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矢状位牵引在股骨近端髓内(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宁波市第九医院骨二科收治的6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患肢矢状位10°~20°牵引分为两组:水平牵引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为(73.6±9.4)岁。矢状位牵引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75.0±7.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6个月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矢状位牵引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7.1±4.7)min]、术中出血量[(72.3±9.1)mL]、术中透视次数[(11.5±1.4)次]显著少于水平牵引组患者[(56.7±4.6)min、(103.9±19.2)mL、(14.6±1.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牵引组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髋关节疼痛。随访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患肢矢状位10°~20°向上倾斜牵引可避开髂骨翼、臀部软组织及外侧腹壁的阻挡,术者手术操作方便,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矢状位牵引 老年人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近端髓内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2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2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114例,实验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治疗,参照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价值。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指标及并发症上均要好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的运用,效果好于解剖型锁定钢板,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髓内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Gamma钉进行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固定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更少,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防旋髓内钉 老年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APFLP)与股骨近端髓内(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IFF患者,由交通伤、跌伤所致;患者年龄范围为53~82岁,Jensen-Evans分型:Ⅰ~Ⅲ型。按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行APFLP治疗的33例患者为APFLP组,行PFNA治疗的37例患者为PFN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术中出血量为(119.85±21.07)ml,少于APFLP组的(152.37±25.43)ml,手术时间为(55.81±15.73)min、切口长度为(45.61±12.07)mm,短于APFLP组的(112.49±16.32)min、(106.73±30.2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FLP、PFNA均可作为治疗IFF有效方法,但PFNA具有切口小、手术耗时短且出血量少等优点。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羟考酮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PFNA)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择期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43例)和联合组(羟考酮+静吸复合麻醉,43例)。对比2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苏醒时间;及2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静吸复合麻醉能够缩短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安全可靠。

  • 标签: 羟考酮 复合麻醉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予以防股骨近端髓内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20.2~2021.2在我院就诊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35例予以防股骨近端髓内内固定术者纳入治疗组,35例予以锁定钢板固定术者纳入对照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和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手术指标明显较好,P0.05;和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患者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予以防股骨近端髓内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20.2~2021.2在我院就诊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35例予以防股骨近端髓内内固定术者纳入治疗组,35例予以锁定钢板固定术者纳入对照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和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手术指标明显较好,P0.05;和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患者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间范围为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采用随机选取法对样本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钢板内固定,观察组(30例)给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PFNA)内固定。随访半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愈合快,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更好,P<0.05。结论: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3-2022.3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30),另一组为研究组(n=30)。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出现有效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出现有效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螺旋刀片型PFNA治疗发挥着明显效果,通过该方式,有利于将对手术相关内容进行合理优化,有效缩短时间。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简介: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股骨近端髓内(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FNA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31A2型)患者135例,其中男56例,女79例,年龄53~86岁,平均(68.5±11.2)岁。根据术后即刻正位X线片上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与股骨干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分为3组:内侧皮质正性支撑(96例),内侧皮质中性支撑(29例),内侧皮质负性支撑(1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尖顶距(TAD)、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变化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内科并发症、ASA麻醉分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尖顶距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平均颈干角丢失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明显低于负性支撑组(分别为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32,P<0.01),平均股骨颈长度丢失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明显低于负性支撑(分别为0.9mm,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5,P<0.01)。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优良率(93.8%)高于负性支撑组(86.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较低(6.2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χ~2=7.37,P<0.05)。结论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可使头颈骨块与股骨干之间获得更稳定的接触面,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条件,可以让患者更早下地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侧皮质正性支撑 稳定接触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髓内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可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型股骨近端髓内(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为DHS组及PFNA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DHS组(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DHS组的20.00(P<0.05)。结论与DHS髓外固定方法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有效减少股骨承受的载荷,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概率低,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钛缆环扎钢板联合加长股骨近端髓内(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8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发Vancouver B型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5~94岁[(75.7±13.2)岁]。采用钛缆捆绑钢板联合加长PFNA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同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3 d、3,6和12个月分别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围术期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身体健康评分(PCS)、精神健康评分(MCS)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5.3±2.8)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3.6±1.1)个月]。1例出现腰骶部压疮,经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吸痰等对症处理后完全缓解。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6.5±5.2)分和(85.5±5.7)分,较术前(32.8±5.1)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6,12个月VAS为(3.3±0.5)分和(1.2±0.7)分,明显低于术前(8.5±0.7)分(P<0.05)。术后6,12个月PCS分别为(44.2±4.9)分和(56.9±5.8)分,较术前(29.3±4.7)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6,12个月MCS分别为(47.9±6.8)分和(58.4±7.9)分,较术前(39.7±5.9)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6,12个月SF-36评分为(493.9±85.7)和(603.4±76.8)分,明显高于术前(415.9±88.2)分(P<0.05)。结论钛缆捆绑钢板联合加长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可提供骨折端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髓内 老年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型股骨近端髓内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动力髋螺钉,观察组为型股骨近端髓内,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和型股骨近端髓内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型股骨近端髓内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应用。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