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多酶清洗液预处理复用器械对提升清洗质量的价值。方法将我科82件手术器械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1件,A组在常规基础上,使用多酶清洗液进行预处理,B组按照常规清洗方式,对比两组器械目测,放大镜和模STF卡检测结果。结果和B组相比,A组器械目测,放大镜和模拟STF卡检验结果显著较好,P<0.05。结论对于需反复清洗的手术器械,在上机之前,使用多酶清洗液预处理,可以起到显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预处理 复用器械 多酶清洗液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方法结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围绕科室质量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投票打分确定这期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过统筹分析制作了查检表对活动前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现状问题进行查检分析,确定真因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活动后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71.9%提升到95.1%,目标达成率112.6%,进步率32.3%。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开展,细化并完善了管腔器械清洗流程,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管腔器械 清洗质量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对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监控效果。方法采用随访统计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在2015年01月~2015年12月未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前(对照组)以及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后(观察组)两个阶段的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器械清洗情况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的器械清洗达标率(9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清洗达标率(95.83%),且观察组在器械供给及时度、回收及时度、包装质量、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的结果差异显著(P<0.01),均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管理工作中应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器械清洗的达标率,优化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岗位管理 绩效考核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提高临床科室器械预处理执行率,保障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对预处理不到位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圈员共同制定对策并落实实施,比较活动前后预处理执行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临床科室器械预处理执行率从21%提高至9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增强了医务人员预处理的相关知识,提高了预处理的意识,预处理执行率逐步提高,保障了医疗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预处理 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集中化管理的优势。方法将2010年至2011年期间未实施集中管理前(分散管理)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至2016年期间实施集中管理后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观察组,每个月至少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比较两组的清洗消毒质量,评价两种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目测合格率、放大镜检测合格率、蛋白检测合格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管理更有助于提升医院内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更有助于提高医疗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清洗消毒 集中化管理
  • 简介:文章介绍了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区的送排风系统,包括其构成、设计要素以及在监管过程中的检查要点,旨在指导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更好的运行其洁净区送排风系统,提高生产质量。

  • 标签: 医疗器械 洁净区 送排风系统 检查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外来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管理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的1953件外来手术器械,通过目测法来研究这1953件外来手术器械的处理质量。结果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的1953件外来手术器械中,通过目测法进行检测后合格1936件,合格率为99.13%。在经过规范管理之后,临床使用人员对于手术器械消毒的满意度为95.94%。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规范管理,使外来手术器械的包装、清洗以及消毒等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感染,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使资源可以真正的共享,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手术器械 规范管理
  • 简介: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数据造假行为,不仅严重影响药品质量安全、医疗效果和药品监管权威,而且严重扰乱医疗行业监管秩序,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把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依法惩治药品、医疗器械注册过程中

  • 标签: 依法打击药品 医疗器械注册 注册申请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感染部位,分析引发感染的相关护理因素。结果120例新生儿中共有9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9.1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皮肤以及口腔等部位。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操作不严格等都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护理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

  • 标签: 院内感染 新生儿 感染控制 护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术前检查记录、手术档案、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出院后接受跟踪调查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4种(1)患者自身原因。17例患者,有8例患者因用手触摸手术切口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5例患者因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功能较差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4例患者因体型肥胖,在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及切口中残留死腔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季节天气原因。(3)医院卫生环境原因。(4)主刀医师的手术操作不当及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不到位。结论患者自身原因、医院卫生环境原因、季节天气原因是导致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健康干预、在为其进行手术治疗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加强其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感染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生殖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70例,其中53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阳性,作为观察组,17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阴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感染菌属进行组内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率最高,占比58.49%,对照组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占比35.29%。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最为常见的因素,且以人型支原体感染较为多见,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产妇产褥感染时间延长,影响产妇产后恢复效果,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支原体感染的干预,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妇感染 剖宫产 支原体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一般人群通过血液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风险。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1996—2016年国内发生的HCV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因血液透析发生HCV感染暴发事件10起,涉及血液透析患者689例,其中258例感染HCV,感染风险为37.45%;不安全注射导致HCV感染暴发事件3起,涉及人群基数不祥,其中447例感染HCV;输血或单采血浆导致HCV感染暴发事件4起,共涉及191例,其中156例感染HCV,感染风险为81.68%。结论我国一般人群通过血液传播感染HCV的风险极高。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HCV 血液传播 感染风险
  • 简介: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约有160万种,目前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为10万余种。其中大部分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益,但也有少数种属对人类有害,会引起人类疾病。至今被确认为致病菌的真菌有500余种。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交叉与进步,尤其是随着整个医学的发展和客观需要的增加,医学真菌迅速发展,人们对真菌所致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据初步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真菌病患者增加了30~50倍,

  • 标签: 真菌感染 人类疾病 真菌种类 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