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腑汤”对腹部术后大鼠血清一氧化的影响。方法复制结肠吻合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通腑汤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指标。结果通腑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一氧化含量降低(P<0.05)。结论“通腑汤”降低腹部术后大鼠血清一氧化含量可能是其恢复术后胃肠功能的机理之一。

  • 标签: &ldquo 通腑汤&rdquo 腹部术后 胃肠动力 一氧化氮
  • 简介:2.5NO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保护缺 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提高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NO的水平,具有减轻再灌注心肌损伤、抑制中 性粒细胞的粘附、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律失常等作用〔14

  • 标签: 一氧化氮异常 中西医结合 异常中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FeNO)在哮喘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13例哮喘患者分为哮喘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呼出一氧化测定仪测定研究对象的FeNO浓度。结果哮喘组患者的FEV1%、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且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086,P<0.01;F=64.472,P<0.01);哮喘组患者的FeNO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562,P<0.01);经治疗后,控制组和部分控制组患者FeNO值均明显下降,但哮喘部分控制组FeNO浓度与未控制和控制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值与肺功能参数FEV1%之间无相关关系(r=-0.131,P>0.05)。结论呼出气一氧化测定在辅助评价哮喘患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哮喘 患者 呼出气一氧化氮 诊断
  • 简介: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广,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而延误治疗,进而发展为典型哮喘。近年来,呼出气一氧化作为一种无创、简单、及时、重复性高的炎症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治疗以及监测管理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故本文将对呼出气一氧化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哮喘 咳嗽 呼出气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儿童过敏状态对呼出气一氧化(FeNO)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地区三所小学6~12岁儿童298例为研究对象,男性148名、女性150名,平均年龄8.76±1.78岁。按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采用阿罗格提供的皮肤点刺试验原液对研究对象予以过敏原筛查。结果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过敏原阳性组FeNO平均值为29.83±21.99ppb,均大于无过敏原阳性组及只有一种过敏原阳性组的FeNO平均值(分别为15.79±9.89ppb,15.57±10.88ppb),且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过敏原阳性组的FeNO平均值与其他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P<0.05)。结论只有一种过敏原阳性的健康儿童,可无明显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表现。有多种过敏原阳性的儿童可能存在亚临床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此部分儿童也许更易诱发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相关的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等。

  • 标签: 健康儿童 呼出气 一氧化氮 过敏原
  • 简介:基于对沙棘化学成份的调查,沙棘果中75%的乙醇提取物及其枝条中80%的丙酮氯仿可溶性物质可以抑制脂多糖(LPS)和重组小鼠的干扰素(IFN)-γ活性吞噬细胞即RAW264.7细胞中一氧化(NO)的生成。从果实提取物中可以分离出三种已知的黄酮、槲皮素(1)、kaempferol(2)、异鼠李素(3)和两种已知的萜类,果酸(4)和熊果酸(5)。该试验第一次从沙棘中提取出果酸,此外还从沙棘树皮的萃取物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萜类、2-O-caffeoyl-谷酸(6),已知的萜类,鱼肝油醇酸(7),6-甲氧基-2H-1-苯芘(8)和β-醇(9)。并对RAW264.7细胞中的NO产物的活性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沙棘 2-O-咖啡醇-谷酸 一氧化氮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健康人群呼气时含有一氧化碳,且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主要由鼻窦产生一氧化,还可能产生鼻腔年黏膜。口呼气一氧化更多源自支气管与肺泡,气道疾病的发生还可能导致呼出气一氧化的浓度发生改变。科技不断提高的今天,儿童上气道疾病广泛应用了呼出气一氧化的测定,主要因为其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无创的方法。因此,本文综述了上气道疾病中呼出气一氧化的应用。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 儿童 上气道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足月新生儿肺炎治疗中一氧化吸入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接受祛痰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一氧化吸入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抗炎指标、抗氧化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MDA(丙二醛)、AOPPs(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IP-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TAOC(总抗氧化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MIP-2、TAOC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肺炎治疗中一氧化吸入能够显著改善应激状态和炎症,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一氧化氮吸入 新生儿肺炎 抗氧化 抗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NO)对屏障功能破坏的小鼠表皮增生的影响。方法将15只SKH1无毛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AP)处理组(4只)、屏障破坏组(4只)、屏障破坏+SNAP处理组(4只);将1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屏障破坏组、屏障破坏+硝普钠(SNP)处理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小鼠背部涂抹丙二醇-乙醇混合溶剂;SNAP处理组仅涂抹SNAP溶液;屏障破坏组采用胶带反复粘贴背部皮肤并涂抹丙二醇-乙醇混合溶剂,每天2次;屏障破坏+SNAP或SNP处理组小鼠经胶带处理后涂抹10 mmol/L SNAP或SNP溶液。各组均连续处理4 d,第5天处死小鼠并取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表皮厚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检测表皮增殖细胞。多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SNAP处理组SKH1小鼠表皮厚度及PCNA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3、1.25,P值分别为0.748、0.24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屏障破坏组SKH1和C57BL/6J小鼠表皮厚度均明显增加,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均P < 0.01)。屏障破坏组SKH1小鼠表皮厚度为(50.4 ± 5.4)μm,PCNA阳性细胞数为(87.3 ± 3.8)个/mm,而C57BL/6J小鼠分别为(45.9 ± 3.7)μm和(232.0 ± 19.3)个/mm,与之相比,屏障破坏+SNAP处理组SKH1小鼠及C57BL/6J小鼠表皮均显著增厚[(127.5 ± 12.0)μm,(78.1 ± 7.6)μm,均P < 0.001],且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120.0 ± 5.0)个/mm,(285.0 ± 15.0)个/mm,均P < 0.01]。结论局部NO供体处理不影响正常表皮增生,但在表皮屏障功能破坏状态下,NO供体促进表皮增生,提示皮肤状态影响局部NO供体对表皮增生的作用。

