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RNGk-ε模型某600MW机组低压排汽通道内流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研究了排汽通道内流场分布并提出三种不同的导流方案排汽通道内的流场进行优化改造。研究结果表明:排汽缸上部通道中气流呈漩涡流动,通道内排汽压力损失增加;在喉部出口截面每1/4区域内都有一个漩涡,相邻的两个漩涡之间流场分布不同;加装导流装置能够有效破坏流场中的漩涡结构,改善通道内的流场分布;在机组变负荷运行时,不同的优化方案同样适用;低负荷运行时,三种不同方案压力损失数值变化不大,方案三中喉部加装四块导流板时喉部出口流场均匀性最好。

  • 标签: 汽轮机 凝汽器喉部 导流装置 数值模拟 流场均匀性
  • 简介:实验选用外径为4mm、内径为2mm的铜质脉动热管研究了氧化石墨烯以去离子水和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分别采用加有少量氧化石墨烯的去离子水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乙醇溶液),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均为0.03%。实验发现:氧化石墨烯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具有强化作用,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较差,但都和脉动热管的加热功率密切相关。对于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脉动热管,在加热功率低于20W时,氧化石墨烯脉动热管的强化作用较弱;当加热功率在30-60W时,氧化石墨烯脉动热管的强化作用较强,达3.71%-11.33%,且强化作用随加热功率的增大呈逐渐增强趋势;但随着功率继续增大,氧化石墨烯的强化作用逐渐减弱,当加热功率达到80W后,热管传热性能减弱,原因可能是氧化石墨烯颗粒出现了沉降现象。

  • 标签: 脉动热管 氧化石墨烯 强化传热 沉降
  • 简介: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膜电极反应过程特性,进行简化的载Pt活性炭纤维(Pt—ACF)多孔材料氢氧催化反应模拟实验。实验中利用微CT、红外测温仪和CCD装入塑料圆管的Pt—ACF催化多孔层在不同反应时段下的内外水形态进行可视化实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Pt—ACF略微润湿时,氢氧催化反应的反应率很高;当Pt—ACF局部含水后.下一时段平均反应率会降低,且Pt—ACF内部含水量与平均反应率呈负相关;Pt—ACF周围的水蒸气也会反应产生影响。

  • 标签: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 Pt活性炭纤维 氢氧催化反应 水态演化
  • 简介:柴油机外部冷却系统用于冷却柴油机的冷却液,其设计参数需满足柴油机最大运用功率长期运行的要求。在首台新造柴油机组装配完成后,需检测冷却参数并使其满足要求。在系统管路中加装孔板,改变冷却液流量是控制冷却参数的简单有效方法。

  • 标签: 柴油机组冷却水系统 节流孔板 阻力
  • 简介:水平双置动力单元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高功重比的潜力,本文通过国内外水平双置动力单元技术对比与产品发展趋势分析,梳理了制约双置特种动力发展的关键技术,探讨了解决关键技术的途径,提出了设计研发能力与技术成熟度提升的思路和方法,明确了水平双置动力单元在军民通用动力领域的发展定位。

  • 标签: 动力装置 对置活塞 对置气缸 水平双对置动力单元 机械涡轮复合增压 多错拐
  • 简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高度、直径和间距分别为15.0mm、φ0.1mm和0.5mm的型号1纯铜丝针肋散热器的散热和流动阻力特性,并与相同材料、相同高度,直径和间距分别为≠1.0mm和5.0mm的型号2在相同边界条件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散热性能高6%,但是后者通过增加丝径和扩大间距进行结构优化,针体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而阻力损失从624.06Pa大幅降低到33.74Pa,并且在工艺上也容易实现。另外,由于两种针肋的针体在13.0~15.0mm高度上温度分布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适当降低高度,节省材料。

