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中血清对氧磷酶1和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升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以及血管皮损伤均可能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的相关机制,除控制血压外,合理适当的抗感染及保护血管等也为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子痫前期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
  • 简介:目的探究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医院在接收的心血管科患者当中,选取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为39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使用的是个性化的护理路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7.44%,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2.05%,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谈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科护理中,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应用效果,还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心血管内科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科教学采用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比较具体效果。方法:选取心血管护生计60名,常规组、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模式、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比较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人员中观察判断、应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整体评分优于常规组,二组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整体效果较好。

  • 标签: 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 心血管内科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心血管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问题与对策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本院7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选取同期25名护理人员,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心血管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予以改进措施。结果: 患者对护理不满意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缺乏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病房环境卫生不合格等;护理人员不满意的安全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缺乏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结论: 要想保证护理安全,应加强对医院环境建设的关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培训,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得心血管病患者9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得情况下再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经研究对比,观察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这种差距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所以,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科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心血管,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住院的100例心血管患者。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将病例分为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各50例。观察组在入院后立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血管康复训练、营养指导等。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心血管科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下,心血管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风险、跌倒风险、用药错误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程度和心理状态也相对稳定和积极。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血管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因此,推广和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提升心血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早期康复护理的优化方案和实施策略,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心血管科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心血管内科 不安全因素 影响分析
  • 简介:肿瘤的增殖和转移都需要血液供应的支持。在研究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中发现,血管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很关键的因素,肿瘤脑转移的重要条件是脑组织血管密度增加,研究证实,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与血清中VEGF浓度相关。

  • 标签: 颈淋巴结转移 癌淋巴结 脑转移 恶性肿瘤转移 血管密度 联合根治术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沙利度胺对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干预对肝细胞癌变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诱癌组、诱癌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观察VEGF的表达。诱癌组及诱癌干预组以含2-乙酰氨基芴(2-FAA,0.05%)的颗粒饲料喂饲诱发肝癌。诱癌干预组同时以沙利度胺(100mg/kg体重)灌胃。诱癌鼠及诱癌干预鼠每两周处死一组。并以正常鼠作对照。以病理组织学(HE染色)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EHSA法分析VEGF表达变化。结果诱癌组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大量癌巢结节,而诱癌干预组形态变化明显受抑;正常肝仅有较低水平VEGF表达,诱癌组肝VEGF表达进行性增加,与肝组织学改变一致,显著高于正常组:在诱癌干预组VEGF表达则显著低于诱癌组的同期水平:且癌变干预组鼠肝癌发生率明显低于诱癌组。结论沙利度胺抑制肝VEGF表达、可推迟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干预 沙利度胺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法应用于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对等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结论:在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跌倒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凸面巨大脑膜瘤患者在采取术前血管介入栓塞联合开颅手术治疗时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选取70例于我院收治的凸面巨大脑膜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术前血管介入栓塞联合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86%。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 开颅手术 凸面巨大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法应用于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对等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结论:在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跌倒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医学不断进步发展,心血管科是临床中较为重要的科室,其收治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肌炎等。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病程相对较长,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如果不能合理控制病情还可能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对于心血管科患者来说,其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不了解疾病、治疗、用药中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人性化健康教育 心血管内科 压疮 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用精细化阶段式带教的效果。方法:研究随机挑选2022年至2023年在医院心血管科实习的50名护生为对象,并根据实习带教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研究组实施精细化阶段式带教,比较实习教学效果。结果:带教前考核两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数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带教后再次考核评估,研究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且综合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带教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科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采取精细化阶段式带教方式可以帮助实习护生掌握心血管科护理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 标签: 精细化阶段式带教 心血管内科 护理带教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皮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皮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溶栓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效果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皮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皮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溶栓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效果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的对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将这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阶段在本院接受临床诊断的70例正常健康者设置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空腹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顾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空腹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管皮功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皮功能呈负相关关系。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清胱抑素C 血管内皮功能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中经股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经股动脉行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8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动脉穿刺 围术期护理
  • 简介:1例58岁男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因"确诊肺腺鳞癌2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血常规和血生化正常,给予吉西他滨(1.8g,d1,d8)+重组人血管皮抑制素(30mg,d1-7)+卡铂(0.4g,d1),同时给予护肝、护胃和止吐等对症治疗。临床药师结合诊治指南并与医生积极沟通,应关注重组人血管皮抑制素注射液的使用剂量及疗程,同时在化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治疗期间,患者并未出现不适症状,嘱其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

  • 标签: 肺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超说明书使用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中经股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经股动脉行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8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动脉穿刺 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