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屈肌/伸肌峰值力矩比值(H/Q值)与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估患者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的膝关节H/Q值,采用Pro-Kin平衡测试系统评估患者运动控制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测试(10MWT)评估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并将患侧膝关节H/Q值与BBS、TUGT、10MWT、稳定极限和偏移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膝关节H/Q值[(41.00±15.38)%和(40.62±17.87)%]均小于健侧[(57.18±12.52)%和(62.00±18.2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的H/Q值与BBS和稳定极限均呈正相关(P<0.01),与TUGT、10MWT和偏移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H/Q值与其平衡及步行功能具有相关性,H/Q值可能是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峰值力矩比值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刺激辅助肢体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的5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用传统辅助训练方式进行治疗干预,而观测组采用功能性刺激辅助肢体训练进行治疗干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测组患者平衡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机体功能分数评定上,观测组患者数据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都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阶段功能性刺激辅助肢体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恢复的临床效果十分优秀,值得大面积推广。

  • 标签: 功能性刺激辅助肢体训练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平衡针灸治疗对血压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与平衡针灸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血压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平衡针灸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小,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药治疗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急值管理联合容量负荷管理在急性重症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该院急诊收治的急性重症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联合容量负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改善情况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呼吸机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急值管理联合容量负荷管理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 标签: 危急值管理 容量负荷管理 急性重症药物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PV)[(1.01±0.37)mPa/s]、全血高切黏度(BVH)[(4.23±0.35)mPa/s]、全血低切黏度(BVL)[(8.36±1.64)mPa/s]、纤维蛋白原(FIB)[(1.23±0.28)g/L]及红细胞比容(HCT)[(40.08±5.0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4±0.52)mPa/s、(5.44±0.39)mPa/s、(10.54±1.79)mPa/s、(2.30±0.37)g/L、(44.36±5.1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5、8.594、9.523、7.789、11.236,P=0.019、0.006、0.004、0.007、0.001);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3.11±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43±2.25)分](t=10.416,P=0.003);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3/55),与对照组的9.09%(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9,P=0.463)。结论负荷剂量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

  • 标签: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药物剂量 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神经损伤 治疗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位基因映射识别胚胎平衡易位携带状态(mapping allele with resolved carrier status, MaRe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aReCs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应用中的特点及行MaReCs携带者的临床结局。结果与不能行MaReCs的携带者比较,可行MaReCs的携带者年轻、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较高、窦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数、活检胚胎数、整倍体胚胎数明显多、染色体发生新发异常风险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成熟卵数、囊胚形成数少的家庭行MaReCs,更需要保存不可活检的废胚以辅助检测易位携带状态。与行普通PGT的携带者比较,行MaReCs的携带者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能优先选择结构正常胚胎移植。结论平衡易位携带者行MaReCs时,需要一定数量的卵母细胞、活检胚胎,有时还需利用废胚,才能完成MaReCs检测。MaReCs技术可以有效检测胚胎的易位携带状态,且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

  • 标签: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等位基因映射识别胚胎平衡易位携带状态 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使用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筛选出VA-ECMO运行≥72 h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前72 h容量平衡情况。根据患者前72 h容量平衡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预后、CRRT上机率、IABP上机率、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并计算与预后的相对危险度,比较预后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77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存活41例,总存活率53.2%。48~72 h容量平衡和前72 h总容量平衡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72 h总容量负平衡组患者,与正平衡组比较,较少联合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前72 h负平衡组患者存活的相对危险度为1.81,95%可信区间(1.101~2.985),有更好的存活率。