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OPD的特征在于持续的气道炎症和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全球发病率、病死率均很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OPD患者存在免疫缺陷,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轴与炎症反应受损、急性加重风险提高密切相关。阻断PD-1/PD-L1轴可调节免疫反应并改善免疫状态,结合常规药物可提高COPD总体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总结COPD患者的免疫缺陷及PD-1/PD-L1轴参与其中的作用,为COPD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免疫 程序性死亡蛋白1
  • 简介:【摘要】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易早期转移,死亡率高,预后较差。随着对黑色素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s)极大改变了抗肿瘤治疗方式,改善了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本文将探讨以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黑色素瘤 PD-1/PD-L1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痛风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遗传机制。方法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对新突变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患者为22岁男性,有低血糖、高尿酸血症、痛风和高脂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患者葡萄糖-6-磷酸酶(G6PC)基因第2个外显子检测到c.260delG(p.V88Ffs*13)移码突变,第4个外显子检测到c.532C>G(p.P178A)错义突变,患者父亲和母亲分别是携带c.260delG(p.V88Ffs*13)及c.532C>G(p.P178A)突变的杂合子。蛋白结构预测显示突变引起蛋白结构改变。患者被诊断为糖原贮积病Ⅰa型(GSD-Ⅰa)继发痛风。结论G6PC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是本例痛风患者的致病基础。G6PC基因新的致病突变c.260delG(p.V88Ffs*13)的发现,拓宽了中国患者GSD-Ⅰa和痛风的致病基因谱。

  • 标签: 痛风 G6PC基因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雀异黄酮在健康受试者体内对咖啡因主要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从而阐明金雀异黄酮对人CYP1A2、CTP2A6、NAT2及XO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于试验第1天口服咖啡因100 mg后收集0~24 h的外周静脉血以及0~12h总尿液,第2~15天服用金雀异黄酮1000 mg/d,第16天早上服用探药咖啡因100mg,第16天服用咖啡因后收集0~24h的外周静脉血以及0~12 h总尿液标本。血、尿标本中咖啡因及代谢产物的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检测,计算血中咖啡因及主要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各代谢物的尿液排泄量。结果与服用金雀异黄酮后相比,受试者血浆中1,7-二甲基黄嘌呤(17X)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 h)显著降低了11.77%(P=0.007)。尿液中17X和1-甲基黄嘌呤(1X)的排泄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4.31%(P=0.027)和27.18%(P=0.002),而1,7-二甲基尿酸(17U)显著性增加了57.33%(P=0.028),1-甲基尿酸(1U)显著降低了14.61%(P=0.028),未发现尿液中咖啡因和5-乙酰氨基-6-甲酰氨基-3-甲基尿酸(AFMU)排泄量的变化。结论金雀异黄酮在体内影响了中国健康受试者咖啡因的主要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通过对药物代谢活性酶的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药物相互作用。

  • 标签: 金雀异黄酮 咖啡因 药代动力学 代谢产物
  • 简介:摘要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免疫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其中,皮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最为常见,绝大多数的皮肤irAE属于Ⅰ~Ⅱ级,并不影响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最常见的类型为皮疹、瘙痒及白癜风,而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特有的不良反应为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临床发现,在恶性黑色素瘤与非小细胞肺癌中,皮肤irAE可预测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疗效,特别是RCCEP可作为预测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肝癌及食管癌的疗效预测指标。

  • 标签: 治疗结果 皮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PD-1/PD-L1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PD-1的配体(PD-L1)表达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为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化疗前均行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量,对比PD-1、PD-L1阳性与PD-1、PD-L1阴性患者间在化疗后3个月时对化疗的敏感率。结果86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PD-1阳性44例,PD-L1阳性43例,阳性率分别为51.2%、50.0%。PD-1阳性患者的化疗敏感率9.1%,明显低于PD-1阴性患者的26.2%(P<0.05),PD-L1阳性患者的化疗敏感率2.3%,明显低于PD-L1阴性患者的32.6%(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PD-1/PD-L1的患者对化疗的敏感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PD-1/PD-L1者,这提示我们,对PD-1/PD-L1阳性的食管癌患者,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可能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食管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化疗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检测分析P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例原发性肺LELC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PD-1和PD-L1的蛋白表达情况,对肿瘤组织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PD-L1和PD-1的表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21)和57%(12/21),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D-1的阳性表达率(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周围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10/21)和42.9%(9/21),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周围T细胞的PD-1、PD-L1的阳性表达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时期、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有40%以上的阳性表达率,PD-1在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较低,但在免疫细胞的阳性表达率>40%。表明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肺LEL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PD-1 PD-L1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PK/PD(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在临床用药中的价值,为临床优化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Ⅰ、Ⅱ类择期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术后抗菌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1组、对照1组和实验2组、对照2组,术后给予实验1组、对照1组患者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实验2组、对照2组接受克林霉素类药物治疗,通过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术后感染。检测实验2组、对照2组患者术后切口的细菌阳性状况,比较实验1组、对照1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和感状况。结果对照1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12.5%)显著高于实验1组患者,而其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1组(P<0.05);对照2组患者细菌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实验组2组患者(P<0.05)。结论以PK/PD相关参数为依据,可以显著优化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案,进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 标签: 药效学 药动学 抗菌药物 临床价值 优化用药
  • 简介: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已有了极大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自身的免疫异常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目前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阻断免疫负性调定点通路来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在细胞免疫中起着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本文就免疫检查点PD-1/PD-L1通路与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干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及其抗体(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应用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肿瘤干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非小细胞肺癌病人3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对照组行化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联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法,效果显著。

