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结识汤介先生,在1980年代初“文化讨论”勃兴之际。汤先生主持“中国文化书院”论坛中心之,我多次参加书院活动(如在北大举行文化讲习,随汤介、萧楚父、庞朴先生等赴深圳大学考察深大文化研究等等),亲炙汤先生优雅风范和卓异思想,服膺其“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宏议,余以为,这是改革开放起始期学术界人士发出富于时代精神呼声。

  • 标签: 汤一介 中国文化 怀念 80年代 深圳大学 时代精神
  • 简介:《论语》中曾子认为,孔子“以贯之”之道“忠恕而已矣”,而《中庸》引孔子之言说“忠恕违道不远”,虽然肯定“忠恕”近“道”,但实际上却点出“忠恕”还不是“道”。如何消弥《论语》与《中庸》两部经典之间思想在语言表述上致,于是成为具有创造性儒学经典诠释者必须加以解决问题。这问题直到明道与伊川,通过“体用”贯“忠恕”和区分“仁恕”之不同,才有了初步解决。而朱子则在二程思想基础上,通过完善“忠恕”和“贯”之解释,构造了个逻辑层次分明“忠恕”体系,使此问题获得完满之解决。朱子注解与诠释《论语》与《中庸》中“忠恕”与“贯”思想思路,为我们在当下创造性地诠释儒学思想,发展出合乎时代要求儒学理论,提供了极具启发性思路。

  • 标签: 一以贯之 忠恕
  • 简介: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齐文化考古和西周考古重大发现,其具有高规格祭祀遗迹,可能为诸侯之社,其葬有齐之宗室、执掌军权之卿,应为齐国近畿军事重镇。综合陈庄西周城址具有浓厚政治和军事色彩,可能西周时期齐国别都或辅都。

  • 标签: 陈庄城址 社祭 城址性质 别都辅都
  • 简介:对儒家学说进行功夫诠释可从四个方面理解。首先,它意味着把儒家学说当作修齐治平功法指导,而不是描述世界理论系统。其次,它意味着这些指导最终目的在于达到艺术人生能力,而不是对人生作出道德规范。再次,它意味着儒家经典中许多言语需要从语用角度去解读,而不是只看字面的意思。最后,它意味着儒家经典某些内容必须要通过修身实践才能充分理解。

  • 标签: 儒家学说 诠释 艺术人生 儒家经典 道德规范 意味
  • 简介:本文以中国现代化进程发生、发展为背景,持哲学变革与社会思潮互动观点,着重考察康有为既接受《周易》思想影响、又重释和阐发《周易》理念双重努力,力图揭示其以易为宗、以易为归,在创建现代经学过程中推进易学现代转化思路、环节、内容特征,并积极评价其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尊经改制 以易为宗 变通进化 太平大同
  • 简介:本文从少数民族对中国大统理论贡献、少数民族与中国大历史实践、少数民族与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构建等四个方面,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大统理论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建立大统政权历史贡献,少数民族为维护国家大统而做出卓绝努力,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建中华民族历史脉络。史实证明,中国历史上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缔造,中国历史中国各族人民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历史。

  • 标签: 少数民族 中国历史 大一统
  • 简介:领土与国家权力严格重合现代民族国家个特征。现代意义国界与古代意义边疆之内涵差别,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不同于与传统国际关系特征。在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冲击和压力下,为了抵抗外来威胁、保持国家统,清朝末年采取了系列边疆建省举措,使中国传统“大统”框架内边疆意识和边疆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实现了从边疆向国界转化。国家主权在边疆地区得到更确实体现,这是个使疆域“领土”化过程,也是从传统性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化体现。国际体系压力导致了国家内涵改变,但中国内涵并没有丧失。

  • 标签: 边疆 边界 近代中国 大一统
  • 简介:<正>《禁藏》篇逻辑严密、首尾完整经济论文。如同《牧民》、《五辅》、《侈靡》《轻重》诸篇《管子》书主要篇章样,作者不是就经济谈经济,而是熔政治、经济于炉,同时阐释了自己观察、分析政治、经济问题世界观——哲学基础。作者以这样两句颇富哲理性两段话开篇:

  • 标签: 管子 侈靡 哲学基础 经济论文 经济生活 作者
  • 简介:本文在考察规约隐涵、般性会话隐涵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提出了语句非真值条件意义再处理设想,即缩小“隐涵”范畴,扩展“语义预设”范畴。具体言之:解散隐涵集合体,只保留特殊会话隐涵,即“隐涵”等于“特殊会话隐涵”;取消“规约隐涵”概念,把它归入语义预设(强规约隐涵归入典型语义预设,弱规约隐涵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取消“般性会话隐涵”概念,把它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预设”概念外延扩展后,其分类系统则为:预设分为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语义预设再分为典型语义预设与非典型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再分为命题内容条件语用预设、预备性条件语用预设、真诚性条件语用预设和实质性条件语用预设。