  • 标签: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供体 表皮 增生 细胞增殖 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几十年,全球儿童哮喘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哮喘存在多种表型,在儿童以2型(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为主。呼出气一氧化(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标志物,其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该文就FeNO的来源、检测方法、可能影响因素及其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 气道炎症 儿童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FeNO)联合小气道功能检测替代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诱导痰检查鉴别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CVA组40例、EB组25例、其他慢性咳嗽组40例。分析各组间FeNO与肺功能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FeNO、小气道功能、FeNO联合小气道功能鉴别CVA与EB的价值。结果FeNO值在CVA组最高,EB组次之,其他慢性咳嗽组最低,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NO值分别为33.0(30.0,37.8)ppb、28.0(25.5,32.0)ppb、13.0(11.0,15.0)ppb](H=79.00,P < 0.05);肺功能中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CVA组为74(66.0,77.4),EB组为80(79.0,83.3),其他慢性咳嗽组为88.0(86.4,90.0)]、FEF25(%)[CVA组为70.0(60.3,75.1),EB组为78.0(74.1,85.0),其他慢性咳嗽组为81.7(78.9,86.3)]、FEF50(%)[CVA组为75.2(67.1,80.8),EB组为80.6(75.7,85.9),其他慢性咳嗽组为89.4(87.0,90.5)]、FEF75(%)[CVA组为76.4(68.7,85.8),EB组为80.9(77.4,89.7),其他慢性咳嗽组为90.8(87.2,94.2)]在CVA组中均明显低于其他慢性咳嗽组;EB组除FEF25(%)外,MMEF(%)、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其他慢性咳嗽组;CVA组MMEF(%)、FEF25(%)均明显低于EB组;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2.82、47.04、47.41、49.11,均P < 0.01),但CVA组FEF50(%)、FEF75(%)与E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中,FeNO、MMEF(%)为鉴别CVA与EB的重要指标(P < 0.05)。以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诱导痰为鉴别CVA与EB的金标准时,FeNO和MMEF%单独鉴别时,其最佳阈值分别为30.0 ppb、77.7,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2,敏感性分别为70.0%、77.5%,特异性分别为72.0%、88.0%。FeNO及MMEF(%)联合鉴别时曲线下面积为0.89,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96.0%。结论FeNO、MMEF%检测可用于鉴别CVA与EB,但两者联合价值更高。

  • 标签: 咳嗽 哮喘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 一氧化氮 肺功能 小气道功能 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FeNO)测定在老年哮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7月-9月收治的3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FeNO检测、FEV1占预计值(%),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FENO显著高于缓解期与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组FENO水平与FEV占预计值(%)呈明显负相关。结论FeNO在老年哮喘患者中明显增高,FeNO检测对老年哮喘的诊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老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呼出气一氧化(FeNO)检测值与一般资料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集2017年11月—2018年4月就诊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的600名慢性咳嗽患者,进行FeNO检测,均记录一般资料,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清总IgE及肺功能检测,分析不同程度的FeNO水平与上述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600例,其中FeNO<25ppb者381例,25≤FeNO<50者142例,FeNO≥50者77例。发现不同FeNO组别,慢性咳嗽患者在性别比例、合并过敏性疾病比例、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及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O检测值与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r=0.227,P=0.001)、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r=0.509,P=0.000)及血清总IgE(r=0.509,P=0.000)显著正相关,与FEV1%(r=-0.112,P=0.140)无显著相关性。结论FeNO检测在评估气道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患者相关临床数据分析FeNO检测结果有助于精准医疗的开展,避免错误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 慢性咳嗽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IFN-γ对感染旋毛虫沙鼠组织NO及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组织NO量,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IFN-γ促进各组组织NO量.高浓度组小肠组织破坏严重;各组脑组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IFN-γ能促进组织NO合成;各组织的炎症病变不同.

