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正>年初的一个星期日下午,我来到上海乌鲁木齐北路的一座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里,访问了当代著名作家峻青同志。峻青早年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他那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曾被译成蒙文、藏文出版,还被译成法文、西班牙文在国外发行。前几年还出版了长篇小说《海啸》。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而且还是颇受读者欢迎的著名散文家。他那脍炙人口的散文《秋色赋》,早就被选编到中学语文课本里。不久前又一本题为《雄关赋》的散文集在花山文艺出版社问世。话题很自然谈到作家文学创作的语言风格问题。于是,我请峻表同志谈谈他自己对语言风格的一些看法。

  • 标签: 峻青散文 散文语言 著名作家峻青
  • 简介:纵观20世纪俄罗斯历史,共出现三次大的侨民浪潮,其中当属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出现的第一次移民浪潮的文学成就和影响最大。一些侨民作家客居在欧洲的柏林、巴黎、布拉格等大城市,从事写作以及与文学相关的活动:组织及参加文学社团、创建出版社、发行报纸和兴办刊物。他们以其特有的视角表达对革命时事的看法、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眷恋,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其中伊·谢·什梅廖夫属于颇有成就的侨民作家之列,他同时也是著名的政论家、东正教思想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什梅廖夫曾和布宁、梅列日科夫斯基一起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鉴于目前我国对这位知名作家了解的还很不足,本文尝试梳理和介绍什梅廖夫生平及其创作,分析其主要作品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 标签: 什梅廖夫 生平及创作 主题思想
  • 简介:我有一个习惯:夜深人静,焚香啜茗,沉浸佳作,含英咀华,然后带着“不虚今日”的心情酣然入梦。今年1月14日的晚上11点半,我正读着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出的散文集《游子吟》,电话铃声响了,说巧也巧,正是此书作者陈正凯兄打来的越洋电话。他告诉我,此刻的洛杉矶才是中午时分,忽然想起给国内的老朋友提前拜个年。美国的电话费便宜,我们于是用“文火”细

  • 标签: 作家陈正凯 华人作家 征夫怀
  • 简介:即使在中国学者眼中,英美文学地图研究至今仍然属于尚未深耕细作的学术处女地,然而它已然凭借图形叙事和科学话语的双重优势成为西方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站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立场,借鉴西方现代地图认知模型,提出了比较文学地理学的阐释范式。这一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新学术增长点,不仅能成为继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变异研究之后的新研究角度,而且在文学地理学的新视野中观照经典的外国作家创作的作品,阐明国家地理位置会自然形成作家地理叙事和艺术话语的文学特征,而世界文学的交流会突破现实疆界的空间意识,焕发出别样的叙事空间图景。

  • 标签: 文学地图 文学地理学 梁启超 苏珊·桑塔格 托马斯·曼 比较文学认同学
  • 简介:文学史教学应该展示一个时代里作家的互动,突出他们之间的共时性影响。这样可以还原生动的文学活动原貌,有助于学生厘清文学发展的脉络,把握个别作家与整个时代的文学特征。英国伊丽莎白时期文坛互动的三个实例,锡德尼等人对高松攻击诗歌的回应,斯宾塞和哈维在通讯中有关参与"诗法社"英语新诗格律试验的讨论,以及坎皮恩和丹尼尔就诗歌押韵展开的论争,即是文学史教学中动态展现作家共时性影响的个案。

  • 标签: 共时性影响 诗人 诗学 文学史 教学
  • 简介:在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伴随着反犹思潮的出现,曾经作为德国大都市文化象征的柏林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文化家乡的指涉含义。由于纳粹对犹太人形象的异化,以及种族隔离政策激起的政治流亡和反抗,柏林作为文化空间的意义逐渐淡漠,被政治情结消解。这一现象在30年代多位作家关于柏林的描写中都得到了体现。

  • 标签: 柏林 反犹主义 文学图像 集体记忆
  • 简介:在日本现代文学家中,芥川龙之介文学的国际性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可。2005年3月中国出版了全5卷本的《芥川龙之介全集》,2006年3月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由哈佛大学杰·鲁宾教授翻译的《芥川龙之介短篇集》,村上春树为该书写了长篇序言。芥川龙之介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性作家”。随着国际芥川龙之介学会的成立和数次年会的召开,国际化的芥川文学研究已经翻开新的一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 标签: 国际性 芥川龙之介 村上春树 国际芥川龙之介学会
  • 简介:本文尝试解决国内文学伦理学界存在的问题,从刘奇葆提出的“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出发,联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乡绅文化”风尚与大众阅读流行的文学关系,继承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伊莱恩·肖沃尔特的“女作家批评”传统,借鉴英国批评大家D.H.劳伦斯提出的知识分子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承中感受“地之灵”、“体验根系于一地的公共感情”,创新提出理论模型——融合幽灵批评与阅读伦理的“新文学伦理学”的理论视角与批评范式,以对美国经典女作家、女公共知识分子、女权主义运动者苏珊·桑塔格的“自我画像”《在土星的标志下》的阅读伦理学的研究为中心,研讨作家在阅读活动中与已故作家的“对话”与交流,以及该种幽灵阅读的行为会对我们自身的文学批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标签: “女作家批评”传统 公共知识分子 幽灵批评 阅读伦理 苏珊·桑塔格 《在土星的标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