  • 标签: 规约隐涵 一般性会话隐涵 预设 非真值条件意义的归类
  • 简介:从先秦到汉代儒家天人合思想奠立时期,思想家们对天人关系有不同理解和解决方式,由此而有儒家天人合思想开展不同向度。《易传》天人合思想主要是从天道观向度展开,其特点天、地、人三才并举和推天道以明人事,其“天”主要是自然之天。思孟派儒家天人合思想主要是从心性论向度展开,通过对“心”、“性”两个重要概念阐发,最终将道德终极来源锁定在超越形上之“天”,该派之“天”主要是义理之天,成为后世儒家之“天”正宗和主流。

  • 标签: 天人合一思想 《易传》 思孟学派 儒家 向度 “天”
  • 简介:作者通过对冯友兰先生《邵雍“先天学”》两点补充,认为.邵雍“先天易”图六十四卦卦序按二进制六位数大小依次排列而来.此即是宋代道学家所谓“天地自然之数”。作者由此进步揭示了先天卦序与阴阳生息卦气思想之同.在定程度上某种暗合与实质上相互矛盾。

  • 标签: 先天六十四卦卦序 卦气 冯友兰
  • 简介:加西华·格林(JoshuaGreene)认为,人们通常作出符合道义论道德判断大多是情绪驱动产物,而符合后果论道德判断则多是理性推理结果。格林关于道德判断认知神经科学实验表明,当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时,人脑情绪系统和认知推理系统都有可能参与。前者易于被“贴近与切身”情境激活,其反应更为直接和快速,而后者则涉及系列高级认知推理和控制过程,有助于作出符合后果论(功利主义)道德判断。格林认为,这种情况对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理性主义道义论哲学构成了严重挑战。

  • 标签: 认知科学 科学实验 哲学构成 道义论 道德判断 推理系统
  • 简介:《周易》与元素周期系肖树森《周易》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瑰宝,源远流长。《周易》又称大易、易经。被历代列为群经之首。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科技与生产各领域起着不可磨灭作用。运用图象以表达自然规律,近代科技成就发展日益证明具有现实意义。从而不断刷新其...

  • 标签: 《周易》 主量子数 元素周期系 氢元素 原子结构 周期表
  • 简介:定州40号汉墓出土竹简本《论语》目前发现《论语》最古抄本。在将其与《说文解字》中《论语》引文、《论语》郑注本、东汉熹平石经本《论语》对勘基本上,我们认为:此本不仅与许慎所见鲁壁古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与郑玄用作校本《古文论语》也显在.然不同,应该属于今文《鲁论》系统;从与熹平平石经比勘结果看,它和汉代有重大影响《张侯论》也存在某种程度差异,可能出自不同师传家法,此本原本残缺,后来曾据别本补抄。

  • 标签: 汉简本论语 鲁论语 郑注本 熹平石经 张侯论
  • 简介:本栏为初学《易》者而开设通俗讲座,除“《周易》古经今注今译”外,还将分期陆续刊登《周易》卦气、纳甲、互体、筮法、占法等易学基础知识,目的在于引导易学爱好者入门,进步发掘和弘扬这古老中华文化遗产。

  • 标签: 今注今译 周易 君子 古经 注释 潜龙勿用
  • 简介:<正>孔子说:“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予以贯之。”(《论语·卫灵公》。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艺能“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这里提出了“”、“多”两个范畴。多关系,哲学核心问题,也是逻辑核心问题。它以“”为本原、本体。以及整体性、统性、共性、般等,以“多”为万有、现象以及部分、多样性、个性、个别等;其相互关系构成哲学体系逻辑框架。在古代,其特性贱多,以统多,社会职能为天帝至尊、君主专制立论。孔子哲学便是如此。从多关系分析孔子哲学思想,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其范畴、命题乃至整个思想体系本来意义,更清晰地分辨其逻辑结构。本文主要论述孔子多思想,偶或兼及其后学。

  • 标签: 孔子 核心问题 统一性 思想体系 相互关系 论语
  • 简介:兵哲炉水乳交融李学勇中国有句古语:"道不同,不相问。"以此说明作学须专,不无道理。然而至道相通,人类各方面的智慧从根本上同出。读罢姜国柱教授新著《兵学与哲学》(沈阳出版社出版)书,我们得到正是这样收获和体会。兵学,关于研究战争指导...

  • 标签: 中国哲学传统 兵学 哲学本体论 中国传统哲学 思维特征 辩证法
  • 简介:<正>七凡心之形,过知失生。物能化谓之神。事能变谓之智。化不易气,变不易智。惟执之君子能为此乎?执不失,能君万物。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之理,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则天下治矣。言得而天下服,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正形摄德,天仁地义,则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极,照乎知万物,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之谓中得。

  • 标签: 心术 精气 吕氏春秋 王念孙 马王堆汉墓帛书 郭沫若