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急救措施。方法随机将我急救中心2015年至2017年接诊的53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介入对症治疗急救措施,比较两组死亡率、伤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死亡率、伤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症治疗急救措施能有效降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死亡率,减少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急救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对症治疗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的抑郁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社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且长期服药的老年人224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判断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224例患者中,共有75人患有轻度以上的抑郁,抑郁患病率为33.5%,高于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的平均值22.6%1。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女性(OR2.532%CI1.257~4.608P0.012)、单身(OR4.172%CI1.687~10.456P0.011)、独居(OR2.743%CI1.674~4.527P0.001)、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OR1.548%CI1.036~2.462P0.003)是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且长期服药的人群相对正常老年人而言更容易患抑郁症,女性、独居、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 心脑血管疾病 抑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此次研究要求,将40例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0月份,并将其设为实验组,予以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同期纳入40例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此次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针对总有效率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高,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针对血氨浓度改善情况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优,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针对神志转醒时间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短,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结论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且促使患者神志转醒。

  • 标签: 纳洛酮 醒脑静 脑血管病意识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相关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恐惧情绪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恐惧发生率及程度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低患

  • 标签: 脑血管病心理护理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脑血管疾病护理措施,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中有较好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血管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的护理要点。方法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准备行脑血管造影术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在造影过程中根据手术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术中及术后完善给予完善的护理。结果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做好脑血管造影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能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麦角林治疗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功能指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以及治疗有效率,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功能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功能及精神状态,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尼麦角林 老年患者 脑血管功能不全 慢性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中TC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100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患者以及5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象,视作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狭窄、脑血管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对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的检出率与MRA结果的符合率为96.77%、97.37%。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检出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脑血管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预处理是指在严重缺血之前给予一定的护性措施。根据缺血预处理机制,通过药物激发及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可对脑缺血发挥保护作用。这种方法为神经保护的新途径,为脑缺血损伤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理念。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药物预处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予以护理延伸服务对服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所收治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192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延伸护理服务,观察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服药的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且MACE的产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临床患者予以延伸护理服务,将服药的依从性提升,将MACE的产生率降低,对预后效果予以改善。

  • 标签: 护理延伸服务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心电图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确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心血管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利用心电图进行检查,于3周内通过心电图进行复查,对心电图改变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本组70例心血管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的为55例,占78.57%。结论心电图显示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血管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患者病情改变的影响,一旦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警惕患者病情是否加重或者好转。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急性发作 心电图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炎症与血管皮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贵宾诊疗科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参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其焦虑抑郁程度,分成焦虑抑郁组(n=41)和非焦虑抑郁组(n=41),对比2组患者炎症与血管皮指标。结果①焦虑抑郁组患者的CGRP、NO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均P<0.05),ET-1则高于非焦虑抑郁组(P<0.05);②焦虑抑郁组患者的IL-6、IL-18、IL-6R均高于非焦虑抑郁组(均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影响冠心病炎症与血管皮指标,且炎症反应激活、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焦虑抑郁情绪导致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的途径。

  • 标签: 焦虑抑郁情绪 冠心病 炎症 血管内皮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3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的发病率得到降低,还能缩短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使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28例,其中A组132例患者发病3天内即给予介入栓塞治疗,B组126例4~14天内接受治疗,而C组72例患者发病14~30天后接受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复发率。同时,根据患者动脉瘤瘤颈、大小和栓塞程度探讨其与动脉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A、C组患者治疗颅内动脉瘤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宽颈复发率高于非宽颈患者,大型动脉瘤复发率高于中小动脉瘤患者,治疗次全栓塞复发率明显低于完全栓塞患者,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与患者治疗时机、动脉瘤颈、动脉瘤大小和栓塞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目前对糖尿病的绝经前期女性内皮功能的改变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绝经前期女性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年龄43.9±6.2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22例)、患糖尿病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21例),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估血管舒张功能;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EPCs水平,使用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EPCs数量;检测EPC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并探讨血管舒张功能与EPC功能的关系。结果及结论使用超声技术检测血管扩张功能显示,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FMD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P<0.05)。两组受试者GMD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循环EPCs水平及荧光标记证实培养的EPCs数量在正常血压的绝经前女性中明显差异高于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P>0.05)。同样,循环EPCs的迁移和增殖功能在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明显高于合并有糖尿病的绝经前女性(P<0.05)。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细胞培养试验,可以发现FMD分别与循环EPCs水平(r=0.41,P<0.05)及培养的EPCs数量(r=0.74,P<0.05)呈明显线性相关。同样,EPC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也分别与血浆FMD呈线性相关(r=0.64,P<0.05;r=0.56,P<0.05)。这些结果说明合并糖尿病的绝经前期女性的内皮功能下降,包括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以及体内EPC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提示维持内源性血管损伤修复能力及改善内皮功能可能是合并糖尿病的绝经前女性血管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绝经前期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近2年来某院心血管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该院心血管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即护理人员、医院,以及患者自身。结论通过采取进一步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该院心血管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冠脉慢血流与血管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本院接收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以TIMI血流分级法评价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依据校正TIMI帧数将冠脉慢血流患者划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两组观察对象的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管皮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血脂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FMD和NMD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即为血管皮功能受损。

  • 标签: 血管内皮功能 冠脉慢血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护士在患者整个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它通过制定教育内容、以一定的形式、方法,以及患者住院各个时期需求的不同向患者传授所患疾病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调动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血管介入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对性出院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各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是2.5%,与对照组患者的17.5%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针对性出院指导,能够明显减少复发,是一种适合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干预方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针对性出院指导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出院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病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管理中,有助于提升早产儿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情况,提升早产儿出院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效果。

  • 标签: 早产儿 随访管理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