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于2019年6月—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外科就诊的226例颅脑外伤患者,随访6个月后根据血钠水平,分为低血钠组(n=81)和正常血钠组(n=145),分析与患者低血钠发生相关的多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GCS评分的最佳截断点,依据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正常血钠组患者年龄为(40.33±15.32)岁、脑挫裂伤有87例(60.00%)、脑室出血有3例(2.07%)、脑疝有15例(10.34%)、GCS评分<6分有35例(24.14%)以及GCS评分≥6分有110例(75.86%);低血钠组患者年龄(47.17±16.03)岁、脑挫裂伤有65例(80.25%)、脑室出血有7例(8.64%)、脑疝有19例(23.46%)、GCS评分<6分有44例(54.32%)以及GCS评分≥6分有37例(45.6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增大、脑室出血、脑疝、ADH升高及GCS评分<6分均为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87、2.531、1.344、1.387、1.582;95%CI: 1.945~2.628、1.338~3.723、1.256~1.431、1.013~1.761、1.233~1.931;P<0.05)。GCS评分预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截断点为6分,其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64.30%。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来构建预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其中C-index结果和ROC曲线AUC分别为0.798(95%CI: 0.751~0.842)和0.815(95%CI: 0.767~0.877),表明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GCS评分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是否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利于尽早对患者的识别和干预。

  • 标签: 颅脑损伤 低钠血症 GCS评分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从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名手外伤术后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手术之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指导,在患者进行活动的时候要限制患者,抬高患者的患肢,要高于心脏水平,影响患者术后患者感染的因素进行探究。结果:导致手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创面的引流、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年龄以及在受伤之后伤口有污物。结论:手外伤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会出现感染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患者自身的因素、手部外伤处理问题等等,因此要在围手术期做好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若患者出现异常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在进行护理时要按照规定严格落实,对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 标签: 手外伤 术后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加强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00%,未发生脑脊液漏、再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0%。结论: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病情凶险,于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颅内感染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外科临床治疗综合效果进行有效的探究与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对我院2020年4月至2020年7月入院接受治疗50位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选取,并且充分的应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将所选取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种,每组各25人。在分组构建过程中,对其中一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常规治疗方式,并将其作为常规组进行观察,而对另25位患者则在应用常规性的神经外科临床治疗方式的基础之上,对高压氧治疗模式予以有效的应用,并且作为实验组对其综合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结果: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应用常规脑外神经治疗方式结合高压氧治疗模式所治疗的患者一共治愈22位,另有3位患者治疗无效,而整体综合治疗效率与常规组相比相对较高。结论:在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外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充分的应用传统治疗模式配合高压氧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对患者的预后状态予以有效的改善,使患者能够有效的恢复其身体健康。因此,该方法在具体的脑外伤神经外科的治疗过程中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表现,可以在具体的临床实验中予以有效推广。

  • 标签: 危重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 治疗效果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护理要点。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时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显著较高,P

