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腺五肽及其衍生肽在体外对不同细菌的杀菌活性。方法根据胸腺五肽结构分别设计合成4种衍生肽如下①胸腺五肽P5;②直肽链P10;③直肽链P12;④环肽P环。采用琼脂铺板计数法,测定衍生肽的杀菌活性。结果P5、P10、P12对G+菌和G-菌有一定杀菌活性,其杀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P12>P10=P5,P环没有杀菌活性。结论胸腺五肽及其衍生肽P5、P10、P12对G+菌和G-菌有较弱的杀菌活性,P12环经过修饰成环状后,无杀菌活性,这可能与其疏水性和分子结构有关系。

  • 标签: 胸腺五肽 衍生肽 杀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绞痛和脑血栓病人血栓止血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绞痛和脑血栓病人各6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的浓度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作常规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心绞痛和脑血栓病人D-Dimer、Fbg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T-Ⅲ活性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D-Dimer、Fbg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而AT-Ⅲ的活性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亚急性期脑血栓患者D-Dimer含量明显高于急性期与稳定期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脑血栓病人Fbg浓度明显高于亚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P<0.05),而AT-Ⅲ的活性则明显低于后两者(P<0.05).结论血栓止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心绞痛、脑血栓病人的类型、治疗效果及预后.关键词心绞痛;脑血栓;分子标志物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61-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脐旁左侧注射后不按压(观察组),脐旁右侧注射后按压5min,注射12h后,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不按压组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较按压组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不按压可减轻皮下出血情况。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按压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在腹部手术后病例中的应用,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探讨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价值,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探索该预防措施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726例手术病例根据术后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分为两组。其中2008.10一2011.10普外科大、中型手术未行抗凝的对照组共356例;2011.11-2013.11普外科大中型手术后预防性抗凝的实验组共370例。统计术后2-4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腹部手术后未行抗凝组356例,共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6例,其中发生肺栓塞2例,死亡2例。术后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组370例,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病例发生,无自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均对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进行监测,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可有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而无明显并发症及毒副作用发生,安全、有效、可靠。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腹部手术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78-01摘要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发生丝状角膜炎相关护理方面因素,探讨减少其产生并促进愈合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通过对1200多例近视患者施行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有38例(占3.2%)发生丝状角膜病变。结果观察探讨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总结出相应治疗与护理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无菌无尘的基础护理。是开展PRK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手术问适宜的温湿度,术前的模拟讲解,术中镇静固视目标,术后按要求点眼药,尽量减少术后遮盖时间等,是避免丝状角膜炎的产生和并发痘发生的重要措施。对已产生的丝状角膜炎将丝状物轻柔擦除。使损伤减少到最低,加快愈合,对其视力无明显影响。

  • 标签: PRK 丝状角膜炎 观察 护理
  • 简介: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细胞外基质(ECM)渐进性破坏,滑膜、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内其他组织的改变为特点的高发疾病。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属于非编码区小RNA,其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对组织生长和稳态进行控制。在已知的miRNA中,MicroRNA-140(miR-140)特异性高表达于关节软骨中,并在O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miR-140调控关节软骨的分子机制却非常复杂。本文主要就miR-140在OA中对软骨生长及软骨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微小RNA-140 关节软骨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CD28/CTLA-4的表达,探讨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子痫前期患者46例,正常孕妇32例。检测CD28和CTLA-4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的患者CD28在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低于正常孕妇组,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的患者CTLA-4在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正常孕妇组,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的患者的CD28/CTLA-4在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低于正常孕妇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8/CTLA-4不平衡出现,导致妊娠女性出现子痫前期。

  • 标签: 子痫前期 白细胞分化抗原2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 简介:摘要肿瘤化疗工作一直都是临床上重点讨论的话题。相对而言,肿瘤是目前难以攻克的疾病,多数临床治疗手段,只能是不断的控制肿瘤的恶化速度,并且积极的维持患者正常身体指标。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患者身体的恶化,肿瘤化疗敏感性的调控越来越难,导致患者后续的治疗效果持续下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肿瘤化疗敏感性调控,可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近年来,不断的有研究成果证实,免疫调节分子,在肿瘤化疗敏感性调控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日后可深入研究与分析。

  • 标签: 免疫调节因子 肿瘤化疗 敏感性 调控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护理安全问题,并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13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结果护理中主要的安全问题为护理人员工作不安全及手术室管理不安全;经过精心护理干预后,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97.1%(132/136)患者的视力得到有效矫正。结论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能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护理安全问题 护理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72例,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神经节苷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NIHSS、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既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又可以促进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低分子肝素 进展型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组化标记组合(p53、PR和PTEN)对鉴别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观察本院病理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7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切片,按WHO子宫内膜癌分类分组,子宫内膜样腺癌56例,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7例。采用p53、PR和PTEN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表达并加以比较。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R均阳性表达、p53和PTEN表达缺失,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中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结论p53和PTEN表达缺失而PR阳性表达,倾向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而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则倾向诊断子宫浆液性腺癌。

  • 标签: 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p53 PR和PTEN 组织学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苯双酯、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的疗效观察及对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HBV患者12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后,采用SPSS19.0生成随机数字后排序,按单双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6个月,再给予联苯双酯片辅助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HBV-DNA检测结果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ALT、AST、HBV-DNA、检测结果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V-DNA的转阴率分别为30.0%(18/60)和33.3%(20/60),对照组患者由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标记物转阴率为0;治疗组患者有效率63.3%,对照组有效率3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苯双酯、恩替卡韦治疗HBV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保护肝功能,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支持对症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以及酚妥拉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治疗后PO2以及PCO2改善得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以及血浆粘度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以及血浆粘度好转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酚妥拉明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在进展型脑血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进展型脑血栓患者共计40例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我院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依然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在治疗的全过程中,两组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并且治疗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将低分子肝素钙应用到进展型脑血栓治疗中,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疗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脑血栓 进展型脑血栓 脑血栓治疗
  • 简介:摘要肌肉是体内胰岛素作用下利用葡萄糖的主要器官,也是产生外周性胰岛素抵抗(IR)的重要部位。因此,研究肌肉与IR的关系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肌肉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糖原合成酶3(GSK-3)及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等物质表达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等表达减少都可能通过各种机制参与IR的发生,这将为研发针对性的药物和方法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肌肉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意义。方法抽取我院接收的3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1组,将30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2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三组均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三组患者分别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后,对照组、观察1组的FIB水平、P-S水平明显低于观察2组,而观察2组P-C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1组(P<0.05)结论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用于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时,在疾病的早期预测与诊断中意义重大,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继发脑梗死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