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好发于老年人群及免疫力低下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带状疱疹流行的变化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带状疱疹的流行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带状疱疹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带状疱疹 流行病学 带状疱疹疫苗 皮肤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猪瘟这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其流行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体、季节性和地区性等方面。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猪瘟的防控策略,包括免疫接种、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管理、公众健康教育、监测与报告、扑杀与补偿以及科学研究等措施。通过这些综合防控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瘟的传播与蔓延,保障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猪瘟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偏头痛作为慢性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常见,严重者能使人致残并失去生活能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本文着重介绍了偏头痛三种主要的发病机制,并从性别、年龄、地区与种族方面,对偏头痛流行特点进行了总结,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偏头痛 机制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肛门直肠疾病是一类发病相当普遍的疾病,疼痛、出血、瘙痒、脱出等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给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之对此类病症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肛门病患病率上升,引起肛门的诱因也有了些许变化1。

  • 标签: 肛门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年绵阳市涪城区手足口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7年绵阳市涪城区报告的手足口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764例,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为121.56/10万,未出现暴发疫情。764例中,临床诊断293例,实验室诊断471例(EV71病例81例、CoxA16病例65例、其它肠病毒病例325例);1~6月(442)例,占发病的占57.85%;3岁以下652例,占88.57%;散居儿童451例,占59.03%,幼托儿童288例,占37.70%。男性发病率为137.91/10万,女性为121.56/10万,男女发病有差异,男性发病高于女性(P<0.01);城区发病率为107.21/10万,农村发病率为165.84/10万,城区与农村发病有差异(P<0.01)。结论2017年涪城区手足口病疫情较上一年有所下降,防治工作仍应加强。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地区手足口(hand-foot-mouthdisease,HFMD)爆发和流行分布情况、以及临床特点和医疗就治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和2009年收治的2046例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及临床分析。结果1、2008年首例患者为3岁幼儿,4月16日入院,发热、口腔泡疹和溃疡,手足斑丘疹及泡疹。2009年首例为5岁患儿,口腔泡疹和溃疡,手足斑丘疹及泡疹,5月1日入院。2、2009年流行季节较2008年延后且持续时间长。3、发病前有接触史者占89.6%。4、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平均年龄4.5岁,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5、2008年7、8月为高峰期,2009年9、10月为高峰期,2009年发季节较2008年延后且持续时间长。6、临床特点起病急,病程短,发热,口腔泡疹和溃疡,手足斑丘疹及泡疹明显。7、白细胞分类中以淋巴升高为主,符合病毒性疾病感染特点。8、全部住院患者采用统一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无一例重症,无一例死亡。结论1、流行季节与气候温度有关。2、1-5岁发病率高。3、采用a-2b干扰素+0.9%化氯钠口腔护理,是治疗口腔疱疹及溃疡的关键用药,4、早期进行恰当有效的临床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传染病 爆发 流行 惊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年杭州手足口(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流行特征,为HFMD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HFMD病例临床资料,同时调查患儿家庭环境和卫生因素以及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隐性感染情况。结果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报告HFMD临床诊断病例14 600例,住院病例1 492例,病例集中于5~7月份。1 492例HFMD住院病例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阳性1 374例,占92.1%,EV阳性例数中266例(19.36%)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 group 71 type, EV-A71),151例(10.99%)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 group 16 type, CV-A16),957例(69.65%)为非EV-A71和CV-A16。调查与75名EV-A71阳性患儿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共108名,其中31份粪便标本EV-A71核酸阳性,占28.7%(31/108)。150例EV阳性的HFMD患儿中生后非母乳喂养54例,占36%(54/150);居住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有83例,占55.3%(83/150);卫生条件差的有87例,占58%(87/150);家庭中成员数量3人以上的有112例,占74.7%(112/150);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有90例,占60%(90/150);有幼托儿童家庭中该幼托儿童近期患病的有36例,占64.3%(36/56),未接受HFMD健康教育115例,占76.7%(115/150)。结论2016年杭州市儿童HFMD感染以非EV-A71和CV-A16的其他型EV为优势血清型,家庭因素与HFMD发病和传播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病原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狂犬流行及临床特征,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弥勒县医院感染科2008年3月-2013年5月收治27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4.1%的患者为农村人口,100%的患者未进行有效的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病死率100%。部份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兴奋期恐水、怕风等临床症状典型。结论狂犬是一个可防不可治的疾病,对此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对犬、猫管理不当,暴露后未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和进行免疫接种是导致发病的关键。提高认识,正确处理伤口和免疫接种是降低发病的关键。

  • 标签: 狂犬病 死亡率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2005-2014年武定县结核发病分布及流行特征,为结核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4年,武定县累计报告结核1501例,年均发病率为55.14/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两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意义(x2=172.31,p<0.0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5.94%,发病年龄最小10岁,最大85岁。结论武定县结核发病总体上属于轻度度流行态势,及时发现并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例,加强对涂阳患者的管理,减少传染源,是控制结核发病率的关键。

  • 标签: 肺结核 发病率 疫情分析 预防控制
  • 简介:手足口(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急性弛缓性麻痹 无菌性脑膜炎 常见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嵩县手足口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对嵩县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嵩县共报告手足口168例,其中重症17例,死亡0例,年发病率33.1359/10万,死亡率0/10万;3-7(数据高的几个月,也可以是4-10)月病例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2%;<5岁儿童占98%;疫情波及范围广,重症和死亡病例多;重症病例病原检出率和EV71感染率都较高,死亡病例均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结论手足口的防控应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培训,提高其对重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尽量做到少死人,不死人。

  • 标签: 手足口病 EV71 重症病例
  • 简介:摘要探讨狂犬流行及预防。对狂犬的预防控制资料进行分析。狂犬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本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延长生存时间。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疾病知识宣教,介绍暴露后预防的方法如加强对犬类的管理,不准家庭养犬,如必须喂养,应进行登记、拴养并进行预防接种。

  • 标签: 狂犬病 流行病学 预防
  • 简介:摘 要:手足口在小儿群体中十分常见,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5至7月多发,手足口主要症状是发热,可以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为了控制手足口的传播和流行,根据本地区儿童手足口发病情况,展开小儿手足口流行特征及预防措施探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恙虫是由恙虫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在我国主要以东南、西南地区及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1].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恙虫病疫区迅速扩展至东北、华北等地.恙虫病疫区在我国北方的界限已从北纬30°扩展为北纬40°[2].2008年10月21日,安徽怀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疑似恙虫报告,经流行调查和实验室证实为一起恙虫流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一起恙虫 恙虫病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