  • 标签: 重型 颅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护理要点 讨论
  • 简介:【摘要】幼儿园安全管理是幼儿园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幼儿生命健康的根本保证,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相关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20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87例外伤相关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间肿瘤Breslow厚度的差异;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外伤至发现皮疹的时间与Breslow厚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法分析黑素瘤临床病理特点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外伤相关黑素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87例外伤相关黑素瘤患者中,男47例(54.02%)、女40例(45.98%),50例(57.47%)由锐伤引起,37例(42.53%)由钝伤引起。31例(35.63%)原发皮损位于手部,48例(55.17%)位于足部。> 55岁组患者原发肿瘤Breslow厚度显著高于≤ 55岁组(U = 623.500,P = 0.010),而不同性别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38)。外伤至发现皮疹的时间与肿瘤Breslow厚度呈负相关(r = -0.203,P = 0.037)。患者年龄、肿瘤Breslow厚度、Ki67增殖指数和肿瘤遗传背景均显著影响外伤相关黑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P < 0.05或< 0.01);性别、外伤类型、瘤团有无溃疡未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均P > 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Ki67增殖指数及Breslow厚度是影响外伤相关黑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值(95% CI)分别为1.946(1.234,4.217)、1.839(1.014,3.332),P值分别为0.039、0.045]。结论外伤相关黑素瘤的Breslow厚度与患者年龄、外伤至发现皮疹的时间相关;年龄、肿瘤Breslow厚度、Ki67增殖指数和肿瘤遗传背景均影响黑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且Ki67增殖指数和肿瘤Breslow厚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黑色素瘤 创伤和损伤 预后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将舒适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探究,所纳入患者为80例,属于本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40例,以常规模式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则需要将舒适护理干预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期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舒适护理 手外伤皮瓣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根据抽签法分组方式抽取64例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病患,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细节管理,参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参照组和实验组病人出现并发症几率。结果: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超于实验组,两组数据具有较大差异,代表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并发症 细节管理 重型颅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左氧氟沙星应用于眼外伤围术期中预防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病例选择在2019.01-2021.03时间内,在本院行眼外伤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非开放性眼外伤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2组。在常规组中30例患者经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在实验组中40例患者经局部滴入左氧氟沙星,统计并比较2组应用价值。结果:2组治疗前细菌培养结果存在差异,x2=6.300(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x2=5.143(P<0.05)。结论:以静脉滴注与单纯以左氧氟沙星药物滴眼,均能够起到有效预防感染效果,但相较于静脉注射,以局部滴眼方式可降低患者对药物应用剂量的同时,还能减少其发生不良反应,适宜推广。

  • 标签: 眼外伤 手术 左氧氟沙星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2019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前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数值差距不大(P>0.05),对比两组护理后数据,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61.53±18.67)、FMA评分(81.67±18.29)均比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49.88±18.73)、FMA评分(52.19±19.69)更高,P

  • 标签: 临床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医院接收的108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早期气管切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其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早期气管切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灾难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大学生作为家庭和国家培养,即将为社会做出贡献,却因遭受一些意外伤害,导致自己不幸去世,不仅对于一个家庭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遗憾。本文基于保险公司对于大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开展业务少、宣传平台不多、自身不够重视、经济状况不足四个方面去分析并给出建议。

  • 标签: 意外保险 心理特点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采取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15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对象,按护理干预手段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比各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1.7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运用到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可提升临床实施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实施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骨科外伤患者术前心理反应的干预影响,总结一系列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因骨科外伤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实施随机分组法划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化护理,完成术前的基础护理任务,使患者积极配合诊疗工作的开展,实验组则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干预骨科外伤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减轻骨科外伤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进行两组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效果的观察,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统计,结合相关结果实现不同护理干预方式临床推广价值的准确评估。结果:实验组骨科外伤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外伤 术前心理反应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人类脑部控制着人体各种高级指令和反射活动,脑部结构的损伤存在复杂性,由此脑损伤成为了目前刑事案件之中常分析项目。在法学鉴定当中颅脑损伤的鉴定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颅脑损伤鉴定对于判断案件的量刑与性质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由于颅脑损伤存在着许多的类型,同时导致损伤的原因也是较多的,由此对颅脑损伤进行正确性的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主要对颅脑外伤伤与病的法医学鉴定进行探讨,阐述了颅脑损伤的含义及其分类,随后对方法医学鉴定的要点进行阐述,最后对颅脑外伤损伤程度及评定进行阐述。

  • 标签: 颅脑外伤 法医学鉴定 法医临床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方法: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随机确定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分析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睑美容手术切口修复外伤后眼睑畸形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80例外伤后眼睑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予以医学美容缝合,观察组则采用眼睑美容手术切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两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切口渗液、切口红肿、术眼红肿、切口瘢痕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2.50%(P<0.05);两组修复后,观察组临床修复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采用眼睑美容手术切口修复外伤后眼睑畸形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升修复优良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眼睑美容手术切口修复 眼睑畸形 修复优良率 不良反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