但根据每24 h容量平衡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前72 h总容量平衡呈负平衡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且较少需要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心源性休克 容量管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表达情况及其比值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初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5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9(3.1,7.4)岁。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治疗后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完全缓解组45例,复发/难治组9例,选取20名查体儿童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B-ALL患儿治疗前后和查体儿童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和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计算Treg/Th17细胞比值。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复发/难治组、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Treg、Th17细胞比例及Treg/Th17比值。分别比较完全缓解组和复发/难治组同一患儿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差异。结果B-ALL患儿治疗前,复发/难治组和完全缓解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6.11±0.48,6.20±1.16)高于对照组(4.89±1.46),Treg/Th17细胞比值(分别为8.34±2.14,5.91±1.92)高于对照组(3.55±1.68),复发/难治组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值高于完全缓解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L患儿治疗后,复发/难治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6.09±0.80)高于完全缓解组(5.25±0.87)及对照组(4.89±1.46),Treg/Th17细胞比值(7.37±1.19)高于完全缓解组(4.22±1.50)及对照组(3.55±1.6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及Treg/Th17细胞比值均低于治疗前,Th17细胞比例(1.38±0.49)高于治疗前(1.14±0.3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难治组外周血Treg细胞及Treg/Th17细胞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L患儿外周血存在CD4+CD25+Foxp3+Treg细胞升高和Th17细胞比例降低所致的Treg/Th17细胞比值改变,随疾病的缓解而趋于正常。定期检测Treg细胞及Th17细胞比例有助于对B-ALL患儿进行免疫状态监测及预后判断,可能为B-ALL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流式细胞术 Th17细胞 Treg细胞 Treg/Th17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中,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辅以呼吸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BBS评分差异不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综合康复治疗进行呼吸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加速患者康复时间。

  • 标签: 呼吸训练 脑卒中偏瘫 综合康复治疗 上肢运动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量元素营养平衡糖尿病饮食疗法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此次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微量元素营养平衡糖尿病饮食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对照组,但糖化血红蛋白、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治疗期间应用微量元素营养平衡糖尿病饮食疗法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患者满意度更高,可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微量元素 营养平衡 饮食疗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疗法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的13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核心肌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5例。核心肌群组予以瑞士球按端坐、双桥、屈膝双桥、反桥和俯卧撑的顺序进行核心肌群训练,联合治疗组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予以平衡罐按照闪罐、走罐、坐罐进行治疗。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RMDQ)评分、指地距离(FFD)、静态及动态肌耐力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后,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RMDQ评分及FFD低于核心肌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的静态肌、动态肌耐力时间均高于核心肌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7%(59/65),高于核心肌群组的76.92%(5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疗法能减轻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障碍,提高腰部柔韧性及肌耐力,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慢性病 腰痛 康复护理 疼痛 核心肌群训练 拔火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确诊为阴虚风动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针刺治疗,予以研究组镇肝熄风汤+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免疫细胞水平。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Th17水平和Th17/Treg比值明显降低,Treg水平显著升高,但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镇肝熄风汤加减 针刺 阴虚风动型脑卒中 免疫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抑制大鼠压力超负荷致心肌重构形成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2月龄,体重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压力超负荷组(POL组)、依达拉奉组(E组)。采用结扎胸主动脉8周的方法制备心脏压力超负荷模型。结扎血管后,POL组每日腹腔注射0.9%氯化钠10 ml/kg,E组每日腹腔注射依达拉奉10 mg/kg,连续8周。