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做地震资料叠处理时,由于处理人员对复杂构造带的构造形态掌握较少,加之复杂构造带的各种波(如:反射、绕射、回转、断面波等)的相互干涉,使成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且质量也不高,从而给地震资料的解释也带来很大的困难.对此,本文推出了利用模型研究和反偏移技术相结合改善地震资料叠处理的方法,即把基于不同模型的反偏移结果与不同参数的叠加剖面相比较,不断对二者进行修正,最终确定合理的构造模型用于指导地震资料的叠处理和解释工作.目前,该方法在四川南门场地区的实际应用早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 标签: 地震资料 复杂构造 叠前处理 模型 反偏移技术
  • 简介:作者于2013年6月底,前往芦山、雅安和成都等在“4·20”芦山地震中震感强烈的村镇,对地震宏观异常信息开展了采集与调研.通过设计宏观异常调研问卷,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共收集134份问卷,其中含有地震宏观异常信息88条,包括动物、气象、地声、地磁、地下流体、地雾、人体7种类型.通过调研以及对调研问卷的分析表明,芦山地震确实存在着一定数量和范围的宏观异常现象,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宏观异常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调研中还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因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自然现象相对少受人为干扰,是地震宏观异常的主要发生地,因此,应该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地震的认知培训和宏观异常上报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专群结合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作用.

  • 标签: 芦山地震 宏观异常 地震预测 专群结合
  • 简介:时间偏移被普遍用于3D地震数据处理。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不同的观测系统会影响其成像的效果。本文对正交与斜交(宽、窄排列片)观测系统和正交与面元细分的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

  • 标签: 叠前时间偏移 3D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勘探 观测系统
  • 简介:作者基于数学检波器和等时叠加原理,实现了复杂地表的单程波动方程地震叠正演模拟。该方法采用虚拟的数学检波器接收地下的反射地震信号,灵活地将接收点布置在地表的任何地方,从而满足地表起伏的要求。此外,根据等时叠加原理,该方法采用单程波动方程进行波场延拓和成像,计算简单快速。通过复杂正断层的数值模拟,得到了高信噪比的共炮集地震记录,并采用适用于起伏地形的深度偏移方法对该共炮集地震记录进行了叠深度偏移,较好地实现了地震波的偏移归位,从而证明了这里提出的起伏地表的单程波动方程地震叠正演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 标签: 数学检波器 等时叠加原理 地震叠前正演 起伏地形 单程波动方程
  • 简介:利用单程波动方程炮道集叠深度偏移方法,建立了相关叠深度偏移处理流程;在研究地震资料海量数据管理特点和波场外推算子并行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主从模式动态负载平衡并行算法;研究了大规模地震数据并行计算的断点恢复技术,实现了软件级的断点恢复策略。应用自主研究开发的地震叠成像软件系统对胜利油田BS6探区160km2的三维实际资料进行的生产性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叠前深度偏移 单程波动方程 负载平衡 并行算法 断点恢复 成像
  • 简介:研究区目的层段砂泥岩间互,含气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大,储层与非储层的纵波速度特征差异不明显。我们利用叠地震资料丰富的信息,反演得到了对储层及所含流体更敏感、更有效的包括横波速度在内的各类属性参数数据。对这些反演数据进行交会解释,提高了对气层的识别与描述精度。

  • 标签: 叠前角道集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估算 约束模型 气层描述
  • 简介:本文分析了福建省汛期大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总结出福建汛期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有切变线、台风和热带云团三类,并分别建立其大暴雨概念模型。同时还对北京T106产品中诸多物理量场与历史个例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福建省汛期大暴雨的热、动力条件。在此基础上,应用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技术,建立天气分型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相结合的福建省汛期大暴雨客观预报方法。经历史资料回代和试运行表明,该方法预报效果良好。

  • 标签: 大暴雨 概念模型 天气型自动识别
  • 简介:常铁矿地质条件较复杂,摸清矿体形态,满足矿山生产三级矿量平衡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通过对常铁矿-360m水平以上生产勘探揭露与原地质资料对比,发现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规模、连续性及资源储量变化极大,为典型的"鸡窝"状矿体,生产中必须重新认识和圈定矿体。

