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微管蛋白β3(TUBB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胃癌的精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且接受胃镜活组织检查或手术的46例胃癌患者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RCA1和TUBB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BRCA1和TUBB3 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BRCA1和TUBB3表达间的关系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BRCA1和TUBB3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43.5%(20/46)比16.7%(5/30),65.2%(30/46)比6.7%(2/30),均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BRC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15.5±6.8比5.0±1.6,t=9.41,P<0.01),胃癌组织中TUBB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22.1±6.3比5.7±1.9,t=3.51,P<0.01)。女性患者TUBB3蛋白阳性率低于男性[15.4%(2/13)比84.8%(28/3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的BRCA1蛋白阳性率高于HER2阴性患者[87.5%(7/8)比47.4%(18/38)],有家族史患者的BRCA1蛋白阳性率高于无家族史患者[85.7%(6/7)比35.9%(1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织BRCA1和TUBB3蛋白表达阳性均与胃癌分期、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均P<0.05)。BRCA1和TUBB3蛋白表达相关(χ2=33.52,P<0.01)。结论BRCA1和TUBB3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BRCA1与TUBB3、BRCA1与HER2之间可能有一定联系。BRCA1和TUBB3可能在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微管蛋白 BRCA1蛋白质 基因,BRCA1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转移相关蛋白1(MTA1)在甲状腺癌细胞系和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参与介导了甲状腺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TA1在5个甲状腺癌细胞株和来自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3例甲状腺癌组织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应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抑制MTA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细胞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EMT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TA1在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HTh83和KMH-2中高表达,而在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K1和滤泡状癌细胞系FTC133中低表达或者不表达。MTA1在30%的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MTA1在颈淋巴结阳性者中的表达高于在颈部淋巴结阴性者中的表达(χ2=44.44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有远处转移者中的表达高于在无远处转移者中的表达(χ2=14.80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原发灶大小无明显相关(χ2=0.62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siRNA抑制MTA1在HTh83细胞中的表达,能够使该细胞系由间质样转变成上皮样生长。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抑制MTA1的表达可以使N-Cadherin的表达明显升高,而同时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结论MTA1可能在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更高,与转移扩散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EMT。

  • 标签: 甲状腺癌 转移相关蛋白1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DR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抗炎治疗或许能有效延缓DR的发生和发展。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作为炎症反应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通过趋化和激活因子、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引起视网膜血管病变、激活小胶质细胞等促进DR的发生发展,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随着对MCP-1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能将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作为靶细胞,在疾病的早期阶段,通过减少或抑制糖尿病患者MCP-1的产生,从而控制或减缓DR进展,这将为我们预防和治疗DR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趋化因子CCL2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四跨膜蛋白7自身抗体(TSPAN7A)的荧光素酶免疫共沉淀检测技术(LIPS),并评估TSPAN7A在中国1型糖尿病(T1D)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插入人全长四跨膜蛋白7 cDNA的海肾荧光素酶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获得含四跨膜蛋白7与海肾荧光素酶融合蛋白的细胞裂解液。待测血清与该细胞裂解液孵育过夜后,用蛋白A-琼脂糖沉淀免疫复合物,洗涤,加入海肾荧光素酶底物并检测荧光读数,以199名健康对照的第99百分位数作为阳性阈值。采用LIPS法检测2014至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就诊的100例T1D患者[男64例,女36例,年龄(28±16)岁]、119例2型糖尿病(T2D)患者[男78例,女41例,年龄(47±12)岁]以及98名健康对照[男55名,女43名,年龄(28±12)岁]血清中TSPAN7A水平。同时采用放射配体法(RLA)检测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A)、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水平,初步评估TSPAN7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00例T1D患者中GADA、IA-2A、ZnT8A、TSPAN7A的阳性率分别为72.0%、40.0%、29.0%、25.0%,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TSPAN7A阳性率低于GADA(P<0.001),而与IA-2A(P=0.035)和ZnT8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T1D患者TSPAN7A阳性率高于T2D的0.84%(1/119;25.0%比0.84%,P<0.001)和健康对照的1.02%(1/98;25.0%比1.02%,P<0.001)。在其他抗体基础上联合检测TSPAN7A可使T1D抗体阳性检出率由82.0%提高至85.0%。TSPAN7A阳性T1D患者与其他3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TSPAN7A的荧光素酶免疫共沉淀检测技术,TSPAN7A是中国T1D人群的一种新型胰岛抗体。