  • 标签: 针肋散热器 风冷 散热量 流动阻力 数值模拟
  • 简介:为了评估热电材料ZT值温度依存性热电发电器性能的影响,基于HZ-20商用热电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分别采用定物性与变物性的计算方法,温差发电器在具有不同热源温度下的工作性能进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定物性方法计算时(即不考虑ZT值温度依存性),输出功率及相应转换效率的计算值都较采用变物性计算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半导体热端温度低于定物性计算时采用的定性温度值时,偏差很小,但随着半导体热端温度的继续增加,偏差则越来越大,高热端温度下计算得到的计算偏差达30%左右。因此,热电材料ZT值温度依存性温差发电器热电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 标签: 优值系数 变物性 温差发电器 热电性能
  • 简介:数值研究了不同重力场下液池内耦合热-溶质毛细对流流动特性,模型中考虑了热毛细效应和溶质毛细效应相当这一特殊情况。计算结果显示,当重力加速度较大时液池内存在周期性迁移的对流涡,而当重力加速度较小时,液池内的对流涡迁移消失,因而重力加速度能够促使热-溶质毛细对流失稳。随着重力加速的减小,监测点的温度和浓度振荡幅度减小。常重力条件下自由表面速度分布受浮力对流控制;微重力条件下,自由表面的速度分布基本一致,随着重力加速度减小自由表面速度略微减小。

  • 标签: 热毛细对流 溶质毛细对流 重力 双扩散 水平温度梯度
  • 简介: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和离散颗粒随机轨道模型,东方电厂某300MW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不同负荷的数值研究。采用非交错网格的SIMPLE差分格式对流场进行求解,得出不同工况下的速度场和颗粒质量浓度场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况速度场和颗粒质量浓度场分布较为合理。

  • 标签: 切圆锅炉 负荷 气固两相流 数值研究
  • 简介:通过CFD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分别对支管无附加结构及支管有附加结构直管、渐扩管、减缩管四种结构的T型管内冷热流体混合过程进行了大涡模拟,获得了管道内部的瞬时温度。将各结构温度云图与速度矢量图、无量纲时均温度及无量纲均方根温度进行了对比。数值结果表明,附加结构的添加使管内流体流型由冲击射流变为偏转射流,显著减小了T型管壁上的温度波动;缩管结构的无量纲均方根值比其他附加结构更小,表明缩管结构更适合用以减小管壁的温度波动。

  • 标签: T型管道 混合 热波动 大涡模拟
  • 简介: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灰分,挥发分,全硫与发热量之间的线性系数,确定成分相关性。基于最小乘支持向量机(leastsquare-spportvectormachine,LS-SVM)建立了电站锅炉能源消耗及排放模型,实现了排烟温度、飞灰含碳质量分数等模型参数的软测量以及锅炉效率的预测。

  • 标签: 回归分析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锅炉效率
  • 简介:本文通过计算,分析了高压加热器疏水凝结水泵容量选择的影响,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并为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的修改提供一些数据。

  • 标签: 容量 加热器 疏水 凝结水泵
  • 简介:介绍了钙基吸收剂结构特性脱除SO2的影响.认为在适宜的孔径范围内,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且孔形类似盘状的小粒径吸收剂有较好的脱硫效果;同时,颗粒内孔隙之间的连接方式脱硫效率也有一定影响;添加一定的辅助剂以及烧结对吸收剂的结构特性有很大影响,使脱硫效率发生改变.

  • 标签: 孔隙结构特性 脱硫 比表面积 孔隙率 SO2 钙基吸收剂
  • 简介:针对航空发动机燃气停留时间短难以充分燃烧以及稀薄燃烧中点火能过高和火焰传播速度慢的缺陷,引入高压纳秒脉冲放电作为甲烷-空气混合气的点火源,利用放电产生的非平衡等离子体改善点火和燃烧性能。通过放电过程的模拟计算,分析产生的粒子种类和密度,从电子能量分布的角度,分析粒子分布变化的机理。再结合CHEMKIN多区模型,研究放电产生的粒子在着火过程中点火延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约化场强处于200~400Td区间时产生单个自由基的能量消耗最低,每个自由基仅消耗8eV。而随着约化场强增加,O、OH等自由基的粒子密度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在着火过程中加入自由基的摩尔分数越大,点火延迟时间越短。将约化场强为400Td时产生的自由基摩尔分数加入多区模型,稀燃时的点火延迟时间与化学当量比条件下的相比降低了24.4%。

