进行相比,治疗效果较好,腹腔镜组在术后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其余两组进行对比明显较少。结论腹腔镜疝修补对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优于无张力疝修补和传统疝修补,且患者在术后情况较佳,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椎管狭窄症中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铆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来我院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对照组采用高架桥式推管扩大成形。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融合率(242.8±28.4mL、78.1±15.2min、16.5±3.5d、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89.3±54.7mL、131.7±26.5min、21.9±6.9d、73.3%),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椎管塌陷率、颈椎后弓畸形发生率(13.3%、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0.0%、33.3%),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能够发挥出极佳的治疗效果,因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 标签: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术 铆钉内固定 颈椎管狭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