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圣经》要求善待贫民的律法十分丰富。“摩西律法”由于有时内外有别,在犹太教具有一定的民族狭隘性。耶稣的言传身教突破了犹太教的这种狭隘性,但因其强调对上帝的信靠和对天国福乐的期盼,具有较强的彼岸性。《关于林木盗窃的辩论》作为青年马克思《莱茵报》时期重要的法学评论之一,其“穷人的习惯”思想是从法学的角度对犹太基督宗教善待贫民的律法和文化传统的扬弃,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此阶段剧变中的宗教思想观念。

  • 标签: 善待贫民 青年马克思 穷人的习惯法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深入,对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逐渐进入系统化阶段。少数民族习惯以习俗、观念等方式存在于少数民族群体的日常生活中,时刻影响着少数民族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本文将综合分析在民族社会工作中运用少数民族习惯的可行性和意义的基础上,挖掘民族社区资源与优势以实现其自主发展,最终寻求民族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路径。

  • 标签: 少数民族 民族社会工作 习惯法
  • 简介:非正式制度的功用,在制度经济学界谈论甚多,并成为人们追求经济绩效、进行成本利益核算、减少交易费用时不可不考量的重要因素。在经济交往行为中,忽略非正式制度,既悖乎情,也违乎理。非正式制度的这些功能,不仅作用于经济交往行为,也可见诸其他一切日常交往行为。但在政治行为和政治中,非正式

  • 标签: 非正式制度 政治行为 民族习惯法 纠纷解决 主持人 民间法
  • 简介:习惯是民族地区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现代产权界定制度、配置制度、运营制度和保护制度具有较强的制约性作用,阻碍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然而,维系习惯的"情理"、"服从"原则及其既得利益者,也是优化产权制度的重要素材和优势。因此,既要充分认识到习惯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也要假借其积极作用和正面效应,通过产权制度移植、产权制度变迁和产权制度重构等路径,实现民族地区产权制度的优化目标。

  • 标签: 民族地区 习惯法 产权制度
  • 简介:每块区域都有其独有的法律文化,形成十里不同风的面貌。"生态碑"记载古时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的观念。从考察温州市八块"生态碑"入手,挖掘其中暗含的环境法治精神和环境法治价值,探讨"生态碑"的现代环境法治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要汲取法律文化传统的营养,摒弃法条主义,回归本土资源,充分发掘传统,利导传统。

  • 标签: “生态碑” 环境法治 习惯法
  • 简介:摘要少数民族习惯是我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的权威而俗成或约定的,起到调整该少数民族内部社会关系。而三江侗族习惯通过千百年的口头传诵、碑刻等方式被当地群众广为传承,其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与村规民约、国家法律一道成为了维护侗族地区社会生活秩序、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在三江侗族地区的初中德育工作中充分应用侗族习惯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 标签: 侗族 习惯法 德育
  • 简介:藏族"赔命价"习惯是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法律文化符号,其所蕴含和表现的可能价值与国家法之间并无实质合理性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而其形式合理性方面的外在冲突可以通过在司法过程中实施能动主义、国家法的漏洞补充和健全完善相关立法予以消弭,同时完成和实现其存在的合法性认可和确定。

  • 标签: 藏族“赔命价”习惯法 国家法 互动 发展趋势
  • 简介: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沙和积淀,隆林彝族法文化经历由“转房”“通婚禁忌”到婚姻自主和自由,神灵断案到依法审判,火葬到土葬再到火葬的文化回归,限制人身自由到自由枷锁的打破,传统刑事“赎买”到现行的罪刑法定,从“野蛮”的血亲复仇到文明纠纷解决的当代变迁。

  • 标签: 彝族 法文化 研究
  • 简介:摘要:自先秦时期以来,彝族法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地焕发着鲜活的生命气息与令人瞩目的时代价值。选择彝族法文化进行探索,原因之一是其具有悠久渊深的历史文化背景;除此之外,便是对国家远边少数民族之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理价值。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彝族 习惯法 现代价值
  • 简介: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制定法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遭遇瓶颈,与少数民族习惯发生碰撞,二者在少数民族地区认同度的差异,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少数民族习惯。少数民族习惯既不是国家制定法的附属物,也与习惯有区别。在现代法制社会,不论是从少数民族习惯形成的规律的角度,还是从其对社会控制的角度,或者从它对国家制定法的作用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习惯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 标签: 少数民族习惯法 法制现代化 合理性
  • 简介:"赔命价"习惯是藏族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在藏区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赔命价"习惯遭到了学界和实务界前所未有的批判与否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赔命价"习惯与刑事制定法在基本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然而,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赔命价"习惯在强调限制死刑的适用、刑事和解的积极意义以及赔偿刑事被害人等方面,与刑事法治具有一定的契合之处。因而,一方面,应当认清"赔命价"习惯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冲突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刑事和解制度来实现刑事制定法对"赔命价"习惯的规范化诱导。