于模型制备成功后,采用二维超声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心室缩短分数(FS);放血处死大鼠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心重/体重(HW/BW)比值,取心肌组织,HE染色后测定心肌细胞横截面积(MSA),采用Masson染色法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T1R和StAR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p-ERK1/2/ERK1/2比值、p-p38 MAPK/p38 MAPK比值),采用ELISA法测定醛固酮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POL组HW/BW比值、MSA和CVF升高,EF和FS降低,AT1R和StAR表达上调,p-ERK1/2/ERK1/2比值、p-p38 MAPK/p38 MAPK比值和醛固酮含量升高(P<0.05);与POL组比较,E组HW/BW比值、MSA和CVF降低,EF和FS升高,AT1R和StAR表达下调,p-ERK1/2 /ERK1/2比值、p-p38 MAPK/p38 MAPK比值和醛固酮含量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抑制大鼠压力超负荷致心肌重构形成的机制可能与抑制AT1R/MAPKs/StA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标签: 自由基清除剂 心室重构 受体,血管紧张素,1型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状态及负荷对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199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MP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评分的关系。结果199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138例(69.4%);其中,7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突变阳性64例(88.9%),10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突变阳性54例(53.5%),25例骨髓纤维化(MF)患者中突变阳性20例(80.0%),1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患者突变阳性。JAK2 V617F突变高负荷者占55.1%(76/138)。突变负荷最高的类型为PV,MF次之,ET最低,3组突变负荷分别为(73.9±18.3)%、(59.9±25.2)%、(25.0±16.5)%。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PV、ET、MF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6、0.675、0.796,均P<0.01)。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PV、ET患者的预后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6、0.404,均P<0.05)。结论BCR-ABL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JAK2 V617F突变高负荷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骨髓增殖性疾病 BCR-ABL阴性 JAK2 V617F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采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内翻伴屈曲挛缩畸形骨关节炎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37例;年龄(66.80±8.2)岁(范围60~78岁)。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假体为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术中使用测量截骨技术进行定位截骨,应用间隙平衡技术验证屈伸间隙。记录截骨厚度,影像学测量下肢力线、关节线距离、胫股关节角、股骨假体旋转角及股骨后髁偏心距;临床评估包括膝关节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手术时间为(54±12)min,术后引流量为(140±26)ml。术前血红蛋白与术后第5天的差值为(22±8.5)g/L。胫骨近端外侧截骨量为(10.2±1.5)mm,股骨远端外侧截骨量为(9.1±1.5)mm,股骨后外髁截骨量为(8.6±1.5)mm,股骨后内髁截骨量为(9.2±1.2)mm,明显高于股骨后外髁截骨量(t=2.44,P=0.006)。术中测量间隙平衡技术截骨线(B线)与测量截骨钉孔连线(A线)的夹角为1.15°±0.47°(范围1.02°~2.00°),外旋占27.8%,内旋占72.2%。术前膝关节线距离为(40.55±4.32)mm,术后第3天膝假体关节线距离为(40.99±3.8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5,P=0.256)。术后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线夹角偏差均<±3°,其中72.1%的患者为内翻。术后第3天伸膝位和屈膝90°位内、外翻应力X线片示内、外侧股胫关节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膝关节CT示股骨假体旋转角≤±2°,其中65.6%的患者为内旋。术前股骨后髁偏心距为(31.87±4.01)mm,术后为(31.55±3.1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505)。术后KSS评分、患者满意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KSS评分(89.2±9.4)分、患者满意度评分(7.2±2.6)分,高于术后1个月(78.0±3.5)分、(5.2±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7,P=0.026;t=1.753,P=0.038);术后6个月以后KSS膝关节评分>90分。术后1个月时膝关节ROM为94.7°±10.6°,与术前91.9°±12.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6,P=0.245);术后3个月为105.8°±14.7°,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4,P=0.041)。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KS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膝关节ROM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治疗膝内翻伴屈曲挛缩畸形,既能通过较少的软组织松解恢复下肢力线,又能通过等量截骨获得屈伸间隙平衡,术后早期有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但易致股骨假体内旋。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截骨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微量元素营养平衡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患者院内治疗时间为2021年3月到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症状负荷改善与血液学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0例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接受干扰素和(或)羟基脲连续治疗≥6个月的PV患者,分别应用外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价患者血液学疗效和症状负荷。结果全部190例PV患者中,男93例(48.9%),女97例(51.1%)。进行MPN-10评分时,患者中位年龄为60(32~82)岁。全部患者中位MPN-10总分为9(0~67)分,干扰素+羟基脲组(27例)为11(0~67)分,显著高于干扰素组[64例,6(0~56)分,P=0.019]和羟基脲组[99例,9(0~64)分,P=0.047],而干扰素组与羟基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28.9%(55/190)的患者存在重度症状(单项症状评分≥7分或总分≥44分),干扰素组、羟基脲组、干扰素+羟基脲组重度症状患者占比分别为23.4%、29.3%、40.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90例患者中,进行MPN-10评分时71例(37.4%)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仅55例(28.9%)获得疾病充分控制(获得CHR且无重度症状)。未获得疾病充分控制的患者包括:血细胞增高80例(42.1%),获得CHR但伴重度症状16例(8.4%),血细胞增高且伴重度症状39例(20.5%)。