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亢合并钾周期性麻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甲亢合并钾周期性麻痹住院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患者出院1年后防护知识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与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出院1年后,试验组患者的防护知识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甲亢合并钾周期性麻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减少甲亢合并钾周期性麻痹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病人依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急危重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患者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本病的诊断可根据病史、Epworth嗜睡量表评估,诊断后给予气道通气治疗和对症处理,经以上处理,本次入选病例53例患者1例死亡,52例痊愈。结论急危重症患者根据临床特点和检查结果,诊断是否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如果确诊及时的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展。

  • 标签: 急危重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最近几年在临床上发现红霉素对胃肠道有促进动力的作用,能较明显的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出生体重儿静脉用小剂量红霉素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取本科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60例患有喂养不耐受的出生体重儿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没有先天性胃肠道畸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早产儿较对照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同时治疗组早产儿平均体重增加较快(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喂养可通过食物刺激胃肠道激素和肽类的分泌,促进胃肠动力的成熟,有助于改善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

  • 标签: 红霉素 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不耐受
  • 简介:虽然上气道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治疗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OSAHS)的首选方式,并且口内器(oralappliance)不具侵袭性,但两者长期配戴的顺从性一直是临床上要面对的难题。针对拒绝使用保守疗法或保守疗法失败的OSAHS患者,以上呼吸道手术来维持睡眠时呼吸道的稳定度和通畅度有其临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术后"伤口疼痛"和"可能的并发症"一直是传统上呼吸道外科手术最常被提及的缺点,也常是OSAHS患者考虑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时很重要的因素。

  • 标签: 打鼾(Snoring)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Sleep Apnea Obstructive)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Pressure)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摄131I率的Graves病(GD)患者在服用碳酸锂前后甲状腺摄碘率的变化,了解碳酸锂对甲状腺摄碘率的影响。方法220例摄131I率〈50%的G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治疗组行131I治疗,同时口服碳酸锂0.25—0.5g,每日3次,共2周,分别测定口服碳酸锂治疗前及口服后2h、4h及24h甲状腺摄131I率。对照组仅予131I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甲状腺摄131I率比服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均〈0.01),对照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摄131I率的GD患者应用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低甲状腺摄-311率GD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甲状腺肿 碳酸锂 GRAVES病 低甲状腺摄131I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大肠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内镜诊断或超声怀疑大肠癌的患者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横断面图像为基础,将剪薄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进行TNM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5例大肠癌经CT检查后准确性高,有临床诊断、分期的应用价值。应用MSCT检查了全部45例大肠癌,敏感度为100%,对大肠癌TNM分期准确度为86.6%.其中T分期准确度为95.6%(43/45),N分期准确度为89%(40/45),M分期为98%(44/45)。结论MSCT可以有效的现实大肠癌的发病部位,病灶大小,形态与周围脏器的结构关系,能够比较准确的确定中晚期大肠癌的侵犯范围,和脾脏等远隔脏器的转移关系,TNM分期准确度较普通平扫CT诊断准确性有明显提高,增强的静脉期及平衡期对大肠癌分期帮助不大。

  • 标签: 大肠癌 螺旋CT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常量快速补钾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血钾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113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45例,当患者出现血钾心电图表现时,立即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钾离子浓度,并给予10mL含量为10%的氯化钾,然后再加入200mL含量为09%的盐水,注射方式采取40~50滴/每分钟的静脉点滴。此后,再对补钾量进行调整,调整大小根据血清钾离子浓度值而定。在静脉补钾的同时,患者再口服10~30mL的含量为10%的氯化钾溶液。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超常量补钾治疗后,全部患者在3~4h之内心电图就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室性心律失常也出现了消失火灾减少,同时也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没有出现1例患者由于高浓度钾溶液而引发静脉炎。结论在严密监控情况下,超常量快速补钾可迅速缓解AMI低钾血症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可靠。

  • 标签: 超常量补钾 低钾血症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可能是某些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之·,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性治疗对控制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可能有益处。

  • 标签: 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领小弧形切口在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6%(χ2=15.6863,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能有效地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切口愈合情况较好,美观效果显著,微创安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低领小弧形切口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峡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就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计数值血小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值血小板患者血标本,用仪器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血涂片间接计数血小板并观察形态,以人工镜检法为参考。结果镜检结果同仪器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值血小板结果及仪器有错误提示或PLT直方图异常时,要进行手工复检或重新采血检测。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镜检法 低值血小板 比较
  • 简介:目的观察流量麻醉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低流量麻醉在此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应用安全.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肾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5L/min,B组新鲜气体流量为0.5L/min.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充气后及拔管前的生命体征,抽取各时段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各时段血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测量围麻醉期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吸入七氟烷的容量.结果A、B两组患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单位时间内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生命体征均平稳.结论七氟烷流量麻醉可以安全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患者.