  • 标签: “赔命价”习惯法 刑事制定法 刑事法治
  • 简介:在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少数民族习惯具有正式规范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对于少数民族群体及其成员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习惯依然具有传承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个体行为等重要价值。在以法治为标志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习惯表现出与法治理念的价值断裂、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价值递减和民族社会发展中的个体价值认同弱化等问题。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应努力实现国家法体系的功能和习惯价值的协调适应、加快习惯在法治进程中的价值适应性、发挥社会转型中习惯的独特价值、以群众的广泛积极参与增强习惯的法律实效,使习惯逐渐适应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 标签: 非正式制度 少数民族习惯法 治理现代化 协调共生
  • 简介:蒙古族作为我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利用草原饲草资源从事畜牧业,又以狩猎业补充食物的不足。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早在习惯时代,他们就非常重视草原的生态保护。习惯是指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为基础的,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进行社会管理,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在蒙语中叫做“约孙”,不仅包括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办事规律和做法,而且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禁忌。古代蒙古族生态保护的法律规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蒙古民族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标签: 生态保护 习惯法 蒙古族 生态建设 古代 借鉴
  • 简介:台江县既是一个苗族县又是一个林业县。由于林木在当地苗族人的生活中作用重大,为了保护山林权益,他们形成了丰富的林权习惯资源。这些习惯集中体现在村规民约当中。林权纠纷是当地村寨最常见的纠纷之一,纠纷解决机制主要是调解,也会偶然用到神明裁判。在林权保护方面,习惯很好地补充了国家法之不足,但也偶然会有冲突。

  • 标签: 台江县 阳芳寨 林权 习惯法
  • 简介:在社会学视野中,将习惯视为与国家法并列的'民间'.其实,'习惯'乃是物质生活条件中生存并制约着法律创制,具有民族特性的'法权关系'.遵从这种'习惯权'实则是一种'恢复理性原本意蕴'之真实的理性思维方式.权利确认的逻辑告诉我们,国家欲颁行'良',就必须关注并遵从具有'先在性'意义的'习惯权'.

  • 标签: 习惯法权 习惯民间法 法律制度 国家法
  • 简介:“枫桥经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在调解制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民间习惯的特点。社会转型期的司法改革要从“枫桥经验”中借鉴本土传统法律文化的经验。向多元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 标签: 枫桥经验 司法改革 习惯法
  • 简介:我国藏区的赔命价制度是历史的产物,而西方的恢复性司法是现代法治的需要,看似不相联系的两个制度却存在众多方面的共通之处,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依照现代法治精神对我国藏区的赔命价制度予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性选择。

  • 标签: 赔命价 恢复性司法 交流与对接
  • 简介:侗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交界的狭长山地中,是一个以水稻耕作和山林采伐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山地民族。在长期的自然交感中,侗族社会自发形成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民间习惯。其中,罚则就是为了保障侗族习惯的权威和效力,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统一遵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而对违反习惯的人采取的各种处罚措施及其标准。国家的介入导致了侗族社会的革新,同时由于侗族社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内外相互作用下,侗寨、侗族习惯、罚则都在发生变化。但直到现在,侗族人依然以山为屏障,在观念上形塑族群的认同边界,对外来权威与观念进行"内"与"外"的区分和应对,罚则在不变与变中以特有的形式保留下来,与"送下乡"共同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同时,大山的稳如磐石就如传统地方性知识在侗人心中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而大山的隔断性就如侗人心中内外区分的屏障,筑建了侗人族群文化的无形屏障。

  • 标签: 山地民族 侗族习惯法 罚则 变迁
  • 简介:藏族“赔命价”习惯的合理存在已经是法治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藏区“赔命价”习惯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我们应吸收借鉴其合理性并纳入司法审判程序中;但“赔命价”习惯也存在局限性,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应弃其糟粕,正确引导藏族“赔命价”习惯在藏区发挥作用。

  • 标签: 赔命价 部落习惯法 藏族地区刑事司法 民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