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130例接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实验对象,选择2019年2月至8月的患者65份处方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的65分处方为实验组。对照组不接受药学干预,实验组在治疗的时候给予药学干预,对两组的用药时间、不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合理用药率,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的用药时间,对照组明显更长,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可以使用药合理性提高,同时减少患者的用药时间,能够避免发生用药不良反应,使用药安全性得以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药学干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小儿临床麻醉中应用七烷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 100例小儿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50例)患儿行以异烷麻醉,研究组( 50例)患儿行以七烷麻醉,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比对照组早,拔管时间比对照组短,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早, 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呕吐、躁动、肌肉颤动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小儿临床麻醉中,七烷的应用可以缩短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使患儿自主呼吸功能尽早恢复,同时也可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醚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70例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施行常规全身麻醉与七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呼吸恢复用时为(12.13±2.34)min,清醒时间为(13.24±2.78)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5.34±3.14)min,首次睁眼时间为(7.01±2.22)min,其短于对照组的(14.56±3.72)min、(15.34±4.68)min、(17.67±4.78)min和(9.14±2.21)min(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患者中使用七醚进行麻醉诱导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确保其术后得到更好的恢复。

  • 标签: 七氟醚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麻醉是临床外科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良好的麻醉不仅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对患者的预后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麻醉药物在临床中种类较多,且存在不同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因此寻求安全有效且适用面广泛的麻醉药物成为现代临床麻醉研究的热点。七醚作为临床吸入麻醉药的代表,在临床各个科室、各类手术中均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评价七醚在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综合相关文献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述。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 应用研究 进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骨科手术麻醉中采用七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小儿骨科收治的患儿为主要分析目标,选取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总共有90名小儿骨科手术患儿,对所有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并使用计算机将其录入,完成小组划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采用七醚吸入麻醉分得45例患儿,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麻醉方式分得45例患儿。所使用的麻醉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差异,所以观察麻醉清醒后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对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苏醒后,研究组患儿的MAP和HP指标等方面与参照组患儿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参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78%);有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骨科手术麻醉中采用七醚吸入麻醉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患儿的痛苦,并促进麻醉效果提升,不仅起效时间快,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七氟醚 吸入麻醉 小儿骨科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应用七烷吸入与七烷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儿童患者102例进行对照研究,34例予以七烷吸入麻醉诱导者划入研究一组,34例应用七烷复合2mg/kg丙泊酚者划入研究二组,34例应用七烷复合3mg/kg丙泊酚者划入研究三组,统计不同时段三组MAP和HR的变化以及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结果研究一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低于研究二组及研究三组(P<0.05),研究二组和三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同组诱导前比较,研究一组插管后1min的MAP、HR水平更高,研究三组插管前即刻的MAP水平更高(P<0.05);与同组插管前即刻比较,研究一组插管后1min的MAP、HR水平更高(P<0.05);其余时段,三组组内和组间同期比较均未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烷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能够高效抑制插管反应,整体效果优于七烷吸入麻醉诱导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七氟烷 丙泊酚 吸入麻醉 复合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 作为一种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可通过定位于 EGFR 靶点的方式,对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产生抗肿瘤功效。本文从小细胞肺癌的特征入手,结合吉替尼的药理分析,细化阐述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替尼靶向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其中参照组(n=25)给予常规化疗,病例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吉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总控制率、生存期。结果:病例组疾病总控制率较参照组更高,且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更长(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替尼靶向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具有推广与运用价值。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替尼靶向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其中参照组(n=25)给予常规化疗,病例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吉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总控制率、生存期。结果:病例组疾病总控制率较参照组更高,且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更长(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替尼靶向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具有推广与运用价值。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实施麻醉手术治疗的患儿,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第一组患儿使用七烷,第二组使用常规静脉麻醉,将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第一组患儿的拔管时间5分钟、苏醒时间7分钟、出现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第二组患儿的拔管时间7分钟、苏醒时间10分钟、出现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结论七烷能够能够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具有较高的安全保障,值得在小儿临床麻醉中应用。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临床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桂利嗪联合NGF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与桂利嗪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1.34±3.4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5.32±9.56分,具有显著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2.42±3.68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3.24±4.87分,具有显著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利嗪联合NGF治疗脑出血,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氟桂利嗪 NGF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表现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7月间在我院出现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用药种类,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反应程度,分析50例患者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结果女性患者明显少于男性患者(20对30),发生年龄多见于23岁~65岁,占7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皮肤,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局部和口服。结论临床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需严谨,要充分认识到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抗生素,给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切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以此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生素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纳洛酮与马西尼联合救治急性安定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安定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组各例40,对每深昏迷患者均进行催吐或洗胃、补液、静脉推注马西尼,维生素Bl、肌苷、利尿促排泄、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A组单独应用纳洛酮治疗,B组单独应用马西尼治疗,C组纳洛酮联合马西尼治疗,观察三组用药前后组间镇静催眠计分的经时变化。结果C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的评分。结论纳洛酮联合马西尼治疗急性安定中毒具有协同作用,可以使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安定中毒 纳洛酮 氟马西尼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桂利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一个疗程4周的治疗,治疗组治愈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试用。

  • 标签: 盐酸氟桂利嗪 阿司匹林 联合应用 偏头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0 例,其中对照组利用盐酸桂利嗪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的血清 hs-CRP 的水平 。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P < 0.05 ) ;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 hs-CRP 的水平并未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之后观察组的 hs-CRP 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 结论: 临床上治疗偏头痛采用盐酸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的方法,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发挥出良好的抗炎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盐酸氟桂利嗪 阿司匹林 联合治疗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烷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对于患儿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的患儿中随机抽取出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患儿给予七烷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异烷静吸复合麻醉,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的心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以及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心脏自行复跳率以及电除颤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体外循环转机开始、复跳时、手术结束时的心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比对照组患儿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动脉阻断时间、开发至复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的心脏自行复跳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电除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心脏手术中采用七烷能取得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促使患儿顺利渡过围术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烷 异氟烷 小儿心脏手术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較不同浓度的七烷在小儿麻醉中效果、副作用、苏醒质量和安全性有无差别。方法60例3~12岁在实施手术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4%、8%、12%七烷进行麻醉诱导,连续检测呼吸循环等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复合氯胺酮用量。结果B组与A、C组比较诱导平稳(P<005),氯胺酮的复合用量明显低于A、C组(P<001),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A、C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8%七烷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兴奋躁动等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浓度。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麻醉 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桂利嗪联合低频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特点.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9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桂利嗪组和联合组,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检测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血浆5-羟色胺水平升高,联合组明显优于桂利嗪组(P<0.05),两组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结论桂利嗪联合低频电针可以缓解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升高5-HT水平有关.关键词5-羟色胺;偏头痛;低频电针;桂利嗪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75-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