  • 标签: 七氟烷 低流量麻醉 腹腔镜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42岁,主因"反应迟钝1个月,加重1周"于2010年2月2日由门诊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饮38度白酒250ml后入睡,睡眠时未佩戴无创呼吸机,10h后被家属发现患者呼之不应,无大小便失禁,身边无呕吐物,患者所处环境中未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情况,遂将其送至急诊,当时测血压90/60mmHg,查体示浅昏迷,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69mmHg,血氧饱和度79%,诊断"醉酒状态",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白质损害 饮酒
  • 简介:目的对影响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的多个相关基因进行测定,探讨其对中国人群强度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共纳入170名拟采取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对其与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相关的3个基因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SNP)进行检测,随后给予华法林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观察90天,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因素、INR值及华法林稳定剂量,分别判断临床及基因因素对华法林稳定剂量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CYP2C9、VKORC1、CYP4F2的5个SNP位点的SNP对华法林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年龄、体表面积、抗凝第4天INR值以及CYP2C9、VKORC1、CYP4F2的SNP是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SNP可以独立解释18.6%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差异.结论在目标强度为INR1.8-2.5的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中,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多态性对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可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3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对抗凝初期华法林的剂量进行预先调整.

  • 标签: 华法林 低强度抗凝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M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15例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OSAHS),均采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MUPPP),并对手术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15例患者运用MUPPP,术后进行跟踪随访(时间为1年),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和PSG客观监测,观察到术后呼吸紊乱指数(AHI)较术前明显降低,最低氧饱和度和平均氧饱和度较术前明显提高,患者嗜睡、打鼾、憋气及头痛等症状在手术治疗1年后明显消失,总有效率为100%,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MUPPP治疗OSAHS,能够有效增大腭咽腔通气面积,并能保留咽腔基本解剖结构和形态,治疗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悬雍垂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采取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型术进行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一年发现患者的咽腔明显增宽,悬雍垂逐渐缩短,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完全消失者32例,明显减轻者6例,治愈率100%。结论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型术不仅能够在有效增大咽腔通气面积的同时保持咽腔粘膜的正常功能,而且还能够避免误咽、腭咽关闭不全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型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冲洗液温度对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病人体温的影响。方法将56例mPCNL患者随机分为加温组30例采用36~37℃的加温冲洗液,室温组26例采用22~25℃的室温冲洗液。观察进行手术时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手术结束时,加温组与室温组相比较,体温分别为36.27±0.42℃、35.41±0.32℃;寒战发生率分别为为6.7%、26.9%;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9.13±12.16mmHg、103.58±4.20mmHg;心率分别为91.4±10.3次/min、85.4±11.4次/min;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采用室温冲洗液可引起患者体温,采用加温冲洗液可以明显降低对患者体温的不利影响,有效减少术后体温,使患者生命体征更加平稳。

  • 标签: 微创 经皮肾镜取石术 冲洗液 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亢合并钾周期性麻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甲亢合并钾周期性麻痹住院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患者出院1年后防护知识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与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出院1年后,试验组患者的防护知识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甲亢合并钾周期性麻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减少甲亢合并钾周期性麻痹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病人依从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围生期环境因素如喂养方式、生命早期营养状况等对婴儿乙肝疫苗/无免疫应答的影响,为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失败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来自5家协作医院儿童保健科参加常规体检的1周岁的双生子和无关个体组成两个独立样本,排除无关个体样本中低出生体重儿及两样本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及母亲有乙肝病史的研究对象。通过病案调查及现场访谈,收集研究对象的父母健康状况、母亲孕产史、婴儿出生状况及1岁以内体检信息等可能的暴露因素资料。在分析乙肝疫苗/无免疫应答的相关影响因素时,双生子样本采用XTGEE广义估计模型,无关个体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双生子样本为370人,无关个体样本为300人。19.2%(71例)双生子和11.7%(35例)无关个体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无免疫应答。在双生子样本中,父亲吸烟(OR=4.50,95%CI:2.52~8.03)和出生体重(OR=2.55,95%CI:1.33~4.87)可能增加乙肝疫苗/无免疫应答风险,Apgar评分高和0~1周岁体重增长量大可能降低乙肝疫苗/无免疫应答的风险。但在出生体重正常的无关个体样本中未发现上述因素与乙肝疫苗/无免疫应答的相关性。结论按照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生体重、父亲吸烟、Apgar评分和0~1周岁体重增长量与婴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免疫应答相关。

  • 标签: 乙肝疫苗 无免疫应答 婴儿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