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延续护理对癫痫患儿出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癫痫病儿80例,根据入科序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教育方式,干预组采取个性化延续护理,包括电话回访、微信讨论以及家庭访视等方式。对两组患儿出院后进行为期12月的数据收集和健康状况调查,包括患儿用药依从性、家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对两组患者的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随着时间的延长,二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癫痫患儿出院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小儿癫痫 个性化延续护理 依从性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失眠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09年9月~2011年2月住院的84名老年脑血管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发现影响老年脑血管患者身体状况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和心理因素。而且,除了身体状况有很大好转之外,还发现实行护理干预前,患者的失眠症74例,干预后,患者的失眠症15例,进行干预前后,患者的失眠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针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失眠的发生率,并且减轻患者失眠的症状。

  • 标签: 脑血管病 老年患者 失眠 临床护理观察 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12-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并研究其临床意义。结果所选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93例,占总体的93.0%,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昏迷患者、嗜睡患者、清醒患者,患者的心电图主要特征为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T波低平,一般于发病后1d~2d内出现,持续时间为1周~4周之间,治疗,完全恢复者28例,好转者50例。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改变越多,能够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前景较好。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进行用药,权衡应用的利弊,合理应用其他药物或非药物预防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进行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影像学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并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测以及CT/MRI影像学检查,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存在有心电图明显变化的患者有50例,占据55.56%,其中40例脑出血患者中就有35例存在有明显心电图变化,其比例为87.50%。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影像学变化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影像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神经内科急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影响,为预防与控制急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院内肺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7年3~1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0例和研究组180例;对照组遵医嘱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比较对照观察两组院内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院内肺部感染39例,发病率21.67%;研究组发生院内肺部感染12例,发病率6.66%,两组住院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急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其院内肺部感染发病率,值得推广借鉴至其它院内病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

  • 标签: 神经内科 急性脑血管疾病 循证护理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破裂动脉瘤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所发挥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9月诊治的破裂动脉瘤术治疗患者50例进行护理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破裂动脉瘤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以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破裂动脉瘤术 脑血管痉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结论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效果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 标签: 脑心通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危险水平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选取老年心脑血管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青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危险水平。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高血压,血糖升高等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Framingham积分方法,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在年龄方面的发病率为100%。实验组患者的HDL-C和LDL-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心脑血管危险水平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个类型,实验组患者的高危率为51.67%,中危率为12.5%,低危率为35.83%,对照组高危率为31.68%,中危率为13.33%,低危率为55%,实验组患者的高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低危率无差异,对照组低危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互作用的效果,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难以改变因素和可以改变因素,改变生活方式或采取有效药物治疗能够对抑制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危险水平 评估效果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食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防范。方法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食道狭窄、食管瘘患者,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7月份入院治疗,患者均实施食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防范工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术后显示有30例患者出现胸骨疼痛以及异物感,10例患者出现食管反流,2例患者存在支架移位,5例患者出血,2例患者食管气管瘘,8例患者食管再狭窄。结论应用食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临床上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并加强防范,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食管内支架植入术 术后并发症 发生情况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护士工作紧张与焦虑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选取成都市三甲医院心内科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内科护士焦虑得分为8.00±5.41;职业任务平均得分为152.84±21.43,紧张反应平均得分为100.94±16.86,应对资源平均得分为108.16±19.52且得分与学历水平呈正比。结论心内科护士普遍存在职业紧张和职业焦虑,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影响职业紧张的因素主要为工作年限和学历水平;影响职业焦虑的因素主要为工作年限和职称水平。

  • 标签: 心血管 护士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心血管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1例,对其进行内科护理干预,在干预过程中对25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理其认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同时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缺陷。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显示,其认为患者因素是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占比为68.00%(17/25);其次是护理技术缺乏,占比44.00%(11/25)。对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其认为护患之间交流障碍为主要不安全因素,占比43.96%(40/91);其次是护理服务技术,占比36.26%(33/91)。结论应不断加强院内制度建设,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为其提供更好的护理环境,以提升整体护理效果,降低心血管科护理风险。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心血管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科146例患者,按是否感染为原则分成未感染患者72例为对照组和感染患者74例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感染部位及感染诱因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心功能、合并症、抑酸剂、侵入性操作和预防性抗生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必须加强对心血管科患者的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才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机率,不容忽视。

  • 标签: 基层医院 心血管内科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开放大鼠血肿瘤屏障的效应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通过伊文思蓝的渗出量来评价血管皮生长因子对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比较不同剂量血管皮生长因子开放血肿瘤屏障的效应并找到其最适剂量。结果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血管皮生长因子,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血管皮生长因子的剂量为0.05ng/g时,伊文思蓝含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血管皮生长因子的剂量而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给予0.05ng/g的血管皮生长因子是开放C6脑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的最适剂量。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肿瘤屏障 量效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个预防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护理风险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后,患者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纪律等都要好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科重症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科的临床应用,及通过该种方法进行护理措施效果的体会。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心血管科90例老年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脱管率进行比较。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留置针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3.8±0.3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2.4±0.45)d,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科的患者临床治疗来说,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时间,以及降低脱管率,所以通过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对心血管科的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心血管内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儿科定期体检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医护人员定期随访并给予早期干预护理,出院一年内每月随访一次,建立随访档案,对产妇进行系统的育儿教育,给予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鼓励母乳喂养或奶粉喂养,依据早产儿身体情况补充铁剂,指导父母早期训练早产儿的智力及运动能力,定期进行系统的神经系统发育监测,对早产儿进行康复训练等。对照组早产儿出院给予常规育儿指导出院前对产妇进行基本的育儿知识普及,出院一年内随访3次,不进行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一年内的智力发育情况及身体发育情况(使用贝莱量表评测两组早产儿出院4、8、12个月时的智力及身体发育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4个月时的智力及身体发育情况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12个月时,观察组早产儿的智力及身体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定期随访并进行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智力及身体发育有积极意义,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随访管理 早期干预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以22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使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在狭窄发生情况。结果220例患者总计346枚支架完成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以及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CAG),将CAG结果作为对照,显示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在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1.93%、96.55%、91.11%、90.63%。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应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可以有效评估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情况,通过及时干预对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