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豆抗原蛋白可引起仔猪发生过敏反应,本文对大豆抗原的结构,对仔猪的影响及其降低免疫反应的途径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大豆抗原 仔猪 过敏反应
  • 简介:深低温保存技术的出现使同种瓣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心脏外科手术.深低温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同种瓣的生物活性,这是它能够在体内保持耐久性的重要条件,但随之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排斥反应不容忽视.本文讨论了深低温技术对同种瓣抗原性的影响以及移植后的免疫排斥现象、发生机制及其意义.

  • 标签: 同种瓣 深低温保存 免疫排斥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海洋环境的恶化,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影响,使鱼粉价格不断攀升,鱼粉短缺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现如今中国每年向全球供将近70%的水产品。同样,中国正面临着鱼粉短缺的现状,价格上涨,使鱼粉已成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寻找合适的替代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草食性鱼类,是否同样对不同蛋白源存在选择性摄食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水产动物的摄食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解决不同食性鱼类对不同蛋白源饲料的选择性摄食现象,首先要研究养殖鱼类的摄食调控机制,为蛋白源替代的应用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草鱼,蛋白源,摄食调控,免疫应答,肉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障碍是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简称ICI)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其机制未彻底明确。临床医生特别需要提高对ICI有关甲状腺不良反应的了解。本文将回顾相关文献,并概括总结了ICI有关的甲状腺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甲状腺不良反应 研究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社区计划免疫儿童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时间段内,本辖区社区计划免疫儿童,共计有500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予以记录,并统计年龄分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全部社区计划免疫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7例,占比3.40%,其中各个年龄段分布率分别为1.00%、1.00%、0.80%、0.60%。(2)社区计划免疫儿童不良反应包括红肿、硬结、发热,发生率分别为2.00%、1.00%、0.40%。结论:社区儿童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红肿、硬结、发热,应对其开展针对性护理。

  • 标签: 社区 计划免疫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儿童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本社区接种疫苗的儿童(4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针对性疫苗接种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社区儿童计划免疫 常见不良反应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0.05的标准。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免疫炎症,应用依巴斯汀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
  • 简介:摘要多种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正进入临床应用,为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补充。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来增强整体免疫应答,但同时也会导致非常规的反应模式,这对影像学检查可有效评判治疗效果这一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效的抗肿瘤免疫需要初级和次级淋巴组织发动全身免疫反应来完成。但是全身免疫反应的增强会破坏健康组织的免疫稳态,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组织和液体活组织检查,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和全身免疫反应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然而,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受到相关过程中生物、空间和时间异质性的限制。因而,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指南的不断完善和新证据的出现,人们对18F-FDG PET/CT在反应评估中的作用有了更多的认识。这种无创技术能够用以研究整体免疫应答的生物学基础,以最大程度挖掘治疗潜力。

  • 标签: 分子成像 18F-FDG PET/CT 免疫治疗 免疫反应 治疗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采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发热、咳嗽和啰音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IgM、IgA、IgG以及CRP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免疫球蛋白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ICPis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内分泌不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涉及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功能紊乱。ICPis致内分泌腺体损伤是临床医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诊治存在诸多疑惑。国内外虽已陆续推出多个指南/共识,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ICP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治流程和共识。为规范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专家共识和相关临床研究,综合肿瘤学、免疫学专家意见后撰写制订本共识,以供在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中参考。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腺体
  • 简介:建立具有免疫反应的时滞HIV动力学模型,引入以表示机体免疫系统从接受抗原刺激到产生新的毒性T淋巴细胞(CTL)所产生的时间为时滞参数。讨论系统解的非负性和有界性,得到确定模型动力学性态的基本再生数。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应用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小于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此时HIV在个体体内最终灭绝。最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合理性。

  • 标签: 病毒 全局稳定性 免疫反应 李雅普诺夫函数
  • 作者: 崔浩波 陈婷 范佩文 王若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免疫与放疗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综合放射治疗科,乌鲁木齐 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免疫与放疗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综合放射治疗科,乌鲁木齐 830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Ⅳa期鼻咽癌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LMP2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及临床意义,为鼻咽癌免疫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初治的59例鼻咽癌患者,应用LMP抗原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研究CD4+T细胞、CD8+T细胞白细胞介素(IL)-2、IL-1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对LMP1、LMP2反应阳性率存在差异。T3-T4期鼻咽癌患者LMP1特异性CD4+T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T1-T2期患者(51.0%∶10.0%,P=0.042),LMP1和LMP2、CD4+T细胞和CD8+T细胞间部分细胞因子表达也存在差异。生存分析显示,2、3年OS率为91.5%、88.2%,2、3年PFS率为83.3%、75.3%;单因素分析提示吸烟史、男性、LMP1刺激CD4+T细胞IL-13阳性表达是疾病的进展的危险因素(P=0.026、0.045、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LMP1刺激CD4+T细胞IL-13阳性表达与吸烟史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0.019)。结论LMP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产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不同T细胞亚群表达存在差异。LMP1、LMP2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与原发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体积有关。LMP1刺激CD4+T细胞IL-13阳性表达和吸烟史影响疾病的进展。

  • 标签: 鼻咽肿瘤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 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较高的流行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现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持续的气道、肺部炎症以及肺组织结构的破坏是COPD的主要病理特征。即使在危险因素消失后,COPD的炎症依旧持续进展,提示COPD中炎症自我维持机制的存在。免疫反应介导了COPD炎症反应的发生,但是其中的关键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本文总结了COPD炎症发生的适应性免疫相关机制,并提出其中的自身免疫机制可能是COPD慢性炎症自我维持的关键。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有望为COP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炎症 自身免疫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上气道高反应性(upper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局部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等,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除了传统的免疫学理论外,还存在神经免疫机制。本文主要介绍神经免疫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AHR时神经免疫的主要形式,如神经源性炎性反应,2型固有淋巴细胞诱导的Th2样反应等;瞬时受体电位及其在冷热刺激诱发神经源性炎性反应免疫源性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生物钟紊乱及其对外周靶器官生物时相的影响;最后结合翼管神经切断术介绍神经阻断在神经免疫调控中的作用。

  • 标签:
  • 作者: 许桐榛 梁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疗科,深圳 518116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特别是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近年研究焦点。但联合治疗模式在给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也改变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目前尚无确切数据阐明在不同联合治疗模式下,不同分期肺癌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本文针对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各项研究,对各期NSCLC的不良事件,尤其是肺炎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实现各期患者最大限度地获益提供参考。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放射疗法 免疫疗法 不良反应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