  • 标签: 糖尿病,1型 四跨膜蛋白7 胰岛自身抗体
  • 作者: 王艳 蔡忠芳 沈湘萍 王倩 董小芳 金璐璐 王超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国基层医药》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内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放疗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生物医学实验室 322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胃肠间质瘤(GIST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检查的GISTs 组织石蜡标本1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GISTs组织中HMGB1的表达,分析HMGB1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ISTs组织中HMGB1胞核高表达率、胞质阳性率分别为75.4%(98/130)、23.8%(31/130)。在肠道及肿块>5 cm的GISTs患者中,其HMGB1胞质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非肠道及肿块≤5 cm者(χ2=6.672、14.412,P=0.036、<0.001)。与核分裂象≤5个/50高倍视野(HPF)GISTs患者(19.8%,19/96)相比,HMGB1胞质阳性率在核分裂象>5个/50 HPF的GISTs中有增强(35.3%,12/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3,P=0.068)。HMGB1胞质阳性率在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的GISTs组织中分别为0.0%(0/15)、12.2%(5/36)、24.1%(7/22)、42.2%(19/26),呈逐步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31,P=0.001)。HMGB1胞核高表达与GISTs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均P>0.05)。结论HMGB1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及危险度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高表达与GISTs患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胞质和核 细胞核 基因表达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t1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Plko.1-puro-GFP-shRNA-Fat1质粒转染KYSE450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Fat1敲低效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Fat1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抑制剂U0126对KYSE45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观察Fat1对ESCC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活细胞动态观察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靶蛋白的表达。通过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KYSE450细胞敲低Fat1后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Fat1sh1组和Fat1sh2组细胞中Fat1敲低效率分别为(77.1±6.9)%和(77.7±7.1)%。与对照组相比,Fat1sh1组和Fat1sh2组细胞增殖明显加快(P<0.05),细胞中p-ERK1/2的表达明显增加。经U0126处理后,Fat1敲低促进KYSE450细胞增殖的作用消失,细胞中p-ERK1/2的表达下降到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对照组的细胞克隆数为(72±8)个,Fat1sh1组和Fat1sh2组分别为(155±28)个和(193±9)个,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细胞分裂1次的时间为(1 622±32)min,Fat1sh1组细胞分裂1次的时间为(1 408±29)min,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裸鼠成瘤实验显示,Fat1敲低组比对照组裸鼠移植瘤增长速度快,接种后4周,对照组和Fat1敲低组瘤体重量分别为(0.224±0.028)g和(1.532±0.19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t1可通过抑制ER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ESCC细胞增殖。

  • 标签: 食管鳞癌 Fat1 细胞增殖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铁蛋白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15只C57BL/6 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15 Gy照射组(单纯照射组)和乳铁蛋白联合15 Gy照射组(联合组),每组5只。联合组全程饮用10 mg/ml乳铁蛋白水溶液,3 d后单纯照射组和联合组给予单次15 Gy X射线全胸照射。于照后14 d处死,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病理组织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IL-6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HMGB1、Toll样受体4(TLR4)、MyD88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症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照射组小鼠肺重明显增加(t=3.20,P<0.05)、肺充血水肿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促炎因子TNF-α健康对照组为(291.80±5.49)pg/ml,单纯照射组为(332.25±22.18)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GB1和NF-κB阳性明显增多。肺组织中HMGB1、TLR4、MyD88及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4.78、3.77、6.14,P<0.05);与单纯照射组相比,乳铁蛋白干预能显著降低受照小鼠肺重(t=2.18,P<0.05)、HMGB1、TNF-α和IL-1β水平(t=4.67、2.97、3.49,P<0.05)。联合组肺组织中HMGB1和NF-κB表达阳性细胞数减少,并下调HMGB1、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9.80、3.07、5.56,P<0.05)。结论乳铁蛋白能够减轻放射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相关的HMGB1/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乳铁蛋白 炎症因子 放射 肺损伤
  • 简介:【摘要】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是心肌严重炎症性损害,发生及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血液动力学异常以及严重心律失常,治疗过程凶险,常合并多器官损害,康复期时间长,最近我院动态((3个月))观察了1 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康复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高敏肌钙蛋白-I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激酶样蛋白1(DAPL1)低甲基化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9外显子(EGFR Del19)缺失突变型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基因组数据共享(GDC) TCGA肺腺癌、TCGA肺腺癌、TCGA肺癌数据库中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DAPL1甲基化水平对EGFR Del19缺失突变患者预后的影响。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两组间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GDC TCGA肺腺癌、TCGA肺腺癌和TCGA肺癌数据库中,DAPL1高表达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1.9%、27.5%和33.0%)高于DAPL1低表达者(分别为11.0%、11.6%和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28和0.025);EGFR Del19缺失突变亚型肺癌患者的DAPL1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12.8、2.75和2.9)高于EGFR其他亚型突变者(分别为11.6、1.75和1.8,均P<0.05)。TCGA肺腺癌和TCGA肺癌数据库中,DAPL1甲基化水平较低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2.4%和16.4%)高于DAPL1甲基化水平较高的肺癌患者(分别为15.1%和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PL1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亚型呈正相关(r=0.909,P<0.05),与DNA甲基化呈负相关(r=-0.891,P<0.05)。肺癌患者DAPL1的表达受DNA甲基化调控,进而影响肺癌患者的预后。结论DAPL1的高表达或低甲基化与肺癌EGFR Del19缺失突变亚型有关,DAPL1低甲基化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更长。