  • 标签: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白细胞抗原G(HLA-G)、白介素-6(IL-6)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诊断治疗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3例为IM组,选择同期健康儿童83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2组儿童HLA-G、IL-6水平变化;计算并对比血浆HLA-G、IL-6阳性率;分析IM组血浆HLA-G与IL-6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并对比血浆HLA-G、IL-6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IM组血浆HLA-G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经治疗的IM患儿中血浆HLA-G检测阳性率为90.36%(75/83),IL-6检测阳性率为87.95%(73/8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血浆HLA-G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196,P=0.011)。ROC曲线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IL-6诊断的灵敏度为68.90%,特异度为71.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血浆HLA-G诊断的灵敏度为74.20%,特异度为7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9.50%,特异度为85.70%,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结论:血浆HLA-G与IL-6联合检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明确患儿病情进展发挥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白细胞抗原G 白介素-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洲人群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亚洲人群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Stata12.0软件对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051例患者和1022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显性模型(GGvsCC);隐性模型(GGvsCG+CC)合并OR分别为OR=2.203,95%CI(1.122,4.327),P<0.05、OR=2.054,95%I(1.118-3.775),P<0.05。结论亚洲人群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中,GG基因型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但仍不同的种族的高质量流行病学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IL-6 多态性 高血压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6PT缺乏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致过敏反应。方法:研究选取一名79岁女性患者,该患者住院之后观察其症状,针对其症状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对症状进行研究,发现其属于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导致过敏。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虽然可以治疗高血压,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一定不能服用过量。

  • 标签: G6PT缺乏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过敏反应 有效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人细胞色素P450(CYP)1D6活性的影响及其与CYP1D6基因型的关系。方法(1)体外试验:取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正常肝组织制备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0、0.015、0.050、0.100、0.100、0.400、0.800mmol/L)及美托洛尔,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美托洛尔代谢产物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以此反映CYP1D6活性。(1)体内试验:以18名健康男性[年龄19~16(11±4)岁,体重61~75(69±7)kg]为对象,其中CYP1D6基因型为*1/*1、*1/*10、*10/*10者各6名。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采用两阶段交叉试验设计。将受试者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1组。第1阶段(第1~11天):1组连续10d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400mg/d,另1组不给药,第11天清晨1组受试者均口服美托洛尔100mg;第1阶段(第11~17天):1组均不采取任何措施;第3阶段(第18~18天):第1阶段未服药组连续10d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400mg/d,另1组不给药,第18天清晨1组受试者均口服美托洛尔100mg。第11和18天口服美托洛尔100mg后收集受试者连续8h尿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液中美托洛尔及α-羟基美托洛尔浓度,以二者之比反映CYP1D6活性。结果体外试验显示经0、0.015、0.050、0.100、0.100、0.400、0.800mmol/L葛根素处理的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分别为(0.018±0.001)、(0.015±0.001)、(0.015±0.001)、(0.011±0.001)、(0.011±0.001)、(0.010±0.001)、(0.005±0.001)mmol/(mg·h),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总体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50,P=0.000)。两两比较显示,0.100、0.100、0.400和0.800mmol/L葛根素组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明显低于0、0.015、0.050mmol/L葛根素组(P﹤0.05),0.100、0.400、0.800mmol/L葛根素组明�

  • 标签: 葛根素 细胞色素P450 1D6 基因型 CYTOCHROME P4501D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使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活性低的库存血对换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采取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换血前采集患儿和库存血血样检测G6PD活性,根据新生儿G6PD活性分为新生儿G6PD活性正常组和新生儿G6PD活性低组,每组再根据库存血G6PD活性分为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和库存血G6PD活性低组。分析各组患儿住院时间、换血后光疗时间、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SB)下降情况。结果共纳入99例,新生儿G6PD活性正常组共51例,其中库存血G6PD活性低组(27例)TSB下降百分率低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24例)[(56.9±8.4)%比(72.5±14.4)%],住院时间和光疗时间长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6.4±2.3)d比(4.9±1.3)d,(70.8±36.2)h比(52.3±16.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G6PD活性低组共48例,其中库存血G6PD活性低组(26例)TSB下降百分率低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22例)[(58.8±6.2)%比(67.3±13.9)%],住院时间和光疗时间长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5.5±2.2)d比(4.4±1.4)d,(60.6±25.9)h比(47.9±27.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库存血G6PD活性对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光疗时间(F=7.695,P=0.007)、住院时间(F=12.528,P=0.001)、TSB下降百分率(F=29.025,P<0.001)有影响。结论使用G6PD活性低的库存血进行换血治疗会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换血后TSB下降减少,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库存血 换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型与新生儿筛查干血斑G6PD活性的关联。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以干血斑荧光定量法筛查结果G6PD<2.6U/g Hb为阳性,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筛查中心2016年10月1至20日G6PD筛查阳性的377例(男261例,女116例)及筛查阴性258例(男性32例,女性226例)样本,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检测15种G6PD基因型,酶活性显著降低但常见基因型未检出者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例行G6PD基因测序。各基因型携带者酶活性多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LSD法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结果c.1388G>A(35.07%)、c.1376G>T(32.13%)、c.95A>G(12.72%)、c.871G>A(8.32%)、c.1024C>T(4.08%)、c.392G>T(2.28%)为最常见变异,占检出位点94.62%(580/613);酶活性异常男性常见基因型检出率为96.93%(253/261),常见基因型异常样本中酶活性异常率为98.06%(253/258),顺位比前三位:c.1376G>T、c.95A>G 、c.1388G>A,酶活性均值分别为0.85、1.10、1.28 U/g H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P<0.01);酶活性异常女性样本常见基因型异常检出率为90.52%(105/116)。单位点变异样本组中G6PD活性异常率为26.95%(69/256),酶活性均值(2.9±0.8) U/g Hb,2个及2个以上位点变异样本组酶活性异常率为83.72%(36/43),酶活性均值(1.5±1.0) U/g Hb,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P<0.01)。结论基因型(男性)及基因变异数(女性)可能是引起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筛查干血斑G6PD活性可检出绝大多数男性患者、2个以上变异女性携带者及少部分女性单位点变异携带者,可为预防新生儿黄疸及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基因 变异
  • 简介:夫妻性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则,对于指导人们的婚姻生活,约束夫妻之间的行为举止,协调两性的相互关系,增进夫妻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眷恋至关重要。它使夫妻双方在性交往中的行为活动有“章”可循,从而使夫妻性生活更加健康文明,和谐美满。夫妻生活中的性礼仪,包括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和各自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 标签: 生活性 夫妻性生活 行为规范 婚姻生活 行为举止 相互关系
  • 简介: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活性炭一直用于医药和化工市场。由于活性炭的短缺,以活性炭为原料生产的药品还停留在实验室内,没有将产品推向市场或大量用于临床。

  • 标签: 活性炭 九十年代 二十世纪 实验室内 原料生产 市场
  • 简介:目的探求调控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药的共性。方法硅胶柱层析龟板活性部位浸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16个样品;采用MTT法研究了它们对rMSCs的增殖调控作用,根据总离子图的相似保留时间和相应峰面积,获得促进rMSCs的增殖的指纹图;同样根据它们的总离子图的相似保留时间和相应峰面积也获得了抑制rMSCs增殖的指纹图;用中药龟板提取物有效部位指纹图谱预测中药汤剂“四物汤”和“栽培红厚壳果仁”共7个样品。结果活性实验结果显示Ts-2、Ts-3、Ts-11、Ts-12、Ts-16能促进rMSCs的增殖作用(P〈0.05);Ts-4对rMSCs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他样品对rMSCs的增殖作用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龟板活性部位指纹图谱预测其他中药活性正确率为86%。结论这种以生物活性为基础的指纹图谱具有科学性,为寻找相似活性的中药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龟板活性部位 气质联用 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指纹图谱 四物汤 野生红厚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