  • 标签: 前常铁矿 地质状况 生产探矿 矿体变化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电泳主要处理技术以锌锰镍三元系磷化处理为主,这种处理形式中包括锌、锰、镍,磷含量较高,这与我国现行的节能环保政策背道而驰。无磷涂料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在汽车涂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无磷涂装处理技术在汽车涂装中的应用。

  • 标签: 无磷涂装前处理 汽车涂装 应用
  • 简介:研究了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多项地震学参数(地震空间分布,b值,C值、D值,Mf值,GL值,YH值,AC值等)的异常变化,期望从中能够找出对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有意义的地震学参数和特征图像,以增加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 标签: 山东 苍山地震 地震学参数 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活动
  • 简介:古滑坡坐落于Ⅱ级阶地台面上,堆积物最大厚度可达50m余。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得到的滑面在前缘位于基覆界面附近,与野外调查的结果一致。结合雅砻江河谷演化历史,从斜坡演化机制、边坡岩的变形破坏模式,分析了古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雅砻江快速下切使岸坡岩浅表改造程度较为剧烈,不断增加的重力堆积静荷载与崩塌形成的瞬时冲击荷载加速了岩的弯曲一拉裂变形进程,造成Ⅱ级阶地基座岩发生突发性折断破坏.从而导致古滑坡失稳。

  • 标签: 古滑坡 河谷演化历史 成因机制
  • 简介:本文利用GPS观测的1999-2007年汶川震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同震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立断层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断层震3期和同震滑动参数。结果表明龙门山断层震3期平均走滑位移为-5.39mm,倾向位移为2.66mm,与同震断层滑移相比较,发现震断层的滑移趋势与同震断层滑移一致,均为逆冲兼右旋的挤压运动。比较震3期逆冲方向的滑移量,发现逆冲滑移有加速的现象。并根据震和同震的断层滑动量估算了汶川地震复发周期。

  • 标签: GPS 断层滑移 震前 同震 汶川地震
  • 简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华南89个代表站1969~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近40年我国华南汛期(4~6月)极端降水时空演变特征,主要结论是:(1)华南汛期降水强度、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与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2)极端降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对华南整个区域汛期总降水量的变化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特别是强降水量、强降水频率和暴雨日数;90年代以来华南汛期总降水量的显著增加与强降水量、强降水频率以及暴雨日数显著增加密切相关,且极端强降水量异常程度明显增强。

  • 标签: 极端降水 时空特征 华南前汛期
  • 简介:样品经王水分解处理,并在Fe^3+存在条件下,经泡沫吸附,硫脲解脱,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金”’。通过对干燥温度及时间、灰化温度及时间、原子化温度设置影响测定结果的实验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了实验室测定化探样品中的痕量金的最佳条件,方法检出限为O.18ng/g。精密度(tKSD,n=12)为7.95%~11.56%,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泡沫吸附 痕量金 加热参数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现代化管理步伐逐渐加快,为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务必与时俱进的应用BIM技术。这既符合建筑工程持续发展需要,又能扩大BIM技术推广范围。基于此,BIM技术研究者应不断拓展研究思路,全方面、深层次挖掘BIM技术实践优势,继而推动建筑行业稳健发展。

  • 标签: BIM 建筑工程管理 应用
  • 简介:本文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深度偏移和波动方程叠深度偏移两种偏移方法,并通过对Marmousi数据模型和实际数据资料处理,对比叠深度偏移成像与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和常规叠加剖面的应用效果。实际结果表明:对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复杂地质体,叠深度偏移成像精度更高,适合于城市活动断层的高精度探测。

  • 标签: 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活动断层
  • 简介:本文对苍山5.2级地震,鲁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5.2级地震,该区波速比的时、空分布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时间分布的异常形态为下降—低值—恢复—发震。空间分布则为近似圆形的低值异常区。异常区外围地区显示地震平静。苍山5.2级地震,我们曾根据该区的波速比异常变化,对鲁南地区提出了预报意见。

  • 标签: 鲁南地区 波速比 低值异常 苍山地震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水氡共7个台项观测资料及4个前兆数字化观测点的12个测项(水氡、水位、水温或地热)观测资料的分析,初步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存在部分异常,但异常的比例不高,未见明显趋势性异常。格尔木新建数字化地热仪观测到了较突出的同震效应。

  • 标签: 昆仑山口西地震 地下流体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