  • 标签: 肺肿瘤 凋亡相关蛋白激酶样蛋白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外显子19缺失突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川崎病小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将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间断性腹腔注射10%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以诱发川崎病心肌损伤病理模型,共计6 d,每天2次;阿司匹林组、Rb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及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酶偶联法检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酶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STAT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b1高剂量显著改善了模型组的心肌纤维断裂和撕裂,以及细胞炎性浸润和坏死等症状。ELISA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可以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1β的高表达,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且低、高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Rb1高剂量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五种酶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且低、高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同时,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组显著下调了肌钙蛋白I的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显著上调了p-JAK2/JAK2、p-STAT3/STAT3和B淋巴细胞瘤蛋白-2/β-肌动蛋白(B-cell lymphoma-2/β-actin,Bcl-2/β-actin)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显著下调了裂解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β-肌动蛋白(Cleaved caspase-3/β-actin)的表达水平,而且低、高两个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有效减轻川崎病小鼠的心肌损伤,Rb1高剂量组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且疗效与Rb1使用剂量有关。作用机制可能是人参皂苷Rb1激活JAK2/STAT3/Bcl-2信号通路,下调促凋亡相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

  • 标签: 人参皂苷Rb1 川崎病 心肌损伤 抗炎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激酶样蛋白1(DAPL1)低甲基化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9外显子(EGFR Del19)缺失突变型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基因组数据共享(GDC) TCGA肺腺癌、TCGA肺腺癌、TCGA肺癌数据库中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DAPL1甲基化水平对EGFR Del19缺失突变患者预后的影响。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两组间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GDC TCGA肺腺癌、TCGA肺腺癌和TCGA肺癌数据库中,DAPL1高表达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1.9%、27.5%和33.0%)高于DAPL1低表达者(分别为11.0%、11.6%和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28和0.025);EGFR Del19缺失突变亚型肺癌患者的DAPL1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12.8、2.75和2.9)高于EGFR其他亚型突变者(分别为11.6、1.75和1.8,均P<0.05)。TCGA肺腺癌和TCGA肺癌数据库中,DAPL1甲基化水平较低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2.4%和16.4%)高于DAPL1甲基化水平较高的肺癌患者(分别为15.1%和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PL1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亚型呈正相关(r=0.909,P<0.05),与DNA甲基化呈负相关(r=-0.891,P<0.05)。肺癌患者DAPL1的表达受DNA甲基化调控,进而影响肺癌患者的预后。结论DAPL1的高表达或低甲基化与肺癌EGFR Del19缺失突变亚型有关,DAPL1低甲基化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更长。

  • 标签: 肺肿瘤 凋亡相关蛋白激酶样蛋白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外显子19缺失突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川崎病小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将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间断性腹腔注射10%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以诱发川崎病心肌损伤病理模型,共计6 d,每天2次;阿司匹林组、Rb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及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酶偶联法检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酶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STAT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b1高剂量显著改善了模型组的心肌纤维断裂和撕裂,以及细胞炎性浸润和坏死等症状。ELISA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可以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1β的高表达,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且低、高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Rb1高剂量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五种酶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且低、高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同时,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组显著下调了肌钙蛋白I的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显著上调了p-JAK2/JAK2、p-STAT3/STAT3和B淋巴细胞瘤蛋白-2/β-肌动蛋白(B-cell lymphoma-2/β-actin,Bcl-2/β-actin)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显著下调了裂解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β-肌动蛋白(Cleaved caspase-3/β-actin)的表达水平,而且低、高两个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有效减轻川崎病小鼠的心肌损伤,Rb1高剂量组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且疗效与Rb1使用剂量有关。作用机制可能是人参皂苷Rb1激活JAK2/STAT3/Bcl-2信号通路,下调促凋亡相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