  • 标签: 非平衡等离子体 点火延迟 电子能量分布 约化场强
  • 简介:研究了载气体积流量颗粒填充床内固态同步酶解乙醇发酵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载气体积流量的增加,基质表面生物膜内的乙醇浓度显著降低,包埋颗粒填充床乙醇发酵效率得到提高,但载气体积流量继续增加,则载气对生物膜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引起生物膜部分脱落和生物膜内水分减少,导致填充床酶解和乙醇发酵的效率显著下降。在载气体积流量为30mL/min,最大纤维素消耗量为10.47g,得到最大乙醇平均得率0.02g/g纤维素基质,填充床反应器的孔隙率减小了31%。颗粒填充床有效的避免了基质坍塌现象,增强了载气在反应区域的流动过程并及时载出反应生成的乙醇,消除了乙醇发酵过程的抑制作用;同时同步酶解发酵消除了葡萄糖糖化过程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乙醇 同步酶解发酵 载气 填充床 稻草秸秆
  • 简介:为提高气体机稀薄燃烧时的燃烧性能,解决天然气发动机在稀薄燃烧情况下点火能量高以及火焰传播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利用强氧化性的臭氧燃料进行改质,进而提高天然气燃烧性能的思路。通过Chemkin软件研究臭氧添加对甲烷滞燃期的影响,并改善燃烧的化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臭氧后,某些重要基元反应的温度敏感性、自由基和中间物质的浓度和出现时间发生较大变化,进而改善了甲烷的点火特性。

  • 标签: 天然气 臭氧 滞燃期 化学反应动力学
  • 简介:针对直接空冷凝汽器翅片温度可能低于环境温度的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得知空气流经空冷凝汽器翅片区可产生2~5℃温降,据此分析利弊,并提出适当调高空冷凝汽器冬季保护环境温度及采取措施减少环境大风危害的建议。

  • 标签: 空气流动温降 计算 分析 建议
  • 简介:为了缓解埋管区域土壤的热量堆积问题,提出了埋管换热器按内中外、块状、间隔三种分区运行的策略,利用CFD软件建立了10×10的井群换热模型,对地源热泵系统在三种分区与不分区运行策略下运行十年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分区运行策略土壤温度分布和土壤热堆积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可知:不分区、内中外分区、块状分区、间隔分区四种运行策略下埋管区域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5.23、23.31、23.06、23.28℃,最高温度分别为40.62、32.77、40.65、38.93℃;分区运行较不分区运行可以有效缓解热堆积作用,埋管区域整体温度较不分区运行时降低了2.00℃左右,内中外分区策略可以显著缓解埋管区域热堆积。

  • 标签: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土壤热堆积 分区运行
  • 简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流体在不同板间距的正弦型波纹通道内,周期性充分发展的稳态层流流动与换热的特性;探讨了板间距对流动与换热的影响,并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Re相同的条件下,通道内所形成旋涡的尺寸随相对间距λ/H(波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 标签: 波纹通道 板间距 数值研究 热影响 内流动 数值模拟方法
  • 简介:保温是脱硫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虑不同保温状态塔壁散热的情况下,参考多级喷动烟气脱硫工艺模化脱硫塔建立物理模型,经过合理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借助FLUENT软件研究了塔壁保温脱硫塔内温度场及喷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外界环境在-30-25℃时,脱硫塔保温热阻小于2(m^2·K)/W,塔内温度场受保温热阻变化影响较大,不能按绝热处理;脱硫塔保温热阻大于2(m^2·K)/W时,塔内温度场随保温热阻变化很小,可以看成绝热处理。

  • 标签: 脱硫塔 保温 喷水量 温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