  • 标签: 一氧化氮(NO) 旋毛虫 IFN-Γ 小肠 旋毛虫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LSECs)的内皮型一氧化合成酶(eNOS)对肝细胞(H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细胞并分组为HC组,HC+LSECs组,HC+ 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HC+LSECs+L-NAME组,HC+LSEC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HC+LSECs+HGF+L-NAME组。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方法检测HC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HC的蛋白激酶B(Akt)、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及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LSECs、LSECs+L-NAME组中细胞的eNOS、血管生成素2(Ang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C+LSECs组与HC+LSECs+L-NAME组比较,HC增殖率高[(42.30±4.43)%比(32.80±3.18)%];HC+LSECs+HGF组与HC+LSECs+HGF+L-NAME组比较,HC增殖率高[(96.34±2.48)%比(59.53±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325,P<0.01)。Akt、c-Met的表达:HC+LSECs组与HC+LSECs+L-NAME组比较表达升高(4.71±0.02、9.18±0.09比2.66±0.01、6.78±0.08);HC+LSECs+HGF组与HC+LSECs+HGF+L-NAME组比较表达升高(10.55±0.02、17.53±0.16比5.82±0.02、10.72±0.05,F=103 175.549、8 465.544,P<0.01)。Ang2、TGF-β1、eNOS的表达:相对于LSECs细胞组,LSECs+L-NAME组中eNOS的表达下降(0.372 838±0.019 876比0.117 049±0.008 135,t=20.732,P<0.01);(0.027 93±0.000 92比0.010 57±0.000 15,t=32.126,P<0.01),而Ang2、TGF-β1的表达升高(0.216 319±0.018 801比0.557 341±0.034 118,t=-84.663,P<0.01),(0.004 99±0.000 06比0.017 00±0.000 10,t=-181.747,P<0.01);(0.137 316±0.012 621比0.628 727±0.045 014,t=-75.773,P<0.01),(0.010 930±0.000 351比0.034 670±0.000 830,t=-45.488,P<0.01)。结论来源于LSECs的eNOS,可以通过抑制LSECs中Ang2/TGF-β1信号通路表达,达到促进HC增殖作用。

  • 标签: 肝窦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血管生成素2 肝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为研究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动脉壁内皮一氧化(NO)合成的影响,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饲雄性纯种新西兰兔8周后,通过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动脉组织一氧化合成酶(NOS)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高脂高胆固醇膳食8周后,内皮型(NOS)mRNA表达下降、总NOS活力减弱、血浆一氧化代谢产物(NOP)水平降低(P<0.05);内皮素(ET)水平上升。结果提示: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引起高脂血症,可损害动脉内皮,降低NOS的基因表达,抑制NO的合成

  • 标签: 胆固醇.膳食 一氧化氮 内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是观察机械通气+一氧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把32例病例中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例和NO治疗组17例。结果在上机时间、吸氧时间方面NO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

  • 标签: 胎粪吸入综合征 机械通气 一氧化氮 新生儿
  • 简介:观察大鼠下丘脑各核团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结果显示,大量NOS阳性神经元见于下丘脑外侧区,视上核(SO)和室旁核(Pa);出现较多NOS阳性神经元的部位是视前大细胞核,见到少量NOS阳性神经元的部位是室周核,视前内侧区,视前外侧区和下丘脑前区,结论: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的许多核团。

  • 标签: 下丘脑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阳性神经元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FeNO)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A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62例,其中首次诊断支气管哮喘的41例为A组,而规律性应用糖皮质激素达6周以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1例为B组,选健康儿童39例为对照组。使用NO测定仪测定FeNO水平,以临床症状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为哮喘诊断的金标准。结果A组为(47.15±31.25)ppb(20.5~69.8ppb);B组为(28.01±17.39)ppb(10.7~38.5ppb);对照组为(12.68±8.80)ppb(6.9~24.2ppb)。FeNO值A组大于B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FeNO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支气管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