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收治的5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病例的临床特征、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2周的治疗,58例患者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11例。有效病例数为51例。有效率为87.93%。结论准确诊断、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准确诊断 个体化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的社区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家庭的配合程度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社区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由社区全科医师及康复师一对一上门或来院康复指导训练,由社区医生和康复师、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整个康复过程,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电疗、皮肤再刺激、家庭康复训练等,入组时、治疗3月、6月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康复组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社区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继发合并症。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缺损 社区医院及家庭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降纤药物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患者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的疗效。方法CRP的比较,并与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治疗6个月,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纤治疗可以同时降低hs-CRP的炎症反应,从而对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降纤治疗 高敏 C反应蛋白 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应用MRA对比观察一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差异。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一次注血组(17只)和二次注血组(18只),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自体动脉血(注血组)注入枕大池。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RA技术观测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动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神经功能损伤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3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68.18%,后逐渐恢复正常。二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5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56.72%,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良好方法;采用MRA技术可活体观测脑血管痉挛。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动物模型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血管造影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从而减少并发症。方法总结和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组120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5例发生尿潴留、皮肤淤斑、假性动脉瘤。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1例出现胶布过敏,4例出现术侧皮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卧床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差异并不明显。结论针对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脑血管造影术后缩短卧床时间至6小时并没有使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增加。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健康体格检查和对大动脉血管壁的无创伤性B超检查,提示引起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性因素,为临床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从40-70岁的临床健康体格检查者中,选取300例无明显特殊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症状的亚健康者,进行无创伤性B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定。94例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0.9mm者作为检出组,其余206例作为对照组,并对此作进一步研究,得出有临床参考意义的指标。结果对照组与检出组的胆固醇异常率分别为35.4%、13.2%;尿常规异常率分别为52.3%、26.8%;年龄差异分别为(48.91±3.69)岁、(47.52±4.16)岁,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无症状型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引起高度性重视,要有针对性的加强预防措施,并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预防高胆固醇血症
  • 简介:摘要通过对87例老年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理分析,认为老年脑血管病人在患病期间多数表现恐惧、焦虑、苦恼、孤独、郁闷等心理现象,在临床护理中,注意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心理疏导工作,从而取得患者的信赖,同时从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鼓起生活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脑血管治疗仪对治疗脑卒中病人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同时应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观察组予超声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应用。结果两组病人分别按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进行评定,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00%)(P<0.01)。结论脑卒中病人早期给予超声脑血管治疗仪治疗对肢体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提高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脑血管治疗仪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既参与了胚胎时期的血管发育和形成,也对出生后的成体血管新生、修复、重建等有重要作用。内皮祖细胞的这一生物学特性,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到相关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之中,为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早期诊断、新型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烟雾病 颅内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过去的几十年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迎来心脑血管事件的拐点,而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仍然在强劲增长并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将医疗阵线向健康人和早期慢性病患者前沿,做到以防为主和防治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期待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拐点。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不同时间的hs-CRP含量变化,分析血清hs-CRP含量与脑梗死病灶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血管患者在发病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脑梗死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s-CRP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应的体征和指标做统计与分析。结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88.7%和11.3%;87.3%的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半球,其中基底节出血占41.8%;该病病死率为8.1%;50-70岁之间患者共42例,占67.7%;22.5%、8.1%和8.1%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史;59.6%的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而8.1%的患者死亡。83.9%的患者在入院后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分别有59.7%、45.2%和38.7%的患者在入院后检查发现有高血压、心率失常或高尿酸血症。结论对于血性脑血管患者发病常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出血最常见。高龄、高血压病史是该病可能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常有意识障碍、心率失常和高尿酸血症。

  • 标签: 出血性脑血管病 诊治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缺血与慢性和复发性支气管炎、耳鼻喉感染或牙病感染等慢性和复发性感染的关系。方法从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选取脑梗或短暂型脑缺血等急性脑血管缺血患者150例,组成ACVI组,神经科其他患者60例,组成对照组,详细询问两组患者支气管炎、鼻窦炎、尿道炎以及扁桃体炎等慢性和复发性感染相关疾病史;检测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以及纤维蛋白原;进行龋齿、牙周以及全牙指数等牙齿检查;进行耳鼻喉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在慢性或频发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方面,ACVI组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性支气管炎方面,ACVI组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结论慢性和复发性感染对于急性脑血管缺血有较大的影响,应该在平时予以注意。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缺血 慢性感染 复发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