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多发伤急诊患者采取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模式对于抢救时效以及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66例多发伤急诊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按照应用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33例。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抢救时效以及质量。结果研究组各项抢救时效指标时间均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多发伤急诊患者采取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抢救时效和质量。

  • 标签: 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模式 严重多发伤 急诊患者 抢救时效 抢救质量
  • 简介:摘要多媒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通过音像、视频、文本、图形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多媒体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先进技术,目前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医院临床教学中。本文针对循环系统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教学为例,展开相关概述。

  • 标签: 循环系统 多媒体 内科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使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两年内,选择 50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用数字法进行随机的抽取,各抽 25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使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因此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与有效性。方法需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87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实验组(44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急诊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所耗费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急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缩短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所以可以推广此护理模式。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使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两年内,选择 50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用数字法进行随机的抽取,各抽 25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使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因此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优化急诊相关护理流程救治效果、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予以优化急诊相关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救治效果、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分诊评估(0.68±0.34)min、急诊心电图(3.36±2.51)min、急诊停留(9.63±2.13)min和急救时间(40.14±7.65)min,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指标比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5%,比对照组高82.22%(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予以优化急诊相关护理流程干预,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还能有效提升临床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急救时间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现有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方法(双标)的改进,探索一种稳定且易于辨认的显色方法,便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方法改进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分别使用二抗链接的碱性磷酸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底物显色酶,底物分别选用固红(AP-Red)和二氨基联苯胺(DAB),在显微镜下次序控制双标显色,观察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中第一标记AP-Red的红色与第二标记DAB的棕黄色反差大,背景低,易于分辨。两种颜色标记的同一部位呈现砖红色,易于表示双标部位。统计显示在肺腺癌组织标本中,以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为主,约占80%。结论改进后的显色系统建立了简便、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新方法。标记结果可以清晰稳定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分布情况,便于进一步研究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肺腺癌肿瘤 巨噬细胞 化学双标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现有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方法 (双标 )的改进,探索一种稳定且易于辨认的显色方法,便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方法:改进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分别使用二抗链接的碱性磷酸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底物显色酶,底物分别选用固红 (AP-Red)和二氨基联苯胺 (DAB),在显微镜下次序控制双标显色,观察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中第一标记 AP-Red的红色与第二标记 DAB的棕黄色反差大,背景低,易于分辨。两种颜色标记的同一部位呈现砖红色,易于表示双标部位。统计显示在肺腺癌组织标本中,以 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为主,约占 80%。结论:改进后的显色系统建立了简便、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新方法。标记结果可以清晰稳定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分布情况,便于进一步研究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肺腺癌肿瘤 巨噬细胞 化学双标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优化急诊相关护理流程救治效果、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情况。 方法:选取 本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 9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 两组, 对照组予以 常规 急诊护理,研究 组予以优化急诊相关护理流程, 对比两组救治效果 、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结果:研究 组分诊评估 ( 0.68 ±0.34 ) min 、急诊心电图( 3.36 ±2.51 ) min 、急诊停留( 9.63 ±2.13 ) min 和 急救时间 ( 40.14 ±7.65 ) min ,比对照组少 (P< 0.05);研究 组患者 护理后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指标比对照组优 (P< 0.05);研究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5.55% , 比对照组高 82.22% (P< 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予以优化急诊相关护理流程干预,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还能有效提升临床救治效果, 值得临床 推广使用。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急救 时间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设计并研发一种适用于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新型组合铰链式肩峰、锁骨解剖板,并观察其疗效。方法自行设计并研制一种新型组合铰链式肩峰、锁骨解剖板。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21例(21肩)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41.5±4.2)岁。14例肩锁关节脱位根据Rockwood分型:Ⅲ型7例,Ⅳ型5例,Ⅴ型2例;7例锁骨远端骨折均为NeerⅡ型。均采用自行设计并研制的解剖板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第3周、3、6、12、15个月门诊随访肩关节功能情况(Constant评分),通过X线片评估手术前、后喙锁间隙改变及稳定情况及取出内固定后喙锁间隙丢失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20个月(平均18个月);Constant评分:术前[(49.7±4.9)分]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锁骨 骨折 组合铰链式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是小儿和老年群体多见的呼吸系统病症,其是由于不同病因、不同病原菌在不同场合所导致的肺组织炎症类疾病,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病情,则会诱发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肺炎严重性主要取决于局部炎症的程度、全身炎症的反应程度以及肺部炎症散播情况,如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或者低氧血症,或是出现休克及低血压循环衰竭症状、器官功能性障碍等,则判定为重症肺炎。目前重症肺炎除了伴有较多的呼吸系统症状外,还会有呼吸衰竭、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情况,常见症状还有精神萎靡、烦躁嗜睡、呼吸衰竭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常见病因是由于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会使患者肺炎病情加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个体护理干预 重症肺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施行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不良事件登记表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中需要采集的信息设计表格。结果研究者填写方便,表格形式一目了然,有利于研究者对受试者不良事件的分析及转归的追踪。结论使用药物临床试验不良事件登记表,能更全面的收集受试者的安全信息,将患者随访及用药整个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更加完整的呈现,有利于简化研究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

  • 标签: 不良事件 药物临床试验 资料收集
  • 简介:动物造模是一种利用动物来模拟人体试验的方式。疾病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和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相应防治措施,研究组织工程中的每一个材料、技术、方法、细胞等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 标签: 疾病动物模型 组织工程 造模 设计 科学 人体试验
  • 简介:摘要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是麻醉学专业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点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麻醉学教学的需求。本研究立足于麻醉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现状,结合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自身优势,对其辅助麻醉学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麻醉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研究初探。

  • 标签: 麻醉学 微信公众平台 移动学习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部位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40名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患者40名作为对照组,行头颅MRI及DIT检测,测量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上纵束各向异性(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MoCA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两侧额叶、颞叶内侧、胼胝体膝部较对照组FA值降低,观察组额叶、颞叶内侧、胼胝体膝部ADC值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部位主要为额叶、颞叶内侧、胼胝体膝部,对临床判断病变部位和相关治疗有较大指导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专用固定装置在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临时插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0例在航天中心医院行颈内静脉置入临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纱布包裹、普通透明胶布粘贴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专用固定装置。2周后评价导管滑脱发生率、固定导管周围皮肤整洁度、医用胶粘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患者舒适性、固定的稳定性、患者对导管固定的满意度,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度优于对照组(χ^2=8.419,P=0.004);患者舒适性优于对照组(χ2=4.583,P=0.032);导管固定的稳定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9.340,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导管固定处的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0.014)。观察组患者对导管固定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3,P<0.001)。观察组导管滑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9,P=0.611)。结论使用专用固定装置固定颈内静脉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的方法可提高患者舒适性、固定稳定性、周围皮肤清洁度,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和医用黏胶的皮肤损害,患者满意度高,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颈内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