PLT>400×109/L患者中存在重度症状患者比例、MPN-10总分中位数均高于PLT≤400×109/L患者[40.8%(20/49)对24.8%(35/141),P=0.044;14(0~67)分对7(0~56)分,P=0.038]。PLT>400×109/L是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HR=2.089,95%CI 1.052~4.147,P=0.035)。结论经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PV患者症状负荷未获满意控制仍较突出,部分患者虽然获得CHR,仍存在重度症状负荷。PLT>400×109/L是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后患者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 血液学疗效 干扰素 羟基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支架术与延迟支架术治疗发病12 h内的60岁及以上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高血栓负荷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年龄≥60岁的老年STEMI合并高血栓负荷(血栓评分≥4分)的患者252例,按照是否即刻植入支架分为直接支架组126例和延迟支架组1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手术信息、临床结局以及随访1年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采用Cox回归分析判定延迟支架植入是否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血栓负荷评分及植入支架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迟支架组植入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20±0.47)mm、(18.33±5.06)mm,直接支架组分别为(3.03±0.50)mm、(22.60±5.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6.678,P=0.004、0.000)。延迟支架组梗死相关动脉支架术后慢血流发生率为2.38%(3/126)、远端栓塞率为3.17%(4/126)、低心肌灌注染色率为2.38%(3/126),低于直接支架组的15.87%(20/126)、24.60%(31/126)和20.63%(26/126)(χ2=13.827、24.188、20.614,均P=0.000)。延迟支架组1年时LVEF为(0.60±0.05)%,显著高于直接支架组的(0.57±0.05)%(t=3.859、P=0.000)。两组患者在1年随访时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延迟支架植入与MACE的发生无关,即延迟支架植入治疗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HR=0.827,95%CI:0.288~2.372,P=0.724)。结论延迟支架植入治疗与直接支架植入治疗对发病12 h以内的60岁及以上老年STEMI合并高血栓负荷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且延迟支架植入治疗能显著改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分级、降低远端栓塞率、提高心肌灌注染色3级率、增加植入支架的直径、减少植入支架的长度、提高LVEF。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症状负荷改善与血液学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0例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接受干扰素和(或)羟基脲连续治疗≥6个月的PV患者,分别应用外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价患者血液学疗效和症状负荷。结果全部190例PV患者中,男93例(48.9%),女97例(51.1%)。进行MPN-10评分时,患者中位年龄为60(32~82)岁。全部患者中位MPN-10总分为9(0~67)分,干扰素+羟基脲组(27例)为11(0~67)分,显著高于干扰素组[64例,6(0~56)分,P=0.019]和羟基脲组[99例,9(0~64)分,P=0.047],而干扰素组与羟基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28.9%(55/190)的患者存在重度症状(单项症状评分≥7分或总分≥44分),干扰素组、羟基脲组、干扰素+羟基脲组重度症状患者占比分别为23.4%、29.3%、40.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90例患者中,进行MPN-10评分时71例(37.4%)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仅55例(28.9%)获得疾病充分控制(获得CHR且无重度症状)。未获得疾病充分控制的患者包括:血细胞增高80例(42.1%),获得CHR但伴重度症状16例(8.4%),血细胞增高且伴重度症状39例(20.5%)。PLT>400×109/L患者中存在重度症状患者比例、MPN-10总分中位数均高于PLT≤400×109/L患者[40.8%(20/49)对24.8%(35/141),P=0.044;14(0~67)分对7(0~56)分,P=0.038]。PLT>400×109/L是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HR=2.089,95%CI 1.052~4.147,P=0.035)。结论经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PV患者症状负荷未获满意控制仍较突出,部分患者虽然获得CHR,仍存在重度症状负荷。PLT>400×109/L是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后患者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 血液学疗效 干扰素 羟基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趋化因子fractalkine特异性受体1(CX3CR-1)与罪犯斑块类型及斑块负荷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10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确诊的STEMI患者100例,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图像分析,分为斑块破裂组(61例)和斑块侵蚀组(39例),并纳入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50例)。检测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量。对STEMI患者进行OCT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判断罪犯斑块类型,计算Gensini评分和SYNTAX Ⅱ评分,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量与斑块破裂的相关性。结果3组的年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比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斑块破裂组STEMI患者单核细胞LOX-1、CR3CR-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斑块侵蚀组(均为P<0.05);对照组和斑块侵蚀组单核细胞LOX-1、CR3CR-1表达量相似(均为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核细胞LOX-1(OR=4.18, 95%CI:2.51~6.95)和CX3CR-1(OR=1.91, 95%CI:1.02~4.57)仍是斑块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且随着罪犯斑块负荷增加,LOX-1、CX3CR-1表达量也逐渐升高(均为P<0.05)。根据SYNTAX Ⅱ评分系统分组,高危者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量均高于低危者(均为P<0.05)。结论斑块破裂患者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量高于斑块侵蚀患者,且与罪犯斑块负荷程度正相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趋化因子fractalkine特异性受体1 罪犯斑块 斑块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