  • 标签: 人参皂苷Rb1 川崎病 心肌损伤 抗炎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芍药内酯苷(AF)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机制是否与调控微小RNA(miR)-149-5p/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ISP1)通路有关。方法分离培养远交群(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采用10 μg/L的IL-1β建立软骨细胞损伤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软骨细胞分为对照(Con)、IL-1β、IL-1β+AF-L、IL-1β+AF-M、IL-1β+AF-H、IL-1β+miR-NC、IL-1β+miR-149-5p、IL-1β+si-NC、IL-1β+si-WISP1、IL-1β+AF+anti-miR-NC、IL-1β+AF+anti-miR-149-5p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用于分析细胞凋亡和WISP1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49-5p和WISP1 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149-5p对WISP1的靶向作用。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IL-1β组软骨细胞上清液中IL-6(6.11±0.61比2.54±0.25,q=26.072,P<0.05)、IFN-γ(53.62±5.33比8.14±0.82,q=44.989,P<0.05)和TNF-α含量(29.54±2.71比4.21±0.42,q=44.463,P<0.05)高于Con组,细胞凋亡率(28.65±2.71比8.23±0.81,q=33.622,P<0.05)、WISP1表达(0.92±0.08比0.45±0.04,q=22.873,P<0.05)高于Con组,miR-149-5p表达(0.44±0.04比1.00±0.05,q=30.571,P<0.05)低于Con组。IL-1β+AF-L、IL-1β+AF-M、IL-1β+AF-H组软骨细胞上清液中IL-6(5.03±0.49、3.95±0.31、2.86±0.27比6.11±0.61,q=7.887、14.775、23.735,P<0.05)、IFN-γ(37.19±3.21、24.58±2.44、13.54±1.32比53.62±5.33,q=16.063、28.391、39.184,P<0.05)和TNF-α(21.65±2.17、12.64±1.28、6.95±0.63,q=14.014、30.017、40.123,P<0.05)含量低于IL-1β组,细胞凋亡率(22.47±2.23、16.98±1.54、10.54±1.12比28.65±2.71,q=10.175、19.215、29.818,P<0.05)、WISP1表达(0.78±0.07、0.66±0.06、0.53±0.05比0.92±0.08,q=6.813、12.653、18.980,P<0.05)低于IL-1β组,miR-149-5p表达高于IL-1β组。IL-1β+miR-149-5p组软骨细胞上清液中IL-6(3.21±0.31比6.19±0.61,t=13.065,P<0.05)、IFN-γ(16.47±1.68比54.23±5.33,t=20.270)和TNF-α含量(9.36±0.94比28.46±2.81,t=19.338,P<0.05)低于IL-1β+miR-NC组,细胞凋亡率(12.33±1.25比29.65±2.41,t=19.139,P<0.05)低于IL-1β+miR-NC组。IL-1β+si-WISP1组软骨细胞上清液中IL-6(3.41±0.34比6.22±0.58,t=12.539,P<0.05)、IFN-γ(17.23±1.72比55.12±5.41,t=20.023,P<0.05)和TNF-α(10.33±1.08比27.65±2.74,t=17.642,P<0.05)含量显著低于IL-1β+si-NC组,细胞凋亡率(13.54±1.47比28.61±2.73,t=11.678,P<0.05)低于IL-1β+si-NC组。miR-149-5p与WISP1直接结合。IL-1β+AF+anti-miR-149-5p组软骨细胞上清液中IL-6(5.84±0.58比2.71±0.26,q=20.382,P<0.05)、IFN-γ(46.22±4.31比13.98±1.37,q=27.042,P<0.05)和TNF-α(25.32±2.51比6.77±0.67,q=29.011,P<0.05)含量高于IL-1β+AF+anti-miR-NC组,细胞凋亡率(21.41±2.33比9.68±0.96,q=17.964,P<0.05)高于IL-1β+AF+anti-miR-NC组。结论芍药内酯苷通过调控miR-149-5p/WISP1通路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微小R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钙轴分子在肾病蛋白尿时表达变化,探讨其上游调控路径。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6只)和阿霉素(ADR)组(10只)。通过尾静脉1次注射ADR法建立肾病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肾小球钙轴分子表达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活化标志物。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用ADR诱导足细胞损伤,分别予不同浓度依维莫司干预,分析钙轴分子和凋亡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R组大鼠蛋白尿时肾小球IP3R(0.02±0比0)、Grp75(0.04±0比0)、VDAC1(0.04±0比0.01±0)、MCU(0.05±0.01比0.01±0)表达显著增强,mTORC1活化标志物增强(0.57±0.01比0.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小鼠足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ADR组Grp75(1.89±1.17比0.16±0.08)、VDAC1(1.59±0.34比0.20±0.07)、MCU(1.56±0.38比0.46±0.35)表达显著增强,mTORC1活化标志物增强(2.12±0.08比0.3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DR组比较,ADR+依维莫司(1.0 nmol/L)组足细胞Grp75(0.26±0.20比1.89±1.17,P=0.001)、VDAC1(0.40±0.26比1.59±0.34,P=0.014)、MCU(0.60±0.32比1.56±0.38,P=0.029)表达显著减少,线粒体钙显著降低[(2 664.00±140.57) U比(3 025.16±180.92) U,P=0.023],凋亡标志物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显著减少(0.55±0.28比1.48±0.45,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3R-Grp75-VDAC1-MCU钙轴分子高表达伴mTORC1过度活化参与ADR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发生,mTORC1抑制剂显著抑制足细胞钙轴分子表达,可能参与mTORC1抑制剂所致足细胞效应机制。

  • 标签: 蛋白尿 足细胞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3岁的粘多糖贮积症(MPS) Ⅰ型儿童受者在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MPS Ⅰ型的疗效。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黏多糖贮积症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的既往研究中关于Homer1蛋白和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mGluRs)在疼痛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相对明确,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在突触后膜中Homer1蛋白和Ⅰ组mGluRs可以相互作用并对疼痛信号转导和疼痛维持有重要影响,Homer1蛋白可能是其中的关键靶点。Homer1b/c作为重要的突触后致密物在突触可塑性调节和突触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Homer1蛋白特殊的果蝇激活蛋白/血管舒张刺激磷酸蛋白同源结构域1(enabled protein of drosophila/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 homology, EVH1)和螺旋卷曲(coiled-coil, C-C)结构在脊髓突触后膜通过与不同突触后蛋白结合产生NP作用,mGluRs在神经损伤模型的潜在作用机制中与上述作用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Homer1蛋白 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与α1抗胰蛋白酶(α1-AT)浓度变化的相关性,以及α1-AT浓度变化预测体外循环后AKI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75例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50.1±12.0)岁。高血压28例,糖尿病15例。按照术后血肌酐情况分为AKI组(27例)和non-AKI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分析术后肾损伤危险因素,及血浆中α1-AT浓度与AK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KI组体外循环(169.3±56.4)min,non-AKI组(133.5±34.7)min。与non-AKI组相比,AKI组术后1 h血α1-AT显著下降[(0.53±0.53)g/L对(1.46±0.91)g/L,P<0.05)]。术后1 h血α1-AT浓度为0.675 g/L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最高。体外循环(OR=5.890,95%CI:1.078~32.173)和年龄(OR=4.427,95%Cl:1.113~17.614)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 h血α1-AT是术后AKI独立的保护因素(OR=0.084,95%Cl:0.021~0.333)。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血α1-AT浓度升高是AKI独立的保护因素,同时可作为术后AKI一项早期预测指标。

  • 标签: α1-抗胰蛋白酶 急性肾损伤 体外循环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大鼠切除组织中LIM激酶-1(LIMK1)和丝切蛋白(Cofil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20只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前列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0只。获取两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切除组织中LIMK1和Cofilin蛋白的表达,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IMK1和Cofilin蛋白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此外,分析前列腺癌大鼠LIMK1和Cofilin蛋白表达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LIMK1和Cofil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5.00%(45/60)、76.67%(46/60),均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21.67%(13/60)、25.00%(1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171,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LIMK1和Cofilin蛋白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上述两项蛋白单独检测。TNM分期Ⅲ~Ⅳ期前列腺癌大鼠LIMK1和Cofilin蛋白分别为88.46%(23/26)、92.31%(24/26),均明显高于Ⅰ~Ⅱ期的64.71%(22/34)、64.71%(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大鼠LIMK1、Cofilin蛋白表达分别为89.66%(26/29)、96.55%(28/29),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61.29%(19/31)、58.06%(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7,P<0.05)。结论前列腺癌大鼠切除组织LIMK1和Cofilin蛋白均存在异常高表达,且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临床有效诊断前列腺癌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前列腺癌 丝切蛋白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