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急诊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护理人文关怀应用于急诊手术患者手术效果满意,能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 标签: 人文关怀 急诊手术 手术室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分娩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妊高征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间、出血量、分娩疼痛发生率、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妇分娩时间、出血量及分娩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顺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期妊高征产妇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顺产率,缩短分娩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分娩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指标,同时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分娩期妊高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比较7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和72例剖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剖腹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腹腔镜组除手术时间较剖腹组稍长外(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剖腹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减少和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32例,均采用血管介入治疗。结果27例动脉瘤腔完全填塞;3例非致密栓塞,1例动脉瘤颈部残留,1例填塞失败。结论颅内破裂患者需要经过DSA的全面检查确诊颅内瘤的存在,在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安全可靠、适应证广等诸多优点,特别是针对于危险区域动脉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管介入治疗 颅内破裂动脉瘤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并发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62例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AOPP)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肺部啰音,并监测患者的心率、神志以及皮肤出汗等生命体征,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55例患者痊愈并出院,死亡7例,4例死于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3例死于原发性疾病,总治愈率为88.71%(55/62)。结论对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以及时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促进患者痊愈,且效果较理想。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急性中毒 急性肺水肿
  • 简介:目的:观察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两组,一组为DKA1组(以酮症酸中毒起病,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共42例,一组为DKA2组(发病前已确诊有糖尿病)共60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诱因、糖尿病分型特点及误诊率、治愈率、死亡率,并作出分析。结果DKA1组起病时无明显诱因占42.8%明显高于DKA2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确诱因中感染因素占38.1%;DKA1组与DKA2组的糖尿病类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KA1组1型糖尿病、未分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于DKA2组,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小于DK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1组误诊率高于DK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容易误诊,应加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及时监测,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 标签: 酮症起病 初发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59例因股骨干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患者,依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交锁髓内钉组(INF组,28例)和锁定钢板组(LCP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Karlstrom-Olerud股骨骨折疗效评分。结果IN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失血量低于LCP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多于LCP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INF组愈合时间(14.6±3.2)周,LCP组为(18.2±3.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F组、LCP组术后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6.4%及9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与锁定钢板相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术后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因而交锁髓内钉更利于治疗股骨干骨折,可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 简介:目的对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与雷贝拉唑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雷贝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雷贝拉唑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奥美拉唑,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辨证分型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79.3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子宫内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患者开展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观察分析两组围术期表现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d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75.4±40.8)mL,骨折愈合时间为(15.2±1.5)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为(202.6±33.7)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综合效果相对较好,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锁定钢板 交锁髓内钉 固定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医院平战模块化救治流程救治急性化学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六类军用化学毒剂对应的典型六种急性化学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战模块化救治流程对观察组(n=362)与常规方法对照组(n=320)对比的方法,分析两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死亡率、致残率,及无治疗期长短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治疗期时间与死亡率呈正相关。结论平战模块化救治流程,救治急性化学中毒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化学 中毒 模块化 救治流程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原因,提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的预防和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995—2013年本科室对由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所引起的16例猝死病例进行尸检分析,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6例病例中,伴有主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例(Ⅰ级~Ⅳ级狭窄),5例合并高血压病,2例确诊为Marfan综合征。10例死于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心包填塞,6例死于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循环障碍。所有病例镜下均可见:主动脉中膜分离并呈退行性变,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变性甚至消失,并可见血肿及含铁血黄素,弹力及胶原纤维断裂,部分区域呈黏液性变。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分子遗传学和炎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对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早期干预,争取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尸体解剖 病理学 猝死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晚期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服务的作用。方法参与1例晚期食道癌患者止痛治疗与营养支持治疗的全过程,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营养状况评分,根据患者状态对治疗方案提供药学建议,并对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结果在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的相互合作下,患者疼痛得到了控制,营养状况明显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临床药师 晚期癌症 癌痛 营养支持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经中间入路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治疗,观察组为中间入路,对照组为外侧入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入路法CME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应推广使用。

  • 标签: 结肠癌 系膜切除 完整结肠 中间入路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除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有显著增加,其它多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呈下降趋势。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随着医院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已逐渐趋于合理。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金额利用分析
  • 简介:目的:综合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进行干预所起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7-12月未经临床药师干预使用抗菌药物的100份出院病人病历作为非干预组,再分别随机抽取2012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经临床药师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100份出院病人病历作为干预组,对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药师干预后本院口腔颌面外科在围手术期病人的用药适应证、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合理化干预,使本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更加趋于规范。临床药师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病人用药安全和降低医药费用等方面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围手术期 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潍坊地区肺炎支原体导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婴幼儿160例,利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所有患儿肺炎支原体(MP)IgM,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余病原体IgM,并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以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患儿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了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病原检测均设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MP)60例,呼吸道合孢病毒(RSV)27例,乙型流感病毒(IVB)12例,甲型流感病毒(IVA)10例,腺病毒(ADV)8例,副流感病毒(PIV)8例,IVB+MP8例,RSV+MP14例,PIV+MP6例,IVB+RSV7例。MP组年龄〈6个月18例(30%),6个月~2岁42例(70%);RSV组〈6个月17例(62.96%),6个月~2岁10例(37.04%),两组患儿患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的肺损伤较RSV重、肺外并发症较后者多(P〈0.05或P〈0.01)。结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肺炎支原体是潍坊地区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这与以往报道的毛细支气管炎以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为主有差异,且临床表现较呼吸道合孢病毒更为复杂。混合感染不容忽视,应重视关于联合抗感染